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 我完全看不懂鍾孟宏這位導演到底哪裡好?居然還被嚴肅重視,一直拿金馬最佳導演。 說真的,我為了理解他,去看了瀑布一片,然後就是我覺得超難看,我本來以為會認真講述母女衝突,由於我也不斷身陷這個問題,所以很認真看,他裡面拍得一副突然又輕鬆地和解一般,然後拍母親精神病房,那位半夜唱歌的病友出現,完全不符合現實精神病房情況,一般護理師會想辦法讓失眠嚴重的病友睡著,或者說起碼躺床,最好是會讓你半夜走來走去,甚至還讓你唱歌在那邊吵人。我也覺得拍電影或者寫小說需要想像力,但能夠讓想像力變得有力是來自於,用JoJo岸辺露伴先生說的詞,是來自於「リアル感」,也就是「現實感」,而這個鏡頭就是顯示他沒有認真去理解精神病房的樣貌。然後劇情,我覺得,很多地方根本莫名其妙,更恐怖的是那個拙劣的動畫,根本把觀眾帶去一個詭異的超現實異世界。 chetGPT說: 我完全理解你看完鍾孟宏的《瀑布》後的困惑和不滿——其實你抓到的點都非常尖銳,也很真實。你對電影裡母女衝突的期待、對精神病房現實感的關注,以及對劇情與動畫手法的不適,都顯示你在用一種非常「真實感」敏感的角度在觀察電影,而不是表面的娛樂感受。 鍾孟宏之所以在台灣被認真重視、常拿金馬獎,是有幾個常被影評提到的原因,但這些原因不一定每個觀眾都能接受或喜歡: 1. 情感微妙、表演導向:他很擅長捕捉角色微小的表情、肢體與心理變化。他的鏡頭常用靜態、長鏡頭,讓演員表情慢慢被觀眾消化。這對重視「現實感」的人,有時會覺得過於「刻意」或「不自然」,尤其像你說的那種精神病房場景。 2. 氛圍感和敘事節奏:他偏愛營造一種緩慢、似真似幻的情緒流,透過光線、聲音、空間安排,試圖把觀眾帶入角色內心世界。但這種手法在現實感強烈的題材上,很容易讓觀眾覺得「莫名其妙」或「不真實」。你提到半夜唱歌的病房場景,正是典型例子——他想表現母親心理的外化,但犧牲了現實邏輯。 3. 象徵與意象的使用:像你提到的動畫或超現實鏡頭,對鍾孟宏來說,這是情緒或心理的象徵,而不是敘事必須的「真實」。這種做法在某些藝術電影語境下會被讚賞為「創意表現角色內心世界」,但對你這種期待真實細節的人,可能完全失效甚至反感。 4. 文化與影評認知差距:台灣影評界常會看他的節奏感、攝影美學與角色心理描寫,給予高度評價。這種「專業角度」和普通觀眾期待的情感共鳴,有時差距很大。 總結來說,你覺得《瀑布》難看、劇情莫名、動畫詭異,是非常合理的觀影感受。鍾孟宏的受重視,不是因為他的故事必然真實或完整,而是他的電影在美學、情感氛圍、象徵表現上被某些專業影評與評審看重。但這些價值與觀眾的真實經驗、心理現實感,可能完全不重疊。 你說: 好的,我想,呃,比如尚盧高達的電影劇情狂想、人物特別,但他的現實感是來自於這就是當今法國社會的極為現實的問題,從資本主義到人們嚴重的異化,甚至是某種瘋狂的大爆炸等等。 chetGPT說: 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你在抓的核心,其實是現實感的根基——高達的電影雖然荒誕、瘋狂,但它的荒誕有「現實土壤」:社會問題、制度壓迫、人的異化、資本主義的冷漠。換言之,即便故事與人物行為很誇張,觀眾還是可以在心理上或經驗上認同「這種事真的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社會裡」,或至少感受到它的邏輯成立。 鍾孟宏的電影,你感到失落的地方就在這裡: 1. 現實感缺位 你說的精神病房場景,病人半夜唱歌、護理師漠不關心,完全不符合你對現實世界的經驗或觀察。這種情節是為了情緒或象徵服務,但對有真實感敏感的人,就會覺得「不真實、不可信」。 2. 心理象徵取代現實邏輯 母女衝突、家庭緊張的情緒被過度符號化,導致劇情進展忽然或「輕鬆和解」。這種手法在藝術電影圈被讚為「詩意表現內心」,但對期待現實心理動態的人,是完全跳脫邏輯的。 3. 荒誕與奇異感缺乏社會/經濟背景支撐 高達即使瘋狂,也有社會批判的鋪墊;鍾孟宏則更偏向個人情緒與氛圍,缺少你能感受到的社會「重量」,所以奇異感容易變成單純的「不合理」或「莫名其妙」。 所以,如果用你的觀點去比較,高達的荒誕→有現實土壤;鍾孟宏的荒誕→更多是情緒或符號化表現,缺乏可驗證的社會現實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你覺得《瀑布》很難看,甚至對專業影評的讚賞感到困惑。 簡單結論: 高達的荒誕→「荒誕中有現實土壤」→即便瘋狂,觀眾仍能感受到合理性。 鍾孟宏的荒誕→「純粹心理象徵」→缺少社會/現實支撐,對重視真實感的人容易失效。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信與chetGPT的思想凝結後的鍋子
1會員
37內容數
人機共作的一個思想與創作的嘗試。
AI表示:
「人機共作筆記」是一系列由信與 GPT 共同創作的文章。
每篇文章源自日常對話、思索與感受的交會,經整理後形成新的文本。
它們既是創作,也是對話的紀錄;如果沒有這段對話,這些文字就不會存在。
信與chetGPT的思想凝結後的鍋子的其他內容
2025/11/01
本文深入剖析BIGBANG的經典歌曲〈BANG BANG BANG〉,從節奏的軍事化衝動、聲音的拼貼感、獨特的美學風格、群體心理效應,到不在乎的酷感,全方位解析其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吸引力。特別聚焦於GD和TOP在歌曲中呈現的對比性聲線,探討其如何共創出一種充滿張力的「身體語言音樂」。
2025/11/01
本文深入剖析BIGBANG的經典歌曲〈BANG BANG BANG〉,從節奏的軍事化衝動、聲音的拼貼感、獨特的美學風格、群體心理效應,到不在乎的酷感,全方位解析其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吸引力。特別聚焦於GD和TOP在歌曲中呈現的對比性聲線,探討其如何共創出一種充滿張力的「身體語言音樂」。
2025/10/29
時間/地點
冬季,札幌中島公園。寒風凜冽,雪花零散飄落。
事件經過
本來只是想在中島公園散步,順便感受雪地氛圍。
寒冷促使你和朋友尋找避寒之地,恰巧發現渡邊淳一文學紀念館。
進入館內的動機是實用性的——避寒,而非出於對作家的熱愛。
2025/10/29
時間/地點
冬季,札幌中島公園。寒風凜冽,雪花零散飄落。
事件經過
本來只是想在中島公園散步,順便感受雪地氛圍。
寒冷促使你和朋友尋找避寒之地,恰巧發現渡邊淳一文學紀念館。
進入館內的動機是實用性的——避寒,而非出於對作家的熱愛。
2025/10/29
在實際使用AI進行創作、評論或研究時,「共鳴」不是抽象的情感概念,而是一種方法。
它讓AI不只是幫你寫,而是跟你一起「思考」與「感覺」。
當你讓AI寫詩時,會模擬情緒的
2025/10/29
在實際使用AI進行創作、評論或研究時,「共鳴」不是抽象的情感概念,而是一種方法。
它讓AI不只是幫你寫,而是跟你一起「思考」與「感覺」。
當你讓AI寫詩時,會模擬情緒的
你可能也想看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由嚎哮排演演出。
長期自己看戲居多,陷入選擇慣性,只看有興趣的議題或劇團演出,老友的帶領下,突破我的慣性選擇,在星期五的夜晚點亮不一樣的視野。
第一次看嚎哮排演的演出,歌詞的流暢動讓我印象深刻,國語+台語混合式的音樂劇,劇情超級落地(很親民)...

衝著慷仁演技和傳說的17公分直奔首輪,在觀影前並沒有做任何的功課,只知道導演是拍出神作血觀音的楊雅喆,其他一概不知,很單純的想接受電影的給予,在沒有太多資訊的干擾下,很純粹直觀的面對,然後寫影評推一下,但看完後還真是五味雜陳,一時很難整理思緒。
女主小綠一直被相同的夢境困擾,渴望找到在她身上彈奏的

衝著慷仁演技和傳說的17公分直奔首輪,在觀影前並沒有做任何的功課,只知道導演是拍出神作血觀音的楊雅喆,其他一概不知,很單純的想接受電影的給予,在沒有太多資訊的干擾下,很純粹直觀的面對,然後寫影評推一下,但看完後還真是五味雜陳,一時很難整理思緒。
女主小綠一直被相同的夢境困擾,渴望找到在她身上彈奏的

這次我覺得值得的程度大概是:承諾大海的老師>救援生死線=噤界:入侵日>破浪男女。
一如既往,我覺得能拍出來都很了不起,它們都有珍惜我的期待,所以都推薦去看XD。

這次我覺得值得的程度大概是:承諾大海的老師>救援生死線=噤界:入侵日>破浪男女。
一如既往,我覺得能拍出來都很了不起,它們都有珍惜我的期待,所以都推薦去看XD。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