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週記】市場沒有 100%,但你可以做到 70% 穩健
——寫給每個「曾經看對方向卻沒賺到錢」的投資人
💭 投資反思:那些常被問的問題常有人問我:
• 「這公司如果這麼好,為什麼股價不漲?」
👉 因為不漲、被低估,才是買點。
• 「既然這麼看好,為什麼不重押、全押?」
👉 因為天下沒有 100% 的事。
• 「既然相信它會好,為什麼結果卻賠錢?」
👉 因為買賣時機、進出策略、分批操作沒有做好。
這些問題,不只是別人問我,我自己也常常問自己。
今天就正面面對,做一次完整的檢討與總結。
⸻
🌏 市場的本質:動態變化與持續追蹤
市場永遠在變。
供需在變、技術在變、競爭對手在變,甚至政治人物一句話也能讓行情翻轉。
「當初看好」與「後來實際發展」常常不一樣。
變化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所謂「守株待兔」,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的等待,而是心中有明確的投資假設,持續追蹤驗證。
最基本的追蹤包括:
• 每月、每季的營收與獲利是否如預期?
• 法說會內容是否與先前一致?
• 市場資訊、財經報導是否印證趨勢?
如果業績如預期或優於預期,那很好;
若不如預期,就必須判斷這是短期干擾還是長期趨勢改變。
公司的誠信度也很重要。
老王賣瓜人人會,但數字會說話。
即使長期看好,也不能忽略操作層面。
投資從來不是一路順風。
漲有漲的節奏,跌也有跌的理由。
再怎麼看好,也要「分批投入」,「分批出場」。
舉例來說:
• 獲利 20% 可先出一些,
• 50% 再出部分,
• 100% 時應已回收超過一半資金。
這樣才能降低剩餘持股成本、穩住信心。
投資最忌「抱到底、賣不到」。
看著股價上去又下來,最終變成紙上富貴、信心潰散。
⸻
📈 實際案例檢討
1️⃣ 耕興(WiFi 認證檢測)
投資理由:
全球最大 EMI/EMC 檢測廠、法規認證必經、十年穩定獲利、高殖利率、低本益比。
實際狀況:
股價曾從 200 漲到 297,但如今市場創新高,股價卻跌至 170。
營收連年衰退、獲利微降,對手(如東研信超)營收反而成長。
推測被台陸廠搶單,公司選擇不削價競爭。
結論:
好公司 ≠ 好股價。
耕興穩定但無成長性,股價難漲但不至暴跌。
我出清原因是:「進可攻的理由消失,只剩退可守的殖利率」。
雖然從大賺變少賺,但因分批獲利了結 60%,最後仍保本有餘。
這案例提醒我:
1. 看好的假設要定期驗證,兩年沒兌現就該檢討。
2. 分批進出是投資紀律的基石。
⸻
2️⃣ 家登(EUV 光罩盒、先進製程材料)
投資理由:
產品品質勝英特格,獨家通過 ASML EUV Pod 認證。
TSMC 先進製程擴張、EUV 光罩數倍增、國際去美化商機。
公司跨足散熱、航空零件等長期賽道。
實際狀況:
TSMC 降低光罩需求、ASML High-NA 延後導入,家登多項新產品延後量產。
營收獲利不如預期,股價從 600 回落至 290~320。
檢討:
我從頭抱到尾,沒在高點分批出。
跌破成本區仍加碼,導致資金壓力大。
目前採「箱形操作」,逢低加碼、逢高減碼,降低成本。
家登仍在長期賽道,但時間延後。
策略:繼續持有、降低比重、分散至AI封測股。
⸻
3️⃣ 牧德(日月光入股 AOI 檢測設備)
投資理由:
日月光入主成最大股東,合作開發半導體檢測設備。
EPS 有望倍增,成長性明確。
實際狀況:
上半年大幅成長,下半年營收月減,因新機型尚未通過認證。
結果:
與家登不同,我在高點有分批減碼 50%,跌破 400 又買回、再漲再減。
今年報酬超過家登。
啟示:
獲利必須分批出場,落袋為安比追高夢想重要。
⸻
4️⃣ 信邦(線束與工業應用)
特性:
少量多樣、避開殺價市場,客戶涵蓋半導體、機器人、太陽能。
受川普政策影響,新能源業務下滑,但整體獲利穩定。
策略:
當成定存股,股息幾乎抵消股價波動。
在區間操作,跌到 200 小加碼、跌破 180 大加碼。
穩健持有,不急於求漲。
⸻
🧾 總結:投資沒有 100%,但可以做到 70% 穩健
市場是動態的,投資沒有絕對。
關鍵在於:
1. 持續追蹤:營收、獲利是否如預期。
2. 理解偏差:不如預期的原因,是短期干擾還是趨勢改變。
3. 分批出場:有賺就逐步落袋,不求最高點。
永遠記住——
投資不是猜最高,而是讓自己活得夠久、有彈性、有紀律。
當你能「少賺也能滿足」,就能「長期穩定地多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