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手爸媽來說,寶寶的睡眠總是頭等大事。其中,「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讓BB用枕頭?」 更是許多人心中反覆糾結的問題。有人擔心不用枕頭會讓頭型變扁;也有人怕太早使用會壓到口鼻、影響呼吸。 其實,嬰兒是否需要枕頭,與寶寶的年齡與發展階段息息相關。 讓我們一起從「月齡」出發,了解寶寶的睡眠發展里程碑, 找出最安全、最自然的使用時機。
一、0–6個月:平躺才是最安全的姿勢
剛出生的寶寶,頭與肩膀幾乎等寬,脊椎仍是柔軟的「C字形」。
這個階段的他們還無法穩定翻身,也沒有抬頭的控制力。 因此,最安全的睡姿就是平躺。醫師建議,這個時期的睡眠環境應該保持平整、乾淨且無障礙物。不需要枕頭、棉被、玩偶或防護墊等鬆軟物件, 以避免口鼻被遮住、氣道受阻或過熱。
有些爸媽會為了「防扁頭」而提前使用嬰兒枕,但事實上,寶寶的頭骨尚未完全定型, 多讓他在清醒時做趴姿運動(Tummy Time)、 並在仰睡時定期變換頭部方向,就能有效預防偏頭。
二、6–12個月:活動力提升,可考慮防扁頭護墊
進入6個月後,寶寶的頸部力量逐漸增強,
開始學會翻身、坐立,甚至能短暫支撐上半身。 這時若擔心頭型壓扁,可以適度使用防扁頭護墊或超薄護頭枕。
這類護墊不是為了抬高頭部,而是幫助分散壓力、吸汗與保持乾爽。
只要選擇透氣、抗敏材質,並確保寶寶能自由轉頭、不被枕邊物卡住, 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但要注意:護墊只是「輔助品」,並非必要。
若寶寶的頭型自然、睡眠安穩,就不需強求使用。
三、1歲以上:可以開始使用薄身嬰兒枕
當寶寶滿一歲後,翻身與坐立已經相當熟練,
頸椎也開始定型並能自然支撐頭部。 這時,爸媽就可以考慮讓他開始使用薄身、低高度、透氣性好的嬰兒枕頭。
理想的枕頭高度大約在2至4公分之間,讓頭頸與背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過厚或過硬的枕頭容易壓迫頸椎、影響呼吸; 而過軟的材質則可能陷入其中,造成窒息風險。
建議挑選有安全認證的嬰兒專用枕,材質以有機棉、竹纖維或天然乳膠為佳, 柔軟、抗敏、可拆洗,才能讓寶寶安心入眠。
四、2歲後:邁向幼兒期,選擇支撐性更好的枕頭
當寶寶進入幼兒期,體型成長明顯,
睡姿也更加多變——會側睡、趴睡或翻滾。 這時可以換成稍具支撐力的幼兒枕, 讓頸部與肩膀獲得穩定承托, 減少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僵硬或壓迫。
同時要定期檢查枕頭是否變形、塌陷或潮濕,
若發現有異味或失去彈性,應立即更換。 一般建議每1至2年更換一次,保持衛生與舒適。
五、守護寶寶睡眠安全的重點提醒
- 保持睡眠區乾淨通風——避免枕邊堆放玩偶、棉被等物。
- 不貪厚、不求高——枕頭只是支撐,不是墊高。
- 定期清洗與曬乾——防止塵蟎、汗漬與過敏源累積。
- 觀察寶寶睡姿——若睡眠中經常掙扎或呼吸不順,應暫停使用並諮詢醫師。
安全與舒適並重,才能讓寶寶真正一夜好眠。
結語:跟著月齡走,讓寶寶自然成長
嬰兒使用枕頭,沒有絕對的標準時間,重點是依照寶寶的發展節奏,循序漸進。 從平躺的初生期,到能自主翻身的一歲階段, 再到需要支撐的幼兒期, 每一步都在反映身體與睡眠能力的成熟。
與其急著替寶寶「墊高頭」,不如給他一個安全、透氣、乾淨的睡眠環境, 讓他在自然的姿勢中,安心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