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貨幣政策方面,聯準會(Fed)已連續第二次降息一碼(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降至3.75%-4%區間,同時確定於12月1日終止自2022年以來已削減逾2兆美元資產的量化緊縮(QT)計畫。此一鴿派轉向的決策背景,是聯邦政府關門導致九月份官方就業等重要經濟數據停擺,使官員對經濟現況「陷入迷霧」。儘管九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低於預期,但八月失業率已緩慢升至4.3%,聘用速度顯著下降,加上亞馬遜等企業裁員和失業救濟申請增加,讓Fed擔憂就業市場疲軟。本次降息決策罕見地出現雙向異議(10比2通過),其中一位理事主張降息兩碼(50個基點),另一位總裁則鷹派反對,凸顯Fed內部對通膨與就業風險的優先順序存在明顯分歧。市場對12月再降息的機率預期因此從稍早的約85%降至62%。
在資金市場流動性方面,Fed終止QT並重啟有限規模的公債購買計畫,旨在避免流動性短缺導致利率控制失靈。自縮表以來,雖有超過2兆美元資金流出,銀行準備金餘額降至3兆美元以下,但銀行間短期拆款利率仍持續偏高。Fed將房貸抵押證券(MBS)到期資金轉投短期公債,摩根大通預期Fed可能需在2026年初開始每月約80億美元的短期國庫券常態購買操作。在宏觀市場反應上,受美國財政赤字高企等因素推動,美國銀行預期黃金價格漲勢將持續,預測2026年目標為每盎司5,000美元。此外,美元因鮑爾對12月降息預期保留而上漲(美元指數DXY上漲0.63%至99.28),日經225指數則在電子股帶動下,續創歷史新高,首度漲破51,000點大關。俄羅斯民眾因制裁導致傳統儲蓄渠道受限,四年累計零售購買黃金量估達282噸,黃金成為首選避險資產。
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焦點集中在中美貿易的休戰與供應鏈重塑。中美官員達成廣泛框架協議,預計兩國元首將會面敲定貿易協議,可能撤銷多項關稅與出口限制,中國並已恢復購買至少兩批美國大豆。然而,談判核心癥結點是Nvidia最先進的Blackwell AI晶片的銷售問題。參議院民主黨報告批評川普的對中關稅戰「自我挫敗」,導致美國家庭每年多支出1,500美元,製造業連續四個月裁員4.2萬個工作機會,且中國透過第三國轉運擴大出口(九月對非洲、東南亞、歐盟出口分別成長56.4%、15.6%、14%)。
在盟友關係上,美國與南韓敲定貿易協議,核心內容包括南韓承諾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計畫(含2,000億美元現金與1,500億美元投入造船),以換取美國將南韓進口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並在半導體關稅稅率上比照對台灣業者的標準。日本亦公佈了對美投資總額高達5,500億美元的潛在項目清單,涵蓋能源(如SMR新型核反應爐,最高1,000億美元)、AI及關鍵礦產等領域,顯示美日韓在關鍵技術供應鏈上的深化合作。國際合作方面,中國與東協簽署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3.0版升級議定書》,強化區域經濟整合。
在科技與產業轉型方面,AI基礎設施需求爆發。Nvidia推出新一代超級運算平台「Vera Rubin」(效能較前代提升3.3倍),鎖定AI大模型訓練與國家級超算任務。Nvidia將Blackwell GPU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實現規模化生產與組裝,將旗艦產品製造環節轉向美國本土供應鏈,預計Blackwell與下一代Rubin平台合計銷售額達5,000億美元規模。其生態系夥伴SK 海力士(Nvidia HBM主要供應商)第三季獲利大增62%(達11.4兆韓元/約80億美元),且2026年DRAM與NAND訂單已被預訂一空。傳統工業巨頭開拓重工(Caterpillar)亦受惠於AI資料中心擴建帶動的能源設備需求,第三季營收達176.4億美元(年增10%),在手訂單創398億美元新高。
然而,半導體供應危機持續,安世半導體事件導致日產汽車警告晶片供應只能撐到「11月第1周」,本田汽車已暫停墨西哥工廠生產。勞動力方面,亞馬遜計畫裁減3萬名企業白領員工,但其長期目標是到2033年透過機器人自動化取代超60萬個崗位,達到75%的營運自動化,每年節省營運成本160億美元。在企業層面,特斯拉因執行長馬斯克的政治傾向預計損失約100萬至126萬輛的潛在銷售額,公司已擬妥「B計畫」應對馬斯克可能退出或降低參與度的風險,並考慮讓平價電動車Cybercab(Model 2)重新配備方向盤與踏板以符合法規,展現策略彈性。汽車巨頭Stellantis則面臨戰略不確定性(上半年淨虧損23億歐元),將戰略重心轉向美國,並尋求與東風集團合作開發電動車型,以補上電動化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