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adle, Extralabs, 貿聯:AWS供應鏈出現轉機,相關廠商如Cradle、Extralabs、貿聯股價反彈,Business Link搶進供電題材。
🔹 Triple A:Triple A股價重挫,主因年輕低收入族群減少消費。🔹 AI股, ZAI股:少數AI或ZAI標的帶動整體指數上揚,呈現集中度高的上漲格局。
🔹 nan:批判追高殺低心態,大多數人高價追進、低價賣出,操作反向正確邏輯。
🔹 Cradle, Astron Apps, 3665:明確提及三檔高速傳輸標的,屬主題操作組合。
🔹 6138:6138持續下跌後,多數部位已執行停損,僅留部分繼續觀察,反映操作決策轉變。
🔹 鴻準, 力旺:林口富爸持有鴻準與力旺皆表現亮眼,與主持人持股對比下,心情落差明顯。
🔹 AI股, 全職股:台股站上28000點,AI股與全職股創高,市場氣氛極熱,投資人積極尋找下一個飆股。
單集重點
---------------------------------------------------------------------------------
00:00:市場熱度與AI股上漲
市場新聞:台股站上28000點,AI股與全職股持續創高,市場氣氛極熱,投資人積極尋找下一個飆股。
03:35:自揭標的失利與反思
操做反思:主持人提及曾重壓6138達一億以上,當日即跌停,造成情緒挫折與自我懷疑,顯示操作風險與心態挑戰。
04:08:避免標的曝光與籌碼干擾
操作原因:主持人指出避免曝光持股原因為防止散戶進場干擾籌碼,使主力操作困難,強調低調操作的重要性。
04:29:林口富爸選股優異對比
提及標的:林口富爸當時持有鴻準與力旺,兩檔皆有亮眼表現。與主持人自身持股對比下,心情落差明顯。
04:50:跌停反思與最終停損
操做反思:主持人表示在6138持續下跌後,多數部位已執行停損,僅留部分繼續觀察,反映操作決策轉變。
06:18:快速上漲標的與來源
操作原因:提及快速上漲標的是因為林口富霸接獲研究員推薦,因此買入並推升價格;顯示市場部分漲勢由特定分點主導。
07:14:重壓與市場共識形成邏輯
操作原因:說明某些分點大戶操作風格為「狂買建共識」,由分點買盤帶動市場信心形成;此為一種推升價格的方式。
07:31:提及高速傳輸三標的
提及標的:明確提及三檔高速傳輸相關標的:*Cradle*、*Astron Apps*、*3665*(貿聯-KY),屬於該主題操作組合。
07:48:股價變化與群眾觀點矛盾
操作反思:反思市場情緒隨股價變動而翻轉;股價高時群眾偏多,股價低時群眾反而看空,與公司基本面未必同步。
08:10:成本與群眾追高心理
操作反思:批判市場追高殺低心態,指出大多數人習慣於高價追進、低價賣出,導致操作反向於正確投資邏輯。
11:19:AI族群帶動指數上揚
市場新聞:近期市場由少數AI或ZAI相關標的帶動整體指數上揚,呈現集中度高的上漲格局。
11:35:Triple A財報與消費觀察
市場新聞:Triple A 股價重挫,公司指出年輕且年收低於10萬美元的族群減少消費,為營收下滑主因之一。
14:11:AWS相關供應鏈結構轉變
市場新聞:AWS供應鏈原遭唱衰,但近期有轉機,包括 *Cradle*、*Extralabs*、*貿聯* 等相關廠商股價反彈。Business Link 積極搶進,並可能涉及供電領域 PowerWip 題材。
15:18:Google光通訊供應鏈走強
市場新聞:Google相關供應鏈(如光通訊、組裝廠)表現亮眼,預期可能推升台系光通廠或組裝廠未來表現。
16:02:台系AWS與Google供應鏈異動
提及標的:*5439高技*、*智邦* 屬 AWS供應鏈;*6191精城科*屬Google供應鏈,皆在短線跌深後強彈。
16:46:資金輪動回流PCB族群
市場新聞:資金經輪動記憶體、被動元件、特化材料後,近期重新回流至PCB族群,如 *台光電*、*台燿*、*金像電*。
17:10:市場反彈與信仰洗盤
操作反思:強調市場在震盪後反彈,缺乏信仰或追高者遭洗盤,許多標的已回升創高。
17:15:Amazon 評價觀點
提及標的:提及 *Amazon*,未持股,觀察其股價反彈但未操作。
17:30:AWS 是核心觀察重點
操作原因:說明觀察重點不在 Amazon 電商本業,而是 AWS 雲端業務,因應 AI 時代成長潛力。
17:45:雲端市佔與財報觀察重點
市場新聞:雲端市場市佔、營收與獲利表現成為評估 AWS、GCP 等巨頭的關鍵指標。
18:06:AWS 電力擴產與營收預期
市場新聞:AWS 擴增資料中心電力達 3.8GW,為 2022 年兩倍,2027 預計再翻倍。
18:38:AWS 供應鏈風聲不斷
市場新聞:指出 *AOI* 受 AWS 訂單假消息影響,市場對 AWS 供應鏈高度敏感。
19:02:AWS 訂單與假消息操作
操作反思:批評市場對 AWS 供應鏈假消息過度反應,提醒投資人要小心假消息操作。
19:31:AWS 財報反駁市場謠言
市場新聞:AWS 在 earnings call 中重申擴產訊息,顯示需求強勁,反駁市場所謂的雲端轉弱論述。
20:12:供需觀察與市場打臉
操作反思:AWS 自述供不應求,打臉市場對其需求不佳與轉弱的傳言。
21:02:投資信心與補單猶豫
操作反思:主持人坦承前段補單後因殺很深而猶豫,反思操作信心與風險。
21:25:AWS 並未落後同業
市場新聞:AWS 強調並未落後同業,打破市場對其落後或失速的偏見。
21:44:晶片與 AI 訓練平台趨勢
提及標的:提及 *Trainium* 與 *NVIDIA* GPU 為主力 AI 訓練組合,與 Google TPU 並列為共主平台。
22:00:Anthropic 持續採用 AWS 晶片
提及標的:*Anthropic* 即使與 Google 合作,也將持續使用 *Trainium* 晶片訓練模型。
22:17:Trainium 3 晶片歸屬競爭
市場新聞:市場關注 *Trainium 3* 晶片由 *LCHIP* 還是 *Marvell* 取得,預期將持續爭論。
22:34:巨頭資本支出上修強化 AI 潮
市場新聞:AWS 與其他科技巨頭上修資本支出,顯示 AI 投資熱潮仍在延續,尚未進入泡沫破裂期。
23:16:AI光通訊元件掃貨與NVIDIA搶產能策略
提及標的:提及*NVIDIA*大量採購AI光通訊元件,導致市場供給吃緊。暗示光通訊元件供應鏈(如*Fabrinet*、*InnoLight*等)受益。
23:37:AI伺服器產能壓制策略與TSMC/Broadcom搶單
操作原因:企業(如*NVIDIA*、*Broadcom*)採取下大單壓制競爭者的策略,並向*TSMC*提出高需求,但TSMC未必全額承接,反映市場供應鏈壅塞與策略競爭。
24:07:產能擴產與砍單風險影響
操作反思:分析大客戶在景氣轉折時砍單風險,影響中游工廠擴產後的產能去化,反映半導體景氣循環與客戶信用風險考量。
25:09:NVIDIA赴韓與三星合作擴大HBM4佈局
市場新聞:提及*NVIDIA*與*三星*擴大合作HBM4高頻寬記憶體,有望拉高三星記憶體市佔。反映供應鏈整合與AI訓練需求提升。
26:13:AI供應鏈瓶頸與資源搶奪
操作原因:企業競相卡位AI供應鏈瓶頸,包括記憶體、光通、電力、土地等,形成卡位效應以壓制競爭者,顯示AI基礎建設資源供應緊張。
27:47:供應鏈漲價與通膨風險
市場新聞:指出供應鏈物料(電容、板材、機櫃等)持續漲價,導致整體成本提高,市場可能出現通膨效應並反映至終端售價。
28:22:失業與資金兩極化的通膨結構
市場新聞:市場同時出現通膨與失業共存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股市創造財富效應,另一方面巨頭裁員、部分產業失業潮擴大,導致消費力斷層。
28:51:總經 vs 科技與AI產業的可預測性
市場新聞:主持人認為總體經濟走向難以預測,相較之下科技與AI產業的觀察依據(如訂單數字、記憶體報價)更具可追蹤性,因此傾向觀察具體產業數據而非大環境總經推估
29:06:觀察記憶體報價作為產業指標
市場新聞:記憶體報價成為主持人用來掌握產業現況的重要依據,指出此類可觀測數據比總經預測更具操作價值
29:20:NDJS發言帶來短期教育機會
市場新聞:主持人指出雖無法掌握遠期總經情勢,但NDJS近期發言創造短期投資與教育契機,顯示即時觀察的重要性
34:57:回憶華邦電投資經驗
提及標的:提到華邦電是媽媽早期投資的標的,當年可能有賺錢機會但抱太久導致錯失獲利,引發父母吵架。顯示家庭早期已有股票投資經驗,華邦電為實際標的。
39:39:配偶對股票話題的忍耐
操作反思:主持人反思自己在討論股票時的強勢與配偶的忍耐,並察覺對方其實並不關心,但仍願意陪伴與聆聽。反映出對溝通方式的體悟與感謝。
48:10:盤勢結構分析與資金輪動
5.市場新聞:描述大盤由權值股帶動上攻的結構,中小型股如踩地雷,代表資金正在從中小股轉向權值股。
48:34:操作反思:指數與個股配置調整
4.操做反思:反思 9 月指數操作獲利後未能即時切回指數部位,導致錯失近期大盤反彈。
50:06:操作反思:持股階段性難以掌握
4.操做反思:說明持股操作具階段性,例如旺宏操作過早退出導致獲利不如預期,是週期節奏問題。
51:02:提及標的:Impinj(RFID產業)
1.提及標的:介紹 RFID 技術供應商 *Impinj*,在 Uniqlo 應用其 Alpha AD 技術嵌入 RFID tag,但曾出現股價重挫,提示市場進入時機與週期風險。
51:18:操作反思:Impinj 未持有未買到
4.操做反思:對於 *Impinj* 雖看好產業但未實際持有,反思未能掌握買賣點並提醒聽眾應自負買賣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