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是分批佈局的系列文章最後一篇,來討論加碼這件事情,也是最容易讓人從贏家變輸家的操作,很多人問:「老師,加碼到底要怎麼加?」這問題的背後,其實是另一個更重要的核心——你的加碼節奏,是否與週期一致?
🎯 一、短線或波段價差加碼:趨勢確認後的「順勢補位」
如果你做的是短線或波段(1~4週),那加碼的目的是放大強勢行情,不是攤平錯誤。
第一次試單 → 確認突破或轉強
第二次加碼 → 回測不破支撐
第三次買足 → 創新高、量能放大
短線加碼講究反應速度,加的不只是張數和資金,而是信心和確認。
🚫 錯誤示範:
跌下去就急著加碼攤平。這不是順勢,而是「放大錯誤」。
短線操作一旦節奏錯位,越跌越買加碼就變成了自我麻醉。
🔹 二、長線加碼:時間分散下的「策略性布局」
若是長期配置(1~2年),加碼應該建立在「估值與時間」的雙重考量。
價格低於合理區間 → 分批加碼
基本面仍健康 → 定期增持
趨勢翻多 → 加速佈局
長線加碼不是追價,而是策略和成本的平均化。
你要的不是賭一波,而是拉長時間的成本優勢。
🚫 錯誤示範:
長期投資卻頻繁加碼、見漲就衝。
那不是投資,是「情緒追單」。
結果原本該平穩的曲線,被自己加出一堆高低起伏。
⚖️ 三、對稱的原則:
短期加碼看「價的節奏」,
長期加碼看「時的節奏」。
一個追隨趨勢,一個信任時間。
兩者最大的差別,不在技術,而在耐心的定義。
加碼,不是勇氣,而是節奏。
錯的時候加碼,是倍數的錯;
對的時候加碼,是複利的起點。
加碼與週期若錯置,再漂亮的加碼也會導致虧損和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