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除了準備迎接新生命,如何為寶寶打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也是新手爸媽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奶瓶、包巾到嬰兒床,再到夜晚哄睡與作息調整,細節多到讓人眼花撩亂。
別擔心!這篇文章幫你一次整合新生兒用品準備清單與睡眠照護技巧,讓你在迎接寶寶的同時,也能輕鬆上手新手爸媽生活。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6大分類用品清單一次看
新生兒的用品看似繁多,其實只要掌握分類與用途,就能輕鬆準備。以下是最實用的6大類新生兒用品清單。① 餵食用品
寶寶剛出生時,吃與睡是一天的主要活動。以下是必備的餵食工具:
- 奶瓶與奶嘴(建議4–6個,依不同容量搭配)
- 奶粉或母乳儲存袋
- 消毒鍋與奶瓶刷
- 奶粉分裝盒與溫奶器
- 副食品餐具(約4–6個月後使用)
💡 小提醒:奶瓶與奶嘴需定期消毒更換,選擇耐高溫、安全無毒材質最重要。
② 寶寶衣物
新生兒皮膚細緻脆弱,衣物材質應以透氣柔軟為主。
- 紗布衣/蝴蝶衣(5–7件替換)
- 包屁衣(建議預備不同尺寸)
- 包巾(2–3條,可當安撫巾或蓋毯)
- 手套、襪子、帽子
- 口水巾/紗布巾(5–10條)
建議選擇純棉或竹纖維材質,避免螢光劑與粗糙縫線。
③ 沐浴與清潔用品
新生兒的肌膚需要溫和清潔,沐浴用品以天然、無香料為主。
- 嬰兒專用洗髮沐浴乳
- 濕紙巾(無酒精、無香料)
- 大浴巾與洗澡巾
- 屁屁膏/爽身粉
- 小澡盆與洗澡玩具
④ 睡眠用品
新生兒一天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因此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非常關鍵。
- 嬰兒床與床墊(選擇支撐性好、透氣性佳的款式)
- 睡袋/防踢被
- 床單與保潔墊(建議多準備替換)
- 安撫玩偶或安撫奶嘴
睡眠環境要保持通風、避免過熱,並遵守「仰睡」原則以降低嬰兒猝睡症風險。
⑤ 外出用品
滿月後帶寶寶外出,安全與便利最重要。
- 嬰兒推車(可平躺、避震設計)
- 汽車安全座椅(新生兒專用)
- 嬰兒背巾/揹帶
- 尿布墊與媽媽包
⑥ 居家照護用品
日常照護同樣不能忽略小細節。
- 尿布(少量多批次購買,依寶寶體型調整)
- 體溫計與吸鼻器
- 嬰兒指甲剪
- 黑白視覺卡與安撫玩具
新生兒用品什麼時候買比較好?
- 懷孕7–8個月開始準備:孕期較穩定、體力充足,可慢慢比價、列清單。
- 生產前2個月完成採購:避免臨近預產期太匆忙或寶寶提早報到。
- 採買建議:先買「必要用品」,等寶寶出生後再依需求補充,避免浪費。
為什麼新生兒睡覺總是不穩定?
新生兒的睡眠週期與成人不同,他們的淺睡眠時間較長、容易驚醒。
在0–3個月大時,寶寶平均每天需要睡14–17小時,但通常是短段、分次進行。 進入4個月後,睡眠結構開始成熟,能逐漸分辨白天與黑夜;到了7–12個月,夜間長睡的時間明顯增加,是練習「睡過夜」的黃金期。
寶寶睡不安穩怎麼辦?試試這5個安撫技巧
① 5S安撫法
美國兒科醫師提出的經典安撫技巧:
- Swaddle(包巾包裹)減少驚嚇反射
- Side/ Stomach(側抱)讓寶寶感受安全感
- Shush(噓聲/白噪音)模擬子宮環境
- Swing(輕搖)模仿在肚子裡的律動
- Suck(吸吮)提供奶嘴或安撫手指
② 建立睡前儀式
每天固定的睡前流程能讓寶寶形成「要睡覺」的條件反射,例如:
- 洗澡 → 換睡衣 → 播放輕音樂 → 關燈 → 輕拍安撫
③ 營造安穩睡眠環境
保持溫度22–26°C、光線柔和、環境安靜,必要時可搭配白噪音機,幫助入睡。
④ 夜醒先確認需求
夜醒不一定是餓了,也可能只是想要安全感。
可先輕拍或輕聲安撫,觀察寶寶是否能自行續睡。
⑤ 適齡嘗試睡眠訓練
約4個月後,若寶寶體重穩定,可開始嘗試「溫和睡眠訓練」:
- 抱起放下法:讓寶寶漸漸學會自行入睡
- 定時安撫法:減少過度干預,幫助寶寶養成獨立睡眠習慣
結語:準備好環境,也準備好心
照顧新生兒是一場溫柔又挑戰的旅程。
只要掌握重點用品準備、理解寶寶的睡眠特性、建立日常規律,你就能讓寶寶更安心、爸媽更放心。 放下完美主義,學會觀察、調整、陪伴,這才是育兒路上最美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