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十月中囉!對的,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在這個月裡,整個世界都披上粉紅色的光環,提醒我們女性的胸部健康,是可以也應該被好好對待、被主動關注的。(資料來源:新北市社區健康促進中心 sisphc.chshb.gov.tw)
我想在這裡跟你們分享一件關於我的「被發現」的事情:我在第一次例行乳房攝影檢查時,就發現了原位癌。這不是什麼奇蹟,而是一個意外的禮物;只是因為當時我沒放棄那個「去做」的念頭。回頭看,那時候如果我退縮了、如果我說「算了吧,反正沒感覺不舒服」,現在的我可能就少了一截人生的可能。我想用我的故事,與你們分享三件我在這條路上體會到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事。
預防不是恐懼,是對自己的溫柔承諾
很多人說,乳房攝影會痛、不舒服。但我常常想:這樣短暫的疼痛,與可能挽回的生命相比,是多麼微小的代價。
其實,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規定,自 114 年起,政府已將乳癌篩檢補助年齡擴大為 40 至 74 歲的婦女,每兩年可接受一次乳房 X 光攝影檢查。此舉可讓更多「剛好還不屬於傳統高風險範圍」的女性,也能早一步進入被檢測的行列。(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擴大乳癌篩檢對象至 40 歲以上婦女》)
更有研究指出:若能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可降低乳癌死亡率約 41%。(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作為一種公共衛生的效益,這數字並不小。過去在傳統範圍內進行篩檢的婦女中,就有很多案例是「無症狀、也無感覺」時被攝影發現。(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預防不是被恐懼拉著走,而是我們主動伸出的手。當我們在十月看見粉紅絲帶飄揚時,那不只是儀式,而是提醒你:別忽略自己。
勇敢踏出那一步,就是給未來的自己一個擁抱
我自己在初次攝影時,也猶豫過,那天是12/29,天氣真的好冷啊。我對自己說:「如果真的什麼都沒找到,就當作體檢去了。能安心就好。」沒想到,就在那次「只是去做一次檢查」的行動中,命運給了我開了一個章節。
我感謝當時滿 45 歲那年十月,明明就忙翻沒有空去攝影,衛生所宣導人員堅持了三個月不放棄,持續的電話邀約「我們再來周末也有巡迴車喔!」,她們堅持說:「妳要來做攝影,真的不要錯過。」她們的聲音像是一根溫柔的救命絲帶,拉我進那個診間。
做完攝影,就接到衛生所電話要我掛號看診;我並不以為意,想說家旅沒有病史,頂多是良性囊腫吧!看診時醫生跟我說有聚集在一起的鈣化點,他說:「我們不喜歡他們聚在一起喔!」。我追問:「但我什麼都沒摸出來呀?」醫生輕輕的回答我:「摸得出來有可能是一二期了,希望在那之前就被發現,我們來安排切片吧!」
幾年後,政策調整,範圍也提前放寬到 40 歲以上婦女都能享有免費篩檢。這改變,意味著更多像我這樣,還沒到「傳統年齡」的人,可以更早拿到那次「被看見」的機會。
如果你現在在猶豫,覺得「我還年輕」「沒症狀」「好痛耶」,我想對你說:「 請踏出這一步」。就算最後什麼都沒發現,也是一張安心的通行證;若真的什麼問題被偵測到,至少你有機會比許多人早一步;若果真需要治療,也許可以保留更多選擇。
那份被感謝的力量,也希望被你傳遞下去
回想起來,那時醫護人員、宣導人員對我的聲聲邀約,其實是一聲溫柔但有力量的「你值得被照顧」。這句話在我裡面,化成了持續做檢查、關注健康的動力。如今,我把這分鼓勵,也想傳給你。
粉紅十月,讓我們彼此提醒:
若你已年滿 40 歲(或即將年滿),別等到有感覺才去做檢查,免費篩檢的制度已為你打開門。
若你仍未滿 40 歲,也沒家族史,別放棄對乳房健康的關注:從肢體自我檢查做起,若有異常感覺,及早就醫。
若你認識的女性朋友猶豫不前,請伸出手跟她說:「去做一次檢查吧,我陪妳。」你的一句提醒,可能是她被命運觸碰的那根線。
給未來的自己,也給現在的妳
我不敢說自己是什麼榜樣或範例,只是一個曾經被攝影發現、被及早治療的普通女性。但在那之後,我每天對自己說一句話:謝謝當初沒有放棄、謝謝那一聲邀約、謝謝自己勇敢走進那個攝影室。
如果你現在看這篇文章,也許在內心還有一絲「怕痛」「懷疑檢查有什麼用」的聲音。請容許我用我的經歷對你說:那一步,真的值得。那個攝影儀器的短暫壓迫,不會留下什麼傷痕;而那次檢查,卻可能讓你避開無法挽回的遺憾。
願這個十月,不只能掛上粉紅絲帶,也願它成為你生命中,一個主動關心自己的新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