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搖滾》是講述一名不善與人相處的女高中生:後藤一里的故事。 一里因為小時候反應比較不一樣,總是錯過與他人交流的機會,長久下來使他開始害怕面對他人。只有在屬於自己的小壁櫥裡才感覺自在。 然而,他仍然渴望在眾人面前發光。 偶然的一個機會,讓他進入樂團。人生看似有了轉機,卻因對他人的恐懼而讓自己吃盡苦頭。

一里最大的問題在於:他不知道該在別人面前呈現什麼樣子。 亞當・史密斯曾說過:人需要在他人眼中才得以存在。 當我們完全孤身一人時,其實我們是不存在的。或者該說,我們不會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存在。我們要從他人的臉色與行為中來建立自身。 這裡並不是指我們要活成他人期待的樣子,而是更根本的、關於我們自己的形象與認知。 例如我們會從他人的話語回饋、被對待的態度,來理解我們自身的樣貌。進而鞏固自己的型態。 他人就像我們的鏡子,映照出我們的樣子。 故事中的一里,因從小缺乏和別人接觸的機會,所以他對自己模糊不清,連自己的美醜都不知道。當然也就無法從外人這面鏡子中看到自己。 因此我們會看到,他總是過度猜測他人的想法,卻又無法把握人心。 結果就像作品呈現的,他不單難以自在與人相處,甚至連穩固自己的型態都辦不到。 但即使如此,他還是想在眾人面前閃閃發光。
亞當・史密斯說,我們對他人的眼光有一種急迫的欲求。我們會焦急地希望在他人眼中找到自己、評價自己,建構自己。雖然我們孤身一人時,也可以反省自己,但始終比不上他人評價的力量。 作品中可以看到,一里其實並不那麼喜歡孤獨的自己,他只是無力改變,妥協於這樣的生活。因沒有外界這面鏡子,所以他看不到自己的可能性。他看到閃閃發光的人時感到的不自在,不只是欽佩,更有著希望自己也能如此的羨慕。 但鏡子裡的影像,也可能讓人害怕。 我們雖然需要他人才能存在,但他人是不可控的。如果照出來的樣子和我們以為的不同,那會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而且這面鏡子的確常是扭曲、充滿偏見的。 對一里而言,他的恐懼在於,他不知道這面鏡子會映出什麼樣的自己。因為與他人隔絕,所以對外界一無所悉,也就無法想像外界的眼光。 即使樂團夥伴和身邊的人都對他有正面評價,他卻因缺乏認同基礎,害怕到無法坦然接受。 幸好,隨著故事的進展,他逐步接觸他人。從外來的眼光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樣子。 雖然外界這面鏡子仍讓他恐懼,但他終於能夠開始直視自己了。 對於現代社會常強調那些不顧他人眼光,或不要怕被討厭等言論。不知道亞當・史密斯老人家看到,會有什麼想法。
他人這面鏡子,真的存在嗎?
會不會我們也是渴望被肯定的怪物,卻又渾然未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