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興趣,所以11/6晚上參加了左岸文化辦理、政大鄭力軒教授主講的講座「少子化一定是國安危機嗎?從人口學發展談起」,配合最近左岸出版的牛津短講《人口學》一書,談論這個我從小聽到大的問題與口號。

鄭教授採取不爆雷的策略,不主動觸及分享書的內容,從補充《人口學》一書的方式談起,分享了台灣人口學的發展史,從1905年台灣第一次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講起(台灣普查比日本本土國勢調查早了十五年),講到台灣人口資料的精確與豐富,更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口學的重要資源,不僅是研究、演講甚至是驗證研究方法,臺灣精密的人口資料一直都是人口學研究的重要資源。
同時鄭教授也從陳紹馨、陳正祥等第一代臺灣人口學者談起,講到台灣與人口學的交會,最激進且衝擊的無疑是「家庭計劃」,記得小時候社會課本提到的「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口號,竟然是連美國人都感到激進的家庭計劃,而這個政策,影響並連帶衝擊到後續臺灣人對於人口政策、生育率、少子化等面向的思考。
鄭教授接下來開始切入正題,配合觀眾的疑問,他提到1920年代因為日本殖民下公衛進步,導致傳染病減少,死亡率下降,轉型成為以慢性病死為主的狀態,同時社會現代化帶來「生死不再是天命」的啟蒙觀念,使得人們願意去做更多的改善,這是第一次的人口轉型。而第二次的人口轉型正是現在,並且遇到了完美風暴。
首先,隨著婚、育、性觀念的改變,結婚生子從社會規範逐漸開始轉型為個人選擇,歐美因為歷經長期的變化,社會制度和觀念都逐漸跟上,對於非婚生子女的接受度也很高,然而台灣等其他國家並沒有跟上,對於生育率造成阻礙。
其次,家庭家族觀念強大的地區,生育率越低,其中佼佼者正是東亞與南歐,這兩個地區不僅強調婚育結合等傳統觀念,同時社會上「重老人輕小孩」,把資源與金錢廣泛撒在老年社福政策上,設計出多樣的老人福利制度,但對於生育相關只停留在過去的家庭觀念,而扶持生育率更只強調是「國安危險」,端出來的方式永遠只有單調的一種生育政策。

面對著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鄭教授說現在最近開始重視的公托等社福政策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同樣忽視了社會的複雜性,例如公托本身就無法因應社會多樣化職業的需求,例如從事服務業的家人,上下班時間根本無法與公托配合,不如給予現金反而更加有幫助,因此他並不否認過往現金補助政策的幫助,而是認為政策應該要有更多面向,這也是當代政府的政策難題。
他也認為,用「國安」來說這個政策,其實產出的結果並不一定會好,因為其實制定政策者們所制定的政策,其前提假設本身就受到過往「家庭計劃」帶來的衝擊。因為過去這些人受教育時被灌輸的是「人口爆炸」,因此才需要實施家庭計劃,因此這些人後續制定的政策,也都是以人口充足為前提設計的。
他認為政策難題存在,但是必須先以因應社會變化的方向來處理少子化,因為台灣代間的變化十分劇烈,作為對比,1950年到2000年瑞典的生育率從3降到1.8,台灣卻是從7降到1.2。

在這個情形下,各國如何因應呢?不外乎移民、延長退休年齡等方式,即使排外如日本也是如此,但鄭教授指出,臺灣目前面對這個問題有點既是對於變化沒有太大感受,感受到的則是像是矇著眼不想面對,遇到問題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管是移工的逃逸、合法非法數量的不斷增加,還是人口的變化,甚至生育率衰退的一定程度造成無可逆轉的傷害,其實狀況蠻糟糕的,而且並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狀況。
這個狀況包括但不限於:
一、因為人數減少,年輕人的政治影響力與重要性將會逐漸降低。(反之老人的政治影響力更加強大)
二、許多人會覺得年輕人怎麼都跑去某些行業不見了,觀念上沒法適應「現在年輕人是珍稀資源」這件事,以前觀念會覺得年輕人很多,可以磨可以操可以篩選,但現在為什麼都不見了,是因為沒有人了,過去的觀念不適用,只能改為培養,要理解年輕人很稀有了。
可惜因為時間因素,鄭教授ppt第三頁談社會政策部分就沒有講了。會後我基於上述的觀念,提問我們國家的各種「保險」制度,例如健保,是不是基於人口會一直增加的觀念去設計的,未來這樣少子化、不婚不生,這些制度是否將會無以為繼,走向破產?
鄭教授認為不只是保險制度,包括教育等其他面向也都是,這必須開始動刀去改革,不過因為制定政策者這一代觀念受到「家庭計劃」和「人口爆炸」前提觀念的影響,改革要轉向其他方向有其困難。這算是解決與印證了我一直以來的問題與想法,因為我們的保險制度其實是建立在「多子多孫多福氣」觀念之上,一旦人口成長中斷,就無以為繼。

也有朋友提問少子化對於彈性工時、勞動經濟乃至房地產經濟的影響,有聽到鄭教授提的一點很有趣,就是臺灣無人繼承的房屋比率是持續增加的,這一點很值得再多關注。
歸結今天所聽所聞,因應少子化的社會變遷,政府不太能只以「生育政策」來面對狀況,甚至生育政策本身就有其問題,面對複雜的社會變遷、錯誤前提的制度設計、個人和社會針對婚育性各方面觀念與選擇的改變,以及社福制度又該如何改變「重老人輕小孩」的情況,是一個大難題,是必須從根本來調整的。而我聽完後,面對社會變化,臺灣社會和政府因應的態度,顯然才是真正的國安危機。
最後,左岸這本《人口學》顯然非常值得一讀,因為談的很廣泛,學習人口學也會讓我們在思考社會問題時(從疫苗死亡人數到少子化),能有更多的理解,推薦一讀。
本篇是迅速做筆記下的產物,難免有誤,如有聽錯或誤解等問題,有去的朋友再請不吝指出,將再次修正,十分感謝。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