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性侵害防治》-關於修復式正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傳統上面對犯罪者常以報復式正義(刑事正義)的角度來檢視加害人,而修復式正義是希望透過發展犯罪者的同理心與責任感,以修補犯罪造成的傷害及達成社會正義為目的。

當前修復式正義已被運用在校園霸凌案件、刑事案件、家暴案件、校園性騷擾案件等,但在性侵害案件中,有更多的複雜性,所以在實務上運用修復式正義觀點也有更多的討論(陳、盧,2013)。

 

修復式正義應以被害人為中心考量,被害人除了撫平創傷外,也要理解傷害事件並非自己的錯,加害人要為犯行負責(陳,2014)。從社工人員、被害人的觀點來看,都認為最首要的應為司法程序上的定罪與被害人應獲得該有的協助(陳,2017、陳,2014),在此之上,才會有修復式正義的討論空間。也可以理解成修復式正義不是一蹴可幾的,是需要有許多先備條件(如加害人的自我認知、被害人的創傷狀況)穩定後,才有機會走向與「自己」和解與原諒的路。

不過也能看見大多數的性侵害被害人不相信有公平正義的存在,許多被害人認為應給予加害人更嚴厲的懲罰、更重的刑期,也最好都不要再看到加害人,並且也認為自己遭遇到的痛苦是永遠無法彌平的,也不認為正義可以被「修復」(陳,2017)。

但被害人仍會在意加害人是否有「悔改」,道歉信或許可以作為一種修復手段(陳,2013),透過道歉信讓加害人理解自身的錯誤,也讓被害人得到一個完善的道歉,有助於與自己和解。

raw-image

但實際作為上仍需要考量被害人的需求與意願,每位被害人的心理重建階段與接納程度均有所不同包括受害人受傷的嚴重度、與加害人的關係類型等,都會影響著被害人是否有意願以修復式關係獲得,強行其接受修復式正義的觀點或道歉信,可能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陳慧女(2017)。性侵害被害人自我療癒與對修復式正義的看法

陳昭如(2023)。道歉 ISSUE|陳昭如・原諒不是被害人的道德責任,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1341

陳慧女、盧鴻文(2013)。性侵害加害人寫給被害人的道歉信之研究

陳慧女(2014)。修復式正義在性侵害案件的應用-社會工作者的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uro's沙龍
18會員
40內容數
尚有舊時書禿筆,偶將蘸墨點葡萄
Mauro's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2024/08/01
嘉義縣布袋鎮的火燈夜巡活動是一項三天連續舉行的民俗活動,旨在驅除不速之客和惡鬼,確保居民平安。這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並且現已成為當地特有的文化資產。
Thumbnail
2024/05/25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Thumbnail
2024/05/25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Thumbnail
2024/04/17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2024/04/17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性侵害案件相關人員可能成為的第二受害人的情況,以及對其產生的情緒和心理衝擊。除了性侵害當事受害人外,也需要關注處遇相關人員的壓力與需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與協助。
Thumbnail
性侵害所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長期的,在性侵害創傷與復原中,需要花費比一般受傷樣態更長的時間進行修復。協助者的回饋對被害人是否可以被「接住」有影響,而療癒的過程是一大段長期的進程。本文以多項研究為例,探討性侵害受害者的心路歷程與復原過程。
Thumbnail
性侵害所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長期的,在性侵害創傷與復原中,需要花費比一般受傷樣態更長的時間進行修復。協助者的回饋對被害人是否可以被「接住」有影響,而療癒的過程是一大段長期的進程。本文以多項研究為例,探討性侵害受害者的心路歷程與復原過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侵害加害者的心理處遇治療對於再犯率的影響,以及不同依附型態對治療成效的影響。然而,即使治療對加害者有一定效果,治療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如如何與加害者溝通、評估處遇成效等。
Thumbnail
性別平權不僅是提供平等機會,還要創建支持性侵害受害者的環境。 本文章透過探討心理支持、職業培訓、包容文化三個關鍵策略,幫助性侵害受害者重返職場。
Thumbnail
性別平權不僅是提供平等機會,還要創建支持性侵害受害者的環境。 本文章透過探討心理支持、職業培訓、包容文化三個關鍵策略,幫助性侵害受害者重返職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