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一定是國安危機嗎?從人口學發展談起」議題沙龍紀要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因為興趣,所以11/6晚上參加了左岸文化辦理、政大鄭力軒教授主講的講座「少子化一定是國安危機嗎?從人口學發展談起」,配合最近左岸出版的牛津短講《人口學》一書,談論這個我從小聽到大的問題與口號。

raw-image

鄭教授採取不爆雷的策略,不主動觸及分享書的內容,從補充《人口學》一書的方式談起,分享了台灣人口學的發展史,從1905年台灣第一次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講起(台灣普查比日本本土國勢調查早了十五年),講到台灣人口資料的精確與豐富,更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口學的重要資源,不僅是研究、演講甚至是驗證研究方法,臺灣精密的人口資料一直都是人口學研究的重要資源。

同時鄭教授也從陳紹馨、陳正祥等第一代臺灣人口學者談起,講到台灣與人口學的交會,最激進且衝擊的無疑是「家庭計劃」,記得小時候社會課本提到的「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口號,竟然是連美國人都感到激進的家庭計劃,而這個政策,影響並連帶衝擊到後續臺灣人對於人口政策、生育率、少子化等面向的思考。

raw-image

鄭教授接下來開始切入正題,配合觀眾的疑問,他提到1920年代因為日本殖民下公衛進步,導致傳染病減少,死亡率下降,轉型成為以慢性病死為主的狀態,同時社會現代化帶來「生死不再是天命」的啟蒙觀念,使得人們願意去做更多的改善,這是第一次的人口轉型。而第二次的人口轉型正是現在,並且遇到了完美風暴。

首先,隨著婚、育、性觀念的改變,結婚生子從社會規範逐漸開始轉型為個人選擇,歐美因為歷經長期的變化,社會制度和觀念都逐漸跟上,對於非婚生子女的接受度也很高,然而台灣等其他國家並沒有跟上,對於生育率造成阻礙。

其次,家庭家族觀念強大的地區,生育率越低,其中佼佼者正是東亞與南歐,這兩個地區不僅強調婚育結合等傳統觀念,同時社會上「重老人輕小孩」,把資源與金錢廣泛撒在老年社福政策上,設計出多樣的老人福利制度,但對於生育相關只停留在過去的家庭觀念,而扶持生育率更只強調是「國安危險」,端出來的方式永遠只有單調的一種生育政策。

raw-image

面對著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鄭教授說現在最近開始重視的公托等社福政策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同樣忽視了社會的複雜性,例如公托本身就無法因應社會多樣化職業的需求,例如從事服務業的家人,上下班時間根本無法與公托配合,不如給予現金反而更加有幫助,因此他並不否認過往現金補助政策的幫助,而是認為政策應該要有更多面向,這也是當代政府的政策難題。

他也認為,用「國安」來說這個政策,其實產出的結果並不一定會好,因為其實制定政策者們所制定的政策,其前提假設本身就受到過往「家庭計劃」帶來的衝擊。因為過去這些人受教育時被灌輸的是「人口爆炸」,因此才需要實施家庭計劃,因此這些人後續制定的政策,也都是以人口充足為前提設計的。

他認為政策難題存在,但是必須先以因應社會變化的方向來處理少子化,因為台灣代間的變化十分劇烈,作為對比,1950年到2000年瑞典的生育率從3降到1.8,台灣卻是從7降到1.2。

raw-image

在這個情形下,各國如何因應呢?不外乎移民、延長退休年齡等方式,即使排外如日本也是如此,但鄭教授指出,臺灣目前面對這個問題有點既是對於變化沒有太大感受,感受到的則是像是矇著眼不想面對,遇到問題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管是移工的逃逸、合法非法數量的不斷增加,還是人口的變化,甚至生育率衰退的一定程度造成無可逆轉的傷害,其實狀況蠻糟糕的,而且並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狀況。

這個狀況包括但不限於:

一、因為人數減少,年輕人的政治影響力與重要性將會逐漸降低。(反之老人的政治影響力更加強大)

二、許多人會覺得年輕人怎麼都跑去某些行業不見了,觀念上沒法適應「現在年輕人是珍稀資源」這件事,以前觀念會覺得年輕人很多,可以磨可以操可以篩選,但現在為什麼都不見了,是因為沒有人了,過去的觀念不適用,只能改為培養,要理解年輕人很稀有了。

可惜因為時間因素,鄭教授ppt第三頁談社會政策部分就沒有講了。會後我基於上述的觀念,提問我們國家的各種「保險」制度,例如健保,是不是基於人口會一直增加的觀念去設計的,未來這樣少子化、不婚不生,這些制度是否將會無以為繼,走向破產?

鄭教授認為不只是保險制度,包括教育等其他面向也都是,這必須開始動刀去改革,不過因為制定政策者這一代觀念受到「家庭計劃」和「人口爆炸」前提觀念的影響,改革要轉向其他方向有其困難。這算是解決與印證了我一直以來的問題與想法,因為我們的保險制度其實是建立在「多子多孫多福氣」觀念之上,一旦人口成長中斷,就無以為繼。

raw-image

也有朋友提問少子化對於彈性工時、勞動經濟乃至房地產經濟的影響,有聽到鄭教授提的一點很有趣,就是臺灣無人繼承的房屋比率是持續增加的,這一點很值得再多關注。

歸結今天所聽所聞,因應少子化的社會變遷,政府不太能只以「生育政策」來面對狀況,甚至生育政策本身就有其問題,面對複雜的社會變遷、錯誤前提的制度設計、個人和社會針對婚育性各方面觀念與選擇的改變,以及社福制度又該如何改變「重老人輕小孩」的情況,是一個大難題,是必須從根本來調整的。而我聽完後,面對社會變化,臺灣社會和政府因應的態度,顯然才是真正的國安危機。

最後,左岸這本《人口學》顯然非常值得一讀,因為談的很廣泛,學習人口學也會讓我們在思考社會問題時(從疫苗死亡人數到少子化),能有更多的理解,推薦一讀。

本篇是迅速做筆記下的產物,難免有誤,如有聽錯或誤解等問題,有去的朋友再請不吝指出,將再次修正,十分感謝。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黎胖書房
115會員
107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黎胖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繼2023年後,再次來參觀,展覽人潮洶湧依舊,特別是這次國防館展出了新購置的美式武器,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還有新研發的陸劍二發射車、拖式飛彈發射車,以及強弓飛彈系統,是大家的最愛。軍備局的沈浸式無人機、對付無人機群攻的反無人機武器等新產品也是引起矚目的焦點。
Thumbnail
2025/09/20
繼2023年後,再次來參觀,展覽人潮洶湧依舊,特別是這次國防館展出了新購置的美式武器,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還有新研發的陸劍二發射車、拖式飛彈發射車,以及強弓飛彈系統,是大家的最愛。軍備局的沈浸式無人機、對付無人機群攻的反無人機武器等新產品也是引起矚目的焦點。
Thumbnail
2025/01/19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Thumbnail
2025/01/19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Thumbnail
2025/01/19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Thumbnail
2025/01/19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為行政院最高的規劃和研究機構,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10月17日第124次委員會議,提報最新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顯示台灣未來不僅少子化,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國發會預估未來台灣總人口將從2024年之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之1,497萬人,整體減少844萬人。
Thumbnail
作為行政院最高的規劃和研究機構,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10月17日第124次委員會議,提報最新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顯示台灣未來不僅少子化,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國發會預估未來台灣總人口將從2024年之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之1,497萬人,整體減少844萬人。
Thumbnail
前不久,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為什麼不結婚的女性越來越多」,有趣的是,許多的回饋把少子化和不結婚連結在了一起,比較常見的是「如果結婚率越來越低,那將來少子化可能會越來越嚴重」,但也許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應該分開來看?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華人文化的婚姻,比較像是「緣分婚姻」,意即雙方基本上只要
Thumbnail
前不久,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為什麼不結婚的女性越來越多」,有趣的是,許多的回饋把少子化和不結婚連結在了一起,比較常見的是「如果結婚率越來越低,那將來少子化可能會越來越嚴重」,但也許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應該分開來看?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華人文化的婚姻,比較像是「緣分婚姻」,意即雙方基本上只要
Thumbnail
「少子化」在很多國家都是國安等級的重要議題。西方社會對於「不婚生子」的接受度較高(冰島超過七成新生兒是「非婚生子」),而在很難接受這個觀念的台灣,想要解決少子化問題,「降低不婚率」顯然是關鍵第一步。 現代社會的「愛情」面臨了哪些過去世代未曾經歷的挑戰?建立、維持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又為何如此困難?
Thumbnail
「少子化」在很多國家都是國安等級的重要議題。西方社會對於「不婚生子」的接受度較高(冰島超過七成新生兒是「非婚生子」),而在很難接受這個觀念的台灣,想要解決少子化問題,「降低不婚率」顯然是關鍵第一步。 現代社會的「愛情」面臨了哪些過去世代未曾經歷的挑戰?建立、維持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又為何如此困難?
Thumbnail
柯文哲市長在一個活動指出,台灣年輕人面臨了「四不一沒有」的困境,包括找不到好工作、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生不起小孩,以及缺乏希望感。 這些問題相互關聯,對台灣社會的未來造成了重大影響。其中,不敢結婚和生不起小孩的問題已經導致了台灣的少子化現象,這正是婚友社所能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
Thumbnail
柯文哲市長在一個活動指出,台灣年輕人面臨了「四不一沒有」的困境,包括找不到好工作、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生不起小孩,以及缺乏希望感。 這些問題相互關聯,對台灣社會的未來造成了重大影響。其中,不敢結婚和生不起小孩的問題已經導致了台灣的少子化現象,這正是婚友社所能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
Thumbnail
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多數的報導與討論中,少子化被視為「國安問題」,作為台灣人口政策面臨的嚴峻考驗,要想辦法「解決它」或至少「改善它」,卻鮮少有人關注這群目前「適婚年齡」的世代,若沒有踏入婚姻、組建家庭,他們如何安頓自己的熟齡生涯?
Thumbnail
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多數的報導與討論中,少子化被視為「國安問題」,作為台灣人口政策面臨的嚴峻考驗,要想辦法「解決它」或至少「改善它」,卻鮮少有人關注這群目前「適婚年齡」的世代,若沒有踏入婚姻、組建家庭,他們如何安頓自己的熟齡生涯?
Thumbnail
柯文哲試圖以促進結婚作為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手段,顯然沒有處理到問題核心,也狂妄地忽略社會現象中的環境因素。筆者誠心建議,柯市長作為二○二四年可能的總統競逐者之一,如果連此基本素養與能耐都沒有,還是認分點離開政壇,免得禍國殃民。
Thumbnail
柯文哲試圖以促進結婚作為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手段,顯然沒有處理到問題核心,也狂妄地忽略社會現象中的環境因素。筆者誠心建議,柯市長作為二○二四年可能的總統競逐者之一,如果連此基本素養與能耐都沒有,還是認分點離開政壇,免得禍國殃民。
Thumbnail
沒有適合的結婚對象,還是可以談感情,也還是可以享受性生活。不婚族(不管男性、女性)還是可以過快樂充實的人生。少了家庭與小孩的牽絆,存錢、置產更容易,如果是善於社交的人,就更有空間打造寬廣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沒有適合的結婚對象,還是可以談感情,也還是可以享受性生活。不婚族(不管男性、女性)還是可以過快樂充實的人生。少了家庭與小孩的牽絆,存錢、置產更容易,如果是善於社交的人,就更有空間打造寬廣的人際網絡。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