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導演,庵野秀明在1998年執導的作品。 內容是講述兩名在外人眼裡品學兼優的優等生,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並彼此相戀的故事。

劇中的女主角:宮澤雪野,因為極度愛慕虛榮,所以從小習慣默默努力,只是為了享受別人的稱讚。 男主角:有馬總一郎,則是因為自己的出身而迫使自己必須表現完美。 對應他們的雙面性,作品不時出現兩人戴著面具的象徵性畫面。並透過庵野式的內心獨白與畫外音,不停追問這一切的意義。 《男女翹翹板》的這個呈現,讓人不禁想到榮格的『人格面具』。 榮格指出:『人格面具』是個體從集體分化的象徵,也就是我們開始從眾人中區分出自己的存在。但這個面具並非私人的,而是個體與集體的某種調和狀態,即是個體與社會的互動之中產生的角色或假面。 所以『人格面具』可以看作:我們認為自己在他人眼中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樣看來,『人格面具』好像是種令人不快的偽裝,但並非如此。 相反地,『人格面具』是一種我們和社會間的調和機制,它能讓我們在隱藏部分自我,保有自己「私生活」的前提下適應社會。 不過,自我和『人格面具』背後的狀態並不都是穩定和諧的。 女主角雪野從小就主動戴上優等生的面具。這張面具對他來說,不單是角色,更像榮格所說的:確定自己優於他人的區別。也因為有明確的區別,讓他得以保有完整的私生活,這讓他和外在形象之間是調和的狀態。即使他曾對自己感到懷疑,但因為他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就算決定拋開優等生的面具,他還是能夠整合出新的面孔適應社會。 男主角有馬卻是另一種情況。 有馬因為自己的出身,而陷入極大的不安全感當中,同樣是優等生的面具,他卻是因害怕不被愛而強迫自己接受。 作品中可以看到,有馬不時會出現讓人感到不快的另一個自己,這其實是他無意識的化身。在自然的狀態下,我們的意識與無意識應該是整合的。但有馬卻是一昧的否定、壓制自己的無意識,因為他認為這是他邪惡的本質。 他因為兒時創傷不敢前進,將自己限制在創傷之下,以一種狹隘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面具。 這就是榮格所謂的『人格面具的倒退性重建』。 也就是個體在受到壓力時,退化到過去,以一種不成熟狀態防禦自我。雖然這個方法不必然是壞的,但從有馬身上能夠看到,這也絕不是適合他的好方法。 所以他不但陷入自我厭惡的痛苦中,甚至還會不時顯露出因不安全感而導致的暴力。 『人格面具』不是某種強迫性的偽裝,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我們和外界建立關係的心理工具。重點在於我們內在的狀態如何。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讓我們感到痛苦,或許就是自我整合失調的結果。 《男女翹翹板》這部作品如中文譯名那樣,像「蹺蹺板」般呈現出兩種情況。一邊是女主角經過調整後作出的新的整合。另一邊則是有馬整合失敗的倒退性重建。 而且雪野的強大與光亮,似乎更加凸顯有馬的陰暗面。就像蹺蹺板那樣,雪野越往上,有馬就越往下,難以保持平衡。 令人擔憂的是,照榮格所說,像有馬這樣的男性,他的失衡往往會顯現在女性伴侶身上,使他的伴侶付出極大的代價。 只希望女主角雪野能堅強戰勝這一切,得以倖存了。 你的人格面具,戴起來的感覺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