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注意到了對話的分鏡。
所以在看這一集時格外注意了涉及對話的分鏡。
想說試著分析看看這些演出是如何讓對話不無聊,甚至吸引觀眾目光。
因為基本沒了解過分鏡相關知識,所以會有很多瞎猜的部分。
首先注意到的幾點是:
對話時透過分鏡展示角色對於對話內容的反應。
使用正反打(這樣也好展示角色反應)。
接下來擷取幾段試著分析看看

S3 #5 8:20處
(真由)說話 (說明自己困惑的點)
(久美子)反應/自信的回答 (即使在北宇治也是一樣的)
(真由)對久美子回答的反應/無對話/手部特寫(可能給人不安等...負面感覺)
(真由)回答/質疑(真的嗎?)
(九美子) 先是有點不安的神情,接著自信的回應(嗯!)
(真由) 反應/無對話/明顯不接受久美子的回答(擔心自己仍會造成麻煩)
(真由) 反應(站起來結束話題) 這是整段對話的結果: 真由還是擔心自己會造成社團的困擾
1. 變成遠景(能看到其他兩人的反應)
2. 場景/空間暗示接下來的動作(走出教室)
所以下一卡直接接上真由已經離開教室的背影也不會突兀。
接著用教室的門作為內部畫框一併展示久美子與奏的反應
然後,再分別特寫久美子的表情,與奏的對話/過渡到下一個話題(關於soli)。
回應可以是指展示表情或動作等...
只要有傳遞訊息,而不是無意義的站樁對話就好
關於這一卡
使用了不平衡的構圖: 將人物放在畫面右側的焦點,且讓人物面部朝向畫框外。
(不像在「京吹拉片筆記-對視鏡頭」中討論的鏡頭,這個鏡頭沒有對應的對視的鏡頭,
因此我認為這個分鏡的涵義不在距離關係上,只是單純的傳遞不穩定/不安心的的情緒)
此外,我注意到這一卡與上一卡之間,畫面豐富程度的不同,可能強化了這一卡不安定的情緒/不平衡感。
上一卡畫面左邊與右邊的視覺重心都有東西(畫面是滿的)
但下一卡卻只剩真由在畫面右側的視覺中心。
這種畫面突然缺了一塊的感覺,加強了不平衡感/失重感。
下一個對話
有點長所以分三段解析

- (展示環境) - 兩人並肩走著。
- (展示兩人表情) - 鏡頭拉近,切換成進景,展示兩人的面部表情/麗奈說話,久美子腳步變慢/麗奈向前走去(沒有離開畫框)。
- (展示兩人互動) - 鏡頭換到前面,接續麗奈向前走的動作,往回看向久美子/兩人對話。

S3 #5 B Part
- (過渡/說話) - 切成中景,過肩鏡頭/久美子入畫,兩人停下/麗奈背對著久美子說話(哪怕你沒去音大....也一樣嗎),背對著說話看不清表情給人種不安的感覺。
#在我看來,這個鏡頭接上一的鏡頭的動作(麗奈向前走,停下),並且剛好停在一前一後的構圖,所以下一卡接上正反打鏡頭也不會突兀。 - (反應鏡頭/回話) - 近景/久美子對麗奈的話的反應/久美子疑惑的神情(為什麼...?)
- (過渡鏡頭) - 兩人腳部的特寫,看不到兩人的表情。沒有直接讓麗奈回話,放緩對話節奏。也可以解讀成【麗奈: 「......(沉默)」】。表達了麗奈對接下來要說出口的話感到害羞,所以遲了一下/思考了一下才說。
- (展示動作/回話) - 中景/麗奈邊回話並緩緩轉過頭,眼睛看向久美子。(如果去了別的大學...不會覺得沒有見面的理由嗎...) 我認為這卡的意圖是,麗奈的回頭表示了害羞的情緒,與上一卡對應,這樣久美子在下一卡中對麗奈反應感到驚訝的表情觀眾也能更好get到。
- (反應鏡頭) - 久美子驚訝的神情。這一卡只有反應沒有對話,把久美子講話一到下一卡,讓觀眾能夠在久美子說話的同時看到麗奈害羞的反應。到目前為止,觀眾的情緒能夠與久美子同步,覺得麗奈的反應很可愛。
- (反應/對話) - 換成近景強調麗奈的臉/久美子(這就是推薦我去音大的理由?)/麗奈(才不是...)接著扭過頭。如上述,我認為這一卡或是這一整段的焦點在麗奈的反應,而久美子則代表觀眾一側。
- (反應鏡頭) - 久美子笑了/除了表情還有動作
我發現這一段與我一開始舉例的那段時間差不多。
都是20秒左右,都是7個鏡頭,且都有一卡打斷對話節奏的鏡頭(真由的手部特寫/麗奈與久美子的腳部特寫)並且這種鏡頭都是第三個鏡頭。

我很喜歡這一段。
類似上面這樣,過肩,特寫久美子的表情的鏡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是疑惑,第二次是驚訝,第三次是笑(就是上面這一卡)。
這三卡的持續時間都比較短,重點也是在久美子的表情上。
而麗奈的鏡頭持續時間都比較長,比起表情,也有更多的動作,例如扭頭。
第5卡久美子驚訝的鏡頭只持續了一下,就切到下一個鏡頭,將久美子的的話放在下一個鏡頭。這可能也是為了維持這一段鏡頭的統一性。
久美子: 疑惑 - 驚訝 - 笑
麗奈: 試探 - 有點害羞說明 - 害羞地扭過頭

S3 #5 B Part
接續上一卡久美子燦爛的笑
- (兩人互動) 換成全景,麗奈轉過來/兩人對話與互動/因為之前都是近景中景,這卡切換成遠景可能可以避免觀眾疲勞。
- (麗奈的反應) 切成中近景,攝像機的位置與上一卡類似,像是將上一卡放大,我認為是很順暢的銜接/強調麗奈的反應,麗奈邊回話(畢竟...只會更...)同時表情有變化,之後看向遠方。
- (久美子的反應) 近景/強調久美子的表情/久美子說(確實是這樣...但是我覺得沒有問題),構圖與上一卡麗奈的鏡頭一樣,可以看做是將第一卡裁切放大的兩個人的特寫。
與上卡對應。 - (麗奈的反應) - 中景/過肩鏡頭/麗奈轉過頭說到(為什麼這樣覺得?)。不是和第3卡一樣的構圖,而是換成過肩,略為俯視的鏡頭。如果使用與第三卡一樣的鏡頭觀眾可能會感覺無聊。
- (久美子的表情) - 近景/只持續了一下,說完: 「麗奈」之後,將接下來的對話一到下一卡。
- (久美子說話) - 中景,畫面焦點是麗奈,但是是久美子在講話,麗奈則側身看著久美子,在久美子講完話後轉過來面向久美子,並開口「それは...」,與上一卡一樣是講一半就切到下一卡。
- (麗奈說話) - 畫面切回全景,麗奈轉過身,兩人站立在畫面中,與麗奈所說的話對應「所以我們兩個人才站在這裡」。
- (久美子的回答) - 特寫/久美子的表情「所以!(這就是理由)」/笑了
- (麗奈的反應) - 特寫/麗奈的表情/先是驚訝,然後微笑。
- (兩人互動結束) - 全景(同第7卡)/久美子說話/兩人向前走(畫面左側)
- (與下一卡的過度) - 特寫河面/我認為這一卡的意義給觀眾喘息的空間與過渡,直接接切到下一個場景會有點突兀。
我發現同構圖的卡,持續時間都會比較短。
換句話說,這幾段對話中,避免來回切重複的鏡頭。
我認為這是使這幾段對話分鏡不無聊的因素之一
例如第二段的,三次久美子的特寫,雖然重複了三次,但每一次久美子的表情都不同。
同樣是第二段,麗奈的鏡頭(第4和6),第6卡沒有重複使用第4卡,而是將第4卡的構圖放大(Zoom In的感覺),這樣不僅避免了觀眾感到重複。同時我認為這兩卡的變化,也就是放大,讓給人一種「兩人的心理距離變近的了感覺」。畢竟Zoom In 不僅只有放大,還給人一種物理距離靠近(縮短)的感覺
一些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當對話並非2、3人的對話。
而是多人會議時,該如何處理呢?
之後再看到類似的對話場景我會在注意,一段對話種使用了多少種構圖。
對於這種重要且互動多的對話,構圖與鏡頭的變化多可能是好事,也可以讓觀眾留下更多的印象。
但是不是所有的對話都是變化的越多愈好呢?
像是印象中,麗茲與青鳥中幾段重要的對話似乎沒有這麼平凡的切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