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姦除罪化,原本應該讓破壞他人家庭的人,
以具體的金錢與責任補償被傷害的一方與孩子的損失。
那不是縱容,而是一種「民事上的誠實」──
做錯事,就該承擔後果。
可惜在現實裡,許多人卻誤以為「除罪」代表「無罪」。
那些原本應該被檢討的行為,被重新包裝成「人性弱點」、「感情自由」。
於是,一個人的欲望,變成另一個家庭的廢墟。
更弔詭的是,傳統社會仍默許著一種老舊的陋習:
收入高的一方,可以「適度玩樂」;
有權力的人,似乎就能擁有更多「被原諒的理由」。
這樣的文化,一代傳一代,
從父母的對話、長輩的眼神、到孩子耳邊的輕描淡寫,
都在默默告訴下一代——
成功比誠實重要,地位比忠誠值錢。
我們口口聲聲鼓勵生育,
卻又默許背叛、默許家庭破裂、默許「玩樂」的浪漫化。
當信任感成為奢侈品,
沒有人還願意再冒險去愛、去婚、去生。
於是,社會變成一個奇異的循環——
一邊高喊「少子化危機」,
一邊製造更多心理創傷。
等孩子長大,我們需要的,
不再是更多的托嬰中心,
而是更多的身心科與心理師,
去治療那些「成功人士的玩樂」留下的裂痕。
這不是悲觀,而是寫實。
因為我們不只是缺孩子,
我們缺的是誠實、責任與界線。
為什麼不婚不生?
因為「三人行必有人濕焉。」
(孔子談學習與謙卑,後代卻為了愛謙卑再謙卑)
#誠實比成功重要
#界線也是一種愛
#道德外包給身心科醫師及心理師的時代來臨
我們一直以為孩子要多元化學習、
追求高知識、高學歷、好工作。
我們這一代用盡心力,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補習、比賽,只怕他們輸在起跑點。
但最後才發現
最該教的,
其實是大人先學會誠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