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大量翻拍、真人版的風潮下,《地球特派員》算是少數原創、甚至不是改編的動畫作品,但這種「不熟悉」在展現創意的同時,卻也成為某種程度的風險,加上公式化的劇情與缺乏「爆點」的結構,連帶拖累了它的票房表現。不過就劇情與設定來說,《地球特派員》其實不算太糟,至少是一部中規中矩、既帶著童趣又有一點點深度的動畫電影,而它在口碑上的滑鐵盧暗示的其實是皮克斯與家庭電影在社群時代必須面臨的嚴峻挑戰。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FB

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FB
對比太空的浩瀚,這樣的題材經常被用來呈現人心裡的孤獨,突然失去雙親、來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就連唯一個親人感覺都不需要自己,在同儕間也找不到共通的話題,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知道艾立歐內心的孤獨感是多麽巨大。雖然除了外星人們有趣的設定,其他劇情的發展並沒有太多驚喜,至少在孤獨感這塊,《地球特派員》確實觸及了兒童,甚至是連成人都有的原始恐懼。
儘管並不是專屬於兒童的議題,《地球特派員》不亮眼的票房也凸顯了它缺少近幾年電影能夠「爆紅」的關鍵元素。尤其是在人們每天沈浸在各式各樣影音內容的情況下,它既沒有懷舊情懷可以支撐,也缺乏讓人能夠琅琅上口的歌曲配樂,角色們雖然可愛但已經無法滿足「重口味」的觀眾需求,除了「皮克斯」這個招牌之外,好像也沒有更多能夠吸引觀眾的誘因。然而,近幾年就連「皮克斯」也逐漸失靈,而《地球特派員》的票房不佳,也讓這個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在社群平台氾濫的年代,要如何吸引觀眾買票進場?這或許已經是所有影視產業的工作者都必須要思考的議題。嚴格來說,《地球特派員》依舊是一部能夠感動人心的作品,不只在許多小地方上依舊能夠看出細膩的程度,同時它也代表著皮克斯在翻拍、重映的主流風潮下仍持續嘗試、挑戰的勇氣;儘管這次票房不佳,但這樣的嘗試仍會讓人期待他們之後將會推出的作品,並且期待下一部經典動畫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