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之前,總得先學會不怕狼狽。
那天,我拎著包包,裡面放著褲襪、芭蕾軟鞋,滿腔熱血踏進芭蕾教室。
腦海裡幻想著自己會像電影演的那樣——腳尖立起、裙襬飄逸、散發高雅的氣質。
但得老實說,理想很豐滿,現實……真的很骨感。
在扶把練習(Barre)時,我才試著踮起腳尖,腳踝關節就「劈哩啪啦」地發出抗議聲。
鏡子裡的我皺著眉、額頭滿是汗珠,開始質疑自己——到底哪來的自信報這堂課啊……
學員們隨著節拍,雙腿交叉、雙臂優雅地抬起九十度。
老師優雅得像維納斯;而我呢?活像隻快要溺死的天鵝……😒
當老師發出口令:
「放鬆——」
「呼吸——」
「肩膀不要緊繃。」
我努力照做,結果雙腿不停地顫抖。那時我才明白:「放鬆」這件事,對我這種容易緊張的人來說,真是一道難關(連游泳都還不會換氣😢)
等進入Center,音樂響起,我立著腳尖、抬起下巴、滿臉鎮定,心裡卻在吶喊:「現在是第幾拍啊?!」
手臂痠痛、腿在抖、心在哭泣……😭

⬆️附上圖解比較好說明:
從正面第一方位(en face)開始,直視鏡中的自己——汗水緩緩從額角滑落,髮絲黏在臉頰,卻沒有絲毫的氣餒。
隨著旋律漸進,肩膀轉向(effacé devant),腳尖立起、手臂微微外展,光線順著臉頰流動。
接著腿移至 (croisé derrière),重心微微後移,腳跟擦過地板,差點失去平衡,我內心大喊:「救命啊!我要摔下去了!😱」
出乎意料地,我居然穩住了——靠的不是硬撐,而是身體的記憶——肌肉會記得那些反覆練習,自然做出反應。
再將腿向外伸展,與支撐腿成九十度的開展姿勢(à la seconde),腳尖向旁劃出弧線,彷彿畫出一條優美的線條。
我聽見自己的呼吸,與木質地板摩擦的節奏交織在一起,感受汗水沿著脖頸流淌的觸感。
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轉身,就像在對自己說:「我還在適應,但有在進步!」
當我調整肩部動作(épaulement),讓下巴順著肩線移動時,鏡中浮現出一張不服輸、又認真的臉——她不再是那隻翅膀骨折的天鵝,而是一隻在夜色裡努力振翅的夜鶯。
身體漸漸習慣了那九個方向的舞姿,也學會了在不完美中找到節奏。
我終於明白,所謂的「優雅」,不是姿勢多漂亮,而是能在失衡中,依然不放棄的精神。
我不斷地提醒自己:
「沒關係,慢慢來。不要求完美,要用自己的步調,踏出屬於我的舞步。」
我偷瞄身旁的人也同樣痛苦,心裡默默鬆了口氣——那不是幸災樂禍,而是一種深深的共鳴。
原來,我們都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藉此領悟到:所有看似「優美」的姿態,都必須經歷過「滑稽」的矬樣。
每個優雅的動作,背後都是無數次摔倒與反覆的失敗。
難怪人家會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這幾堂課下來,我發現——芭蕾不只是講究協調性,更像是一場「與身體對話」的過程。
妳得學會不逞強,因為逞強會抽筋;學會跟得上節奏,只因快或慢一秒就會踩錯拍;學會接受不完美,畢竟鏡子就像照妖鏡,會映照出所有的缺陷。
當終於能隨著音樂滑步、旋轉時,那種奇妙的感覺悄然出現。
下課後,老師笑著對我說:「妳的動作雖然還不算漂亮,但表情十分投入。」
我心想:應該是「十分痛苦」才對……😣
我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出來——對我來說,那是最好的讚美。
因為伸展,不一定要完美無瑕;旋轉,也不用抓到時機天衣無縫。
當一個人全心投入在一件事上,神情自然會散發出專屬的色彩。
就像我的座右銘:
不必依附他人來閃耀,光芒始終源自於自身。
芭蕾帶給我的啟發:
舞台上曼妙地舞姿,都是台下無數次跌倒換來的。
我們在生活裡踮著腳尖、努力維持平衡;卻忘了「想變得更好」的心態,才是最難能可貴的精神。
所以,如果你(妳)也正在學習某件新事物,別怕出糗。那是靈魂正在形成新的樣貌。
希望,我還有勇氣再穿上那雙芭蕾鞋……😅

最後想問問各位:
最近有在嘗試什麼讓你(你)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很累的事嗎?
願我們都在狼狽中,跳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我是夜鶯☘️用文字唱出人心的柔軟與溫度。
若我的文字帶給您一點鼓舞與共鳴,歡迎追蹤、留言,留下您的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