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風險的最佳投資方法是甚麼? 有人說我自己組個股,只要超過50檔風險就很分散;有人說投資ETF就很分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哪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其實都有對,依據個人投資風格,哪一種投資最舒服就是最合適的投資方法,分享一下兩個案例:
案例1:同事自組ETF的方式,他手上有100多檔個股,真的是做到風險分散的投資人(非專門蹭股東會贈品),定期都會關注一下自己的ETF池,動態更換ETF池,在今年關稅戰時也在台積電800元左右就小買1張,從此護國神山納入他的ETF池,開開心心的過生活,這是他的最舒服的投資方式,so what?
案例2:另一位同事手上只有1檔股票-台積電(約12張),他是從200元開始買零股,慢慢累積到12張,在今年關稅戰時也在台積電下殺到800元上下,他整心情就受到影響,我勸他沒關係,台積電還是世界級的公司,毛利高達70%,10年內都是很有競爭力,股價會回到原本價位的,他心情就好很多,在850元附近再加碼買1張,時至今日台積電漲到1400元,他終於眉開眼笑,這是因為他買的是台積電,若是買宏達電的話,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應該一輩子都在後悔中度過
上述兩個案例,差異可想而知,案例1:分險是分散的,但管理100檔股票真的很辛苦;案例2:風險集中且會因個股波動而影響情緒。這些都不適合我本人,我希望投資是很輕鬆的,可以跟台灣或世界經濟一起成長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超額報酬,才會選擇ETF當自己未來主力投資標的
既然要投資ETF,當然要好好研究一下ETF的特性,才能完全放心投資ETF,畢竟從個股轉向ETF是一個重大改變,不可不謹慎,下面是個人針對自組個股、被動式ETF、主動式ETF,進行比較分析(如下),當時台灣沒有主動式ETF,今年已有主動式ETF募集掛牌,就一併納入分析(簡單而言:主動式ETF就是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的基金)
自組個股、被動式ETF、主動式ETF比較分析表

依據上述分析,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若依據個人投資理念而言,我投資ETF是以長期投資為出發點,個人第一優先考慮:風險分散、成本(金錢+時間+稅賦)、簡單(年紀大了只要不太傷腦筋即可),年化報酬率可以到6~8%即可,顯而易見就只有"被動式ETF"唯一選項,主動型ETF因為有經理人主動操作,挑選股票不夠透明,故放棄 ; 請大家想想看,若是您會選擇哪一種投資方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