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59/100 NB-IoT / LTE-M 🌐 為物聯網量身打造的協定!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59/100 📌 第 6 周:無線協定與流程 -規範裝置與網路如何連線、傳輸與切換。

59. NB-IoT / LTE-M 🌐

為物聯網量身打造的協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隨著物聯網(IoT)的爆發,傳統 LTE/5G 網路並不適合所有裝置:

智慧電表、水錶 → 每天只傳幾次數據,低功耗最重要。

物流追蹤 → 要便宜、覆蓋廣,不需高速。

智慧穿戴 → 要支援語音/即時訊息,但電池要能撐好幾天。

這時候,NB-IoT(Narrowband IoT) 和 LTE-M(LT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也叫 eMTC) 應運而生,專門為 低速率、大量連線、長電池壽命 的 IoT 設備設計。

👉 一句話:NB-IoT 與 LTE-M 是 LTE 家族的 IoT 特化分支,強調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讓「萬物互聯」成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NB-IoT 的特點

1️⃣ 窄頻設計 → 僅需 180 kHz 頻寬(1 個 LTE 資源塊)。

2️⃣ 深度覆蓋 → 增強鏈路預算,可深入地下室、管道。

3️⃣ 低成本模組 → 簡化天線與射頻,適合大規模部署。

4️⃣ 長電池壽命 → PSM(Power Saving Mode)、eDRX(延長休眠週期),電池可撐 5-10 年。

5️⃣ 應用場景 → 智慧電表、水表、農業感測、智慧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LTE-M 的特點

1️⃣ 較寬頻寬 → 使用 1.4 MHz 頻寬。

2️⃣ 支援移動性 → 可 handover,適合物流、穿戴裝置。

3️⃣ 語音支援 → 支援 VoLTE,能做語音通訊(例如穿戴手錶打電話)。

4️⃣ 中速率 → 下行可達 ~1 Mbps,適合即時數據傳輸。

5️⃣ 應用場景 → 健康穿戴、物流追蹤、共享單車、智慧支付終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NB-IoT vs LTE-M 對比

1️⃣ 頻寬

NB-IoT:180 kHz(極窄頻)

LTE-M:1.4 MHz(較寬頻)

2️⃣ 數據速率

NB-IoT:低速率,< 100 kbps

LTE-M:中速率,約 1 Mbps

3️⃣ 移動性

NB-IoT:不支援 Handover(固定或低移動裝置)

LTE-M:支援 Handover,可應對移動環境

4️⃣ 語音能力

NB-IoT:不支援語音

LTE-M:支援 VoLTE

5️⃣ 覆蓋能力

NB-IoT:強(適合深覆蓋與地下設備)

LTE-M:中等覆蓋

6️⃣ 成本

NB-IoT:模組成本更低、功耗更省

LTE-M:成本略高但功能更完整

7️⃣ 典型應用場景

NB-IoT:智慧抄表、水務監控、農業感測、停車管理

LTE-M:穿戴裝置、物流追蹤、行動支付、車聯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總結:

NB-IoT 適合靜態、低速、長電池壽命應用;

LTE-M 適合需要移動性與即時性的物聯網服務。

👉 簡單理解:NB-IoT = 靜態、省電的感測器,LTE-M = 行動、需要語音或中速率的 IoT 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ASCII 示意圖

📡 IoT 網路選擇

┌───────────────┬───────────────┐

│ NB-IoT │ LTE-M │

│ 窄頻 180 kHz │ 寬頻 1.4 MHz │

│ 超省電、低速率 │ 中速率、支援語音 │

│ 智慧電表、水錶 │ 穿戴、物流、支付 │

└───────────────┴───────────────┘

📡 IoT 網路選擇說明

在物聯網應用中,NB-IoT 與 LTE-M 是兩種主流的蜂巢式低功耗廣域網路技術,各自針對不同場景設計。

NB-IoT(Narrowband IoT) 採用僅 180 kHz 的窄頻通道,傳輸速率較低但功耗極低,適合資料量小、回報頻率低的裝置,如智慧電表、水錶、環境感測器等,能長時間以電池供電。

相對地,LTE-M(LTE-Cat M1) 使用較寬的 1.4 MHz 頻寬,具中等速率並支援語音與移動性,適用於需要即時回傳與互動的應用,如穿戴裝置、物流追蹤與行動支付。

兩者的選擇取決於應用對功耗、速率、延遲與移動性的需求平衡,是 IoT 系統設計中關鍵的策略判斷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實務應用

NB-IoT:

o 台電/自來水公司 → 自動抄表。

o 智慧城市 → 路燈監控、停車偵測。

o 農業 → 土壤濕度感測器。

LTE-M:

o Apple Watch LTE 通話。

o 物流公司貨櫃 GPS 追蹤。

o 共享單車即時位置回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模擬題:NB-IoT vs LTE-M

1️⃣ 專業題

題目:

請比較 NB-IoT 與 LTE-M 的差異,並舉例說明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

解答:

NB-IoT(Narrowband IoT) 與 LTE-M(LTE Cat-M1) 都是 4G/5G 延伸出的行動物聯網技術,但設計目標不同:

NB-IoT:採 180 kHz 窄頻通道,速率低(<100 kbps),不支援 Handover,也不支援語音,覆蓋力強、功耗極低、模組便宜。

→ 適合靜態設備,如智慧水錶、瓦斯錶、農業感測、停車監控。

LTE-M:採 1.4 MHz 頻寬,速率高(約 1 Mbps),支援 Handover 與 VoLTE,延遲低,覆蓋中等。

→ 適合移動性應用,如穿戴裝置、物流追蹤、行動支付、車聯網。

👉 總結:

NB-IoT 強調「低功耗、低成本、深覆蓋」,

LTE-M 強調「即時性、移動性、語音支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

題目:

假設要推動「智慧水錶」計畫,你會建議採用 NB-IoT 還是 LTE-M?請說明理由。

解答:

建議採用 NB-IoT。

理由:

1. 智慧水錶屬於 固定式設備,不需要頻繁移動。

2. 傳輸資料量小(只需上報用水量),對速率要求低。

3. NB-IoT 具有 強覆蓋與低功耗特性,適合地下室或偏遠地區的水錶。

4. 模組便宜、電池壽命可達 5–10 年,維護成本低。

👉 結論:NB-IoT 在靜態、深覆蓋、長壽命的場景中最具成本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

題目:

如果一家物流公司反映「貨物 GPS 定位數據在高速公路斷斷續續」,你會建議改用 NB-IoT 還是 LTE-M?為什麼?

解答:

應建議改用 LTE-M。

理由:

1. 物流車輛高速移動,需要 支援 Handover 才能不中斷連線。

2. LTE-M 可維持穩定的移動連線,並有較高資料速率,適合即時回傳 GPS 資料。

3. NB-IoT 不支援 Handover,在高速環境下會頻繁斷線或延遲過高。

物流、車隊管理、穿戴與即時追蹤場景 → 用 LTE-M;

固定、低頻資料上報場景 → 用 NB-Io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NB-IoT → 窄頻、低功耗、強覆蓋,適合靜態感測器。

LTE-M → 支援移動與語音,中速率,適合穿戴與物流。

它們共同補足 LTE/5G 網路,讓 低功耗、大連線 的 IoT 成為可能。

👉 一句話總結:NB-IoT 與 LTE-M 是 LTE 家族的 IoT 雙翼,前者守住靜態低功耗感測,後者開拓移動語音應用,共同撐起萬物互聯的基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19會員
520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1
VoNR 是 5G 原生語音技術,運作於 5GC + IMS 架構,不再依賴 4G。具低延遲、高音質、數據與語音並行特性,支援雲遊戲、AR/VR 與智慧通訊。未全面覆蓋時可採 VoLTE 或 EPS Fallback 作為過渡方案。
2025/11/11
VoNR 是 5G 原生語音技術,運作於 5GC + IMS 架構,不再依賴 4G。具低延遲、高音質、數據與語音並行特性,支援雲遊戲、AR/VR 與智慧通訊。未全面覆蓋時可採 VoLTE 或 EPS Fallback 作為過渡方案。
2025/11/11
行動網安全由三層構成:AKA 驗證身份並建立金鑰,IPsec 保護基站與核心網之間的傳輸隧道,TLS 負責應用端到端加密。5G 新增 SUCI 機制隱藏使用者身分,三層防護確保資料從 SIM 到雲端都安全無虞。
2025/11/11
行動網安全由三層構成:AKA 驗證身份並建立金鑰,IPsec 保護基站與核心網之間的傳輸隧道,TLS 負責應用端到端加密。5G 新增 SUCI 機制隱藏使用者身分,三層防護確保資料從 SIM 到雲端都安全無虞。
2025/11/11
QoS(服務品質)是行動網的「交通管制系統」,依應用需求分配優先權與資源。LTE 以 QCI 靜態管理,5G 以 5QI 動態調整並結合切片與 MEC。它確保語音、遊戲、遠距醫療等關鍵服務能低延遲、高穩定地運作。
2025/11/11
QoS(服務品質)是行動網的「交通管制系統」,依應用需求分配優先權與資源。LTE 以 QCI 靜態管理,5G 以 5QI 動態調整並結合切片與 MEC。它確保語音、遊戲、遠距醫療等關鍵服務能低延遲、高穩定地運作。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