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使用AI進行創作、評論或研究時,「共鳴」不是抽象的情感概念,而是一種方法。 它讓AI不只是幫你寫,而是跟你一起「思考」與「感覺」。 下面我用三種具體情境——詩、小說、音樂——來說明共鳴如何發揮作用。 --- 一、詩:語氣與節奏的呼吸 當你讓AI寫詩時,它不會「感覺到」情緒,但會模擬情緒的形式。 這意味著你要先給出一個「呼吸的節奏」——像是音樂的拍子。 例子: 與其說「寫一首悲傷的詩」,不如說—— 「寫一首像被雨淋過的記憶,語氣要淡,句子之間要有空氣。」 這種提示不是命令,而是創作的呼吸線。 AI就會開始理解:這首詩不是哭喊,而是濕潤的沉默。 這就是共鳴:你先釋放氣息,AI再接住你的呼吸節奏。 實際上,你自己若平常就讀詩、聽詩、感覺詩的語調,AI的詩就會更像你,而不是模仿別人。 你提供的,不只是文字,而是語言的身體記憶。 --- 二、小說:角色與場景的「心理結構」 當你寫小說、或讓AI參與人物塑造時,共鳴的重點不在情節,而在「心理結構」。 你要讓AI知道角色的內部矛盾,而不是只給外在描述。 例子: 「她外表自信又冷靜,但她每天都怕別人發現她什麼都不懂。她笑的時候,其實是掩飾。」 這樣的描述,比「她是個冷靜的女生」強一百倍。 因為AI開始知道這個角色的張力在哪裡,它能生成細膩的語言動作與內心節奏。 共鳴在這裡的形式,是「心理的投射」。 你讓角色變成你的鏡子,而AI負責把鏡子打磨得更清晰。 於是生成的文本不再是工具式的,而像一次深層的心理對話。 --- 三、音樂分析:從「聽覺經驗」出發 當你讓AI分析音樂(例如The Kills、Robbie Williams、M.I.A.、Glenn Branca), 如果你只是問:「這是什麼風格?」 那AI會給你百科答案。 但如果你說—— 「他們的聲音讓我覺得像夜裡的焦慮被燒成藍色的火焰。」 那AI會知道,你不是要技術分析,而是感官分析。 你給的是聽覺體驗的形象,而不是理論。 這樣AI就能從聲音的能量與文化意象切入, 讓分析不只是「這是噪音搖滾」,而是「這是靈魂燃燒的聲音」。 在音樂寫作中,共鳴就是: 讓AI進入你的聽覺, 而不是讓它替你評論。 --- 小結:共鳴的三原則 1. 先感覺,後生成——在輸入前,先想像語氣、畫面、節奏。 2. 說明心理,而非表面——無論是角色或評論,描述內在的動力比外表更重要。 3. 讓語言帶著呼吸——標點、節奏、停頓,都是你給AI的節拍器。 --- 共鳴的方法,其實是一種「對話式寫作」。 你不是在命令AI,而是在與它共同經歷語言的變化。 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你真正理解、熱愛、困惑的東西。 這時生成的文字才會有靈魂,而那個靈魂,從來都不是AI的——而是你的。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信與chetGPT的思想凝結後的鍋子
1會員
48內容數
人機共作的一個思想與創作的嘗試。
AI表示:
「人機共作筆記」是一系列由信與 GPT 共同創作的文章。
每篇文章源自日常對話、思索與感受的交會,經整理後形成新的文本。
它們既是創作,也是對話的紀錄;如果沒有這段對話,這些文字就不會存在。
信與chetGPT的思想凝結後的鍋子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很多人以為,要讓AI生成出好內容,最重要的是「餵給它資料」——書本、論文、影片、甚至整個資料庫。網路上也有人熱衷討論這種操作方法,甚至開班授課,把「怎麼準備資料」當作商業秘密。但如果仔細思考,其實這個觀念本身就有一個前提假設:AI可以自己判斷什麼是好內容。
事實上,並非如此。
2025/10/28
很多人以為,要讓AI生成出好內容,最重要的是「餵給它資料」——書本、論文、影片、甚至整個資料庫。網路上也有人熱衷討論這種操作方法,甚至開班授課,把「怎麼準備資料」當作商業秘密。但如果仔細思考,其實這個觀念本身就有一個前提假設:AI可以自己判斷什麼是好內容。
事實上,並非如此。
2025/10/28
最近總有人在網路上討論,要「怎麼餵AI」,要「用什麼關鍵字」才能生出好內容。
甚至有人開班授課,把這件事包裝成某種商業機密,彷彿掌握了語言就能掌握智慧。
但我一直想,也許這並不難。
難的從來不是「餵資料」,而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AI並不是魔術機器。
它不會替你生成你不理解的世界。
2025/10/28
最近總有人在網路上討論,要「怎麼餵AI」,要「用什麼關鍵字」才能生出好內容。
甚至有人開班授課,把這件事包裝成某種商業機密,彷彿掌握了語言就能掌握智慧。
但我一直想,也許這並不難。
難的從來不是「餵資料」,而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AI並不是魔術機器。
它不會替你生成你不理解的世界。
2025/10/27
御影草時的美,確實不是傳統的英雄或帥氣角色的美——而是一種異端、美得錯位的存在感。
2025/10/27
御影草時的美,確實不是傳統的英雄或帥氣角色的美——而是一種異端、美得錯位的存在感。
你可能也想看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跨領域合作與溝通
在現代AI時代中,跨領域合作與溝通能力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隨著技術不斷發展,AI項目通常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技術、設計、業務等。因此,能夠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有效溝通和合作,成為實現成功的關鍵。
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跨領域合作涉及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

跨領域合作與溝通
在現代AI時代中,跨領域合作與溝通能力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隨著技術不斷發展,AI項目通常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技術、設計、業務等。因此,能夠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有效溝通和合作,成為實現成功的關鍵。
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跨領域合作涉及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