文中有劇透、暴雷、評分私心。能接受者再往下滑,無法接受者請點擊上頁返回。

多人有聲劇推廣圖
書名:死亡萬花筒
作者:西子緒好讀程度:4.3顆星
CP:阮南燭X林秋石 (皮皮女裝大佬攻x 沉穩淡漠但偶而也會跟著皮的受)
CP好嗑度:3.7顆星
故事簡介:
『起初的異樣,是家裡的貓不讓抱了。
林秋石發現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充滿了不協調感。
然後某一天,當他推開家中的門,卻發現熟悉的樓道變成了長長的走廊。
走廊的兩頭,是十二扇一模一樣的鐵門。
故事由此開始。
阮南燭對林秋石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林秋石聽後陷入沉思,然後對著深淵拉下了褲子拉鍊……
阮南燭:“……你把褲子給我好好穿上!”』取自小說簡介。
感情線體現度:3顆星
前期劇情住要放在過副本,感情線像是要突顯「受」對感情相對遲鈍,並且因為家庭關係淡薄、曾被自己的好友背棄種種經歷,養成對人無法建立起深厚情感的涼薄感。前期「受」都是抱著一種「我值得嗎?」「你為什麼要對我那麼好」的態度。雖然「攻」從第一集出場就在皮,也很會撩,不過想看感情戲或想找甜頭的讀者,前期可能會失望了。
以原創耽美作品來說,感情線發展中規中矩。前期因為故事需要,感情發展推進的比較慢,甚至有些聲音批評作為耽美文感情線顯得太貧乏。
建議要有耐心看下去,隨著劇情推進,兩人會愈來愈在意彼此,「受」的設定不至於是一塊蠢木,只是需要時間慢慢敞開心房學會接受別人的好意,並且學著給予回應而已。隨著副本的難度增加,兩人之間的互動也會愈來愈多、愈來愈親密。「攻」愈來愈皮,到後面「受」也有些場面被帶偏了(笑)。雖然中間一度有一個比較大的心境上轉折,之後把話說開後推進的速度就快了。之後就是兩人一起皮,一起甜了,總之糖都在副本裡。
故事性:
稱得上無限流作品中的經典,但仍不乏邏輯上的漏洞。後半段劇情推進過快,並且有些細節設定也並未交代清楚。雖有瑕疵但整體發揮依舊穩定,稱為經典不為過。
結局的設定和反轉,褒貶不一。有些聲音認為看到結局後被騙的感覺,原來是「失憶大佬重修打怪」。關於這部作品網路上討論最多的莫過於結局的設定,以及林秋石究竟有沒有通過他的第12扇門。個人認為這些爭論多半是還沒看完全篇就先被行銷號或暴雷文帶偏造成的誤解。
結局明確寫出林秋石過得就是自己的第12扇門並且(被強行)選擇了「真實之死」出了門。阮南燭透過佐子的引導想起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其實是第12扇門的門神。
當初作為門神看著林秋石作為過門人以及日後黑曜石首領逐步成長,進而萌生了
「如果我也能和這個人一起過門的話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我能參與他的人生,陪在他身邊就好了。」
因此將第12扇門的副本內容改成「和林秋石再次經歷從第一扇門到最後一扇門的設定。並且強行消除了自己和林秋石的記憶。捏造了阮南燭這個角色(門神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取代了原先林秋石的位置。
並且重新幫林秋石設定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也就是阮南燭的人生經歷其實是林秋石的。林秋石的悲慘人設都是第12扇門的門神捏造的。最後門神選擇出門,並且沿用阮南燭這個形象來到現實世界和林秋石長相廝守,第12扇門也永遠關閉了。之後,從配角們與兩位主角的互動也能看出這個反轉的設定。
林秋石的武力值和通關能力意外偏弱?
這題的答案只要看到結局的反轉設定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個人感覺作者並未刻意將林秋石設定為一個能力偏弱的主角。而是過門大佬的角色是阮南燭,武力值以及對於門的世界的了解當然是全書的第一把交椅。
林秋石雖然前期沒有太多驚艷的表現,但以一個後期可明顯看出成長的角色來說,設定也合情合理。並且林秋石在故事中也有單獨帶人過門,也展現出了相對的智謀。故事中也沒有出現仗著主角光環瘋狂展現聖母情懷或是明顯作死的降智劇情,可以說可圈可點。
回到這題的答案,實際上阮南燭的人設就是照著未被竄改記憶的林秋石所設定的,也就是說林秋石才是真正的過門大佬,這樣的理解就說得通了。
作者擅長由數個小故事拼成一條主線劇情。並非每個章節都在過副本,描寫主角群之間互動的篇幅除凸顯主線劇情之外,也讓各個角色更加生動。最喜歡的篇章反而是破解了最後一扇門(林秋石的第12扇門)之後,阮南燭進入現實世界之後和林秋石開啟Happy夫夫生活的篇幅。好甜!倒數的幾個篇幅分別講述了主要的幾位配角的個人故事,算是補足了正篇中對於配角們琢磨不多的遺憾。
美中不足之處:
死亡萬花筒作為正統的無限流小說,整體故事流暢,不論是主線或副本劇情看下來都頗一氣呵成。但若將每個副本單獨拆開看,爆點、驚悚程度和值得推理的精采程度就稍顯不足。
副本設定囊括了童話故事、傳統歌謠、民間傳說、都市傳說甚至一些現實世界中的驚悚事件。每一個都引人入勝,作者的確很有創意、腦洞也不小。不過若論細節設定的細膩程度就稍欠火侯。看得出來作者做了功課去收集這些可作為副本的素材,也對這些素材有一定的了解,但似乎還可以再深挖一些,推理和情節的安排如果再細緻一些就更好了。有一種還可以再加把勁,如果再來一個更大的爆點就更會更精彩的婉惜。
特別是第六扇門「烏鴉稻草人/瘦長鬼影」副本整體劇情和設定就稍感混亂。 原先取自都市傳說的獨特恐怖感也因此降低了一些,實屬可惜。
從作者在每篇章節所寫的後記當中,多少可以感受到作者似乎卡文了,邏輯上也比較混亂,文章似乎都有經過一定的反覆修改。許多關於文章的設定都是在後記中進行補充,這一點比較引人吐槽。
印象深刻的副本:
佐子:『既然活著的時候不能和你們一起合照,那麼就在死後滿足我的心願吧。”黎東源說了這麼一句話,“還真是個浪漫的小姑娘呢。”他溫柔的笑著。』
知道佐子被罷凌,還被同學們惡意害死後,反而會因為心疼這個角色,而覺得這個合照的確挺「浪漫」的。是一個將故事設定改為中文語境但依然帶著日式恐怖,有點悲傷的故事。
佐子應該也是全書出現的門神(鬼怪)中人氣最高的角色,畢竟誰不喜歡心地善良的學生妹呢?佐子在其他門中出手救過林秋石,並且在最後一扇門中充當了引導阮南燭記起自己身份的關鍵角色。是一個令人既心疼又忍不住憐愛的角色。

多人有聲劇推廣圖
菲爾夏鳥:改編自格林童話的藍鬍子,一個頗為血腥的故事。
這個副本正式開啟前,也是阮南燭以非過門的姿態與林秋石相見的篇章。阮南燭作為過門大佬也說出了點出本書主軸的那句經典台詞「歡迎來到門的世界」,配合有聲書配音員的聲線,好攻!
這個副本在故事中的設定是林秋石的第二扇門,屬難度低的門。因此只要從原本的童話故事搭配門中出現的角色還滿容易就能推敲出劇情走向、人物設定和解謎的線索,以推理精彩度這方面來說並不是很足。
不過配角們死亡的描述都比較血腥,有些片段也相對怪誕,讓人有種在看「戰慄的格林童話」的感覺。印象比較深刻的橋段例如其中一個角色差點吞下了混在粥裡的針、慶生用的生日蛋糕和食物實際上是由門裡死亡的人的身軀製成、被砍成肉塊的小女孩、被從馬桶沖水口拉走的屍體、被掏空身體只剩一張人皮的過門人、全身變得赤紅僵硬的過門人,、一邊大笑一邊拍手叫好著「媽媽死啦!媽媽死啦!」的三胞胎之ㄧ。以及最後眾人取得鑰匙後,一邊躲避男巫的追殺一邊爭分奪秒地開門。在千鈞一髮之際,總算逃脫追捕成功出門的橋段。都有營造出那種不寒而慄、緊張感。
雖然這個副本出場比較早,推理難度也不高,可能不是很多人會推薦的一扇門,但個人卻是因為看到這個副本才真正被這個作品吸引而決定繼續看下去。因此在個人心中是相對有私心的一個副本。
以人為鏡:以火災事故為背景的副本。門中的死法基本也是被燒死。是所有副本中單純因爲設定讓人感到恐怖的副本。是唯ㄧ一個不太敢在晚上看的故事。
米諾陶諾斯:看似愈簡單的通關方式反而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中招。 這個副本的最後也是林秋石展現有勇又多謀的ㄧ面,二度勇救愛夫。另外,副本中由小飛蟲組成的npc讓怕蟲的本人想起來都讓人頭皮發麻。 過門人啃食腥臭魚肉的描述,又戳中不太吃魚的本人的痛點。 是一個讓人噁心到印象深刻的副本。

多人有聲劇推廣圖
虛幻之生 真實之死 (百鬼夜行):作為林秋石的第11扇門,也是由這扇門的劇情引出了全書的大反轉直到大結局。這扇門一開始出現的線索為「無解」。
如果面對可永遠活在美好的虛幻中的『現實世界中的死亡』vs. 真正衝破門的束縛回到真實世界的『門中的死亡』。你又會怎麼選?
在這扇門裡兩位主角分別遇到了自己第一扇門到最後一扇門所出現的所有鬼怪,以及所遇到的在過去的門中死亡的同伴。如果能見證過往死去的同伴在門裡的世界以另一種姿態重獲新生,並且能夠永遠和自己所愛之人沒有煩惱的生活下去,你會選擇留在這個虛幻的美夢中嗎?
這個副本也是能明顯看到林秋石有較外放情感表現的章節。雙向奔赴的愛情好嗑啊!
感想:

多人有聲劇推廣圖
若單看細節略顯單薄,雖存在邏輯漏洞,但綜合起來各方面皆挑不出大錯,傳統無限流的王道路線穩定發揮反而成就令人難忘的佳作。
對於初次或想接觸無限流題材,並且能接受BL的人,我會推薦這一本給他。解謎劇情雖然稱不上是神作,但不會過於燒腦的情節,讓第一次接觸這類型題材的人也可以看下去。
這個作品是本人第一本解鎖女裝大佬的作品。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竟也覺得這個設定有點萌。不至於被推坑但可接受。
喜馬拉雅出品8082 audio 多人有聲劇 推!
本人對聲音敏感,學生時期追過日本聲優,也曾夢想成為配音員。 所以這個作品的有聲劇也是前前後後篩選了一下才終於找到聲線最符合各個角色,旁白聽起來也很順耳的版本
將譚棗棗的故事放在最後一篇,配上有聲劇最後舞台的吊燈砸下,角色心懷不甘的閉上眼,永遠死在了自己最愛的舞臺上。那種惆悵感,故事也來到了尾聲。比起以兩位主角Happy ending收尾,這種帶著灰暗的悲傷結尾的起承轉合,反而更加深了作品的調性。
雖然是HE,但從來就不是一個快樂的故事。門是重獲新生的恩賜,但如果無法把握住機會迎接自己也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將譚棗棗的故事放在最後一篇可謂是完美呼應了開篇的主題,也讓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