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 北京亦莊的人形機器人大計:2026 半馬+E-BOT HUB,讓機器人也能「跑起來」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付費專區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嗨我是 Mech Muse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個很有趣、也很關鍵的新聞:北京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 IROS 2025 期間,正式啟動「2026 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招募計畫,還同場推出一個新的開發者社群「E-BOT HUB」

讀完這篇,你會收穫三個重點:

  • 1️⃣ 機器人半馬到底在玩什麼,真的能跑嗎?
  • 2️⃣ 亦莊背後的盤算是什麼,怎麼用「比賽+社群」來推進產業?
  • 3️⃣ 2025 年首屆半馬現場觀察,透露了人形機器人現在遇到的真實挑戰。

我會順便把時間線和一些比賽細節整理給你,讓大家對這波「具身智能」的長跑有更清楚的認識。


IROS 2025 舞台上的「亦馬+E-BOT HUB」

先交代一下背景:IROS 2025(IEEE/RSJ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在 10/19–10/25 於杭州舉行,這是全球機器人研究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幾乎所有大咖都會出現。今年,北京亦莊就在會議期間放了一個大消息:

👉 他們要在 2026 年舉辦第二屆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同時推出「E-BOT HUB 具身智能開發者社群」。

如果你還記得,今年四月亦莊才剛辦過全球第一場人形機器人半馬,21 台機器人上場,現場狀況百出,有的摔倒、有的撞欄杆,但也有亮點: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 Ultra」在 2 小時 40 分內跑完 21 公里,成為第一個完賽的人形機器人。

這次新推出的 E-BOT HUB,則是一個專門給開發者的「孵化平台+社群」。不管你是學生團隊還是新創公司,這裡會提供你算力、測試場地、共享機器人本體,甚至還有最高 3000 萬人民幣的補貼。簡單說,亦莊希望透過這個平台,把「機器人能跑」變成「機器人能用」。


從「能跑」到「養生態」

如果把這個故事放進時間線來看,會更清楚:

  • 2025/04/19|首屆人形機器人半馬完賽
    因為強風延期到 4/19,最後 21 台機器人上場,雖然摔倒不少,但還是有人完賽。這場比賽證明「機器人能跑,但還不穩」。
  • 2025/08|「機器人大世界 2.0」概念推出
    亦莊開始把機器人拉進生活場景,像是開機器人主題餐廳、做展示空間,讓一般人能「看得到、用得到」。
  • 2025/10/19–10/25|IROS 2025 舉行
    全球學術與產業聚焦,亦莊趁勢宣布新計畫。
  • 2025/10/28|亦莊正式宣布 2026 半馬招募+E-BOT HUB
    同時拋出一大包政策補助:像是企業自產自銷的機器人銷售額,政府會補貼 10%(上限 1000 萬),還有校企共建實驗室最高 500 萬,甚至還有「打樣券」、免費算力支撐等等。
  • 2026/04(規劃)|第二屆半馬
    預計延續在亦莊舉行,報名截止日是 2026/03/15

這樣看下來,亦莊的策略很明確:

先證明「做得到」(2025 半馬),再把基建補齊(E-BOT HUB+政策),最後就是要把規模拉大(2026 招募)。


比賽規則、挑戰點、E-BOT HUB 的實際幫助

半馬怎麼比?

以 2025 為例,機器人必須在 3 小時 30 分內跑完 21.1 公里,跑的是獨立賽道,並有人員伴跑確保安全。

挑戰最大的是什麼?其實不是演算法,而是「環境」:

  • 風太大:數據集裡很少有「帶風擾的長跑場景」,模型常失真。
  • 地面不平:控制系統要能即時調整。
  • 能耗管理:21 公里不是短跑,很多機器人中途就耗光電或過熱。

為什麼要「人機分流」?

因為機器人可能突然倒下或往旁邊飄移,如果跟人類跑者混在一起,風險太高。這是目前人形機器人「動態穩定性」的現實邊界。

E-BOT HUB 能幫什麼?

  • 場景數據開放:讓開發者能測到「真實世界裡的坑」。
  • 共享機器人本體+空間:解決沒機器人或沒場地的問題。
  • 免費算力+社群活動:讓 idea 可以更快落地。
  • 補助政策:10% 銷售額補助、最高 3000 萬研發支持,直接幫你燒錢買時間。

把「能跑」變「能用」,2026 是下一個測試場

回過頭來看,亦莊這次是打了一個組合拳:

  • 用半馬炒社會關注度(讓大家看到機器人真的能跑),
  • 用 E-BOT HUB 把資源補齊(場地、算力、機體、補助)。

從 2025 的實戰經驗來看,機器人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像是長距離能耗、突發風擾、多人環境下的穩定性。但也因為這些難題是真實存在的,每次完賽、每次摔倒,都讓整個產業更進一步。

對開發者來說,2026 半馬是一個很好的舞台,可以把作品推出去;對產業來說,這是一次把「研究」轉成「產品」的過程。

如果你喜歡,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 ✨。我會持續幫大家追蹤人形機器人、AI 晶片、還有供應鏈的下一哩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33會員
488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人型機器人六大應用場景的差異與潛力 🚀。從倉儲物流到製造、醫療、服務、教育,再到家庭應用,我會用淺白的方式解釋技術需求、挑戰與代表案例。讀完後,你能清楚了解哪些場景最先商業化,哪些還需要時間,幫助你在資訊爆炸中抓到真正的重點。
2025/10/27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人型機器人六大應用場景的差異與潛力 🚀。從倉儲物流到製造、醫療、服務、教育,再到家庭應用,我會用淺白的方式解釋技術需求、挑戰與代表案例。讀完後,你能清楚了解哪些場景最先商業化,哪些還需要時間,幫助你在資訊爆炸中抓到真正的重點。
2025/10/26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美國 vs 中國」在人型機器人產業的不同發展路線。你會清楚看到:美國專注在 AI 平台與智慧應用,中國則靠 供應鏈與量產速度*取勝。讀完後,你不只會懂兩邊的差異,還能看見對台灣的啟發與機會。🚀
Thumbnail
2025/10/26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掌握「美國 vs 中國」在人型機器人產業的不同發展路線。你會清楚看到:美國專注在 AI 平台與智慧應用,中國則靠 供應鏈與量產速度*取勝。讀完後,你不只會懂兩邊的差異,還能看見對台灣的啟發與機會。🚀
Thumbnail
2025/10/26
智元 G2 人形機器人已在 3C 組裝線批量落地,強調「通用性+短期再訓練」,像培訓新人一樣快速轉線。官方表示兩年可回本,已出貨數千台並推進海外市場。本文整理 G1→G2 發展時間線、技術細節與 ROI 算盤,幫你掌握下一階段關鍵觀察點。
Thumbnail
2025/10/26
智元 G2 人形機器人已在 3C 組裝線批量落地,強調「通用性+短期再訓練」,像培訓新人一樣快速轉線。官方表示兩年可回本,已出貨數千台並推進海外市場。本文整理 G1→G2 發展時間線、技術細節與 ROI 算盤,幫你掌握下一階段關鍵觀察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整理與潛在商機商業思考。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新世界機器人報告記錄了全球工廠中的553,052臺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增長7%,達到超過59萬臺。預計2024年很有可能就達到超過60萬臺的年安裝數量。
Thumbnail
整理與潛在商機商業思考。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新世界機器人報告記錄了全球工廠中的553,052臺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量。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增長7%,達到超過59萬臺。預計2024年很有可能就達到超過60萬臺的年安裝數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