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花蓮,有一種會慢慢滲進心裡的溫度。那不是溫度計能測出的度數,而是像宋人所寫的:「潤物細無聲。」霧氣從泉湯升起,人們踏著緩慢步伐在縱谷間穿行,山勢靜默、河流低語,一切都像被時間輕輕按下了「慢速鍵」。在這樣的季節裡,花蓮再度以溫泉為名,交出一份關於土地、人與旅行哲學的回答。今年的 2025 花蓮太平洋溫泉季,不是單純的泡湯盛典——它更像一場以「慢」為底色、以「人」為主角的文化實驗。

旅行回到生活:慢旅的真正意義
花蓮縣長徐榛蔚談及本屆策展方向時說,這次主題的核心是三個字:「慢旅 × 在地 × 互動」。所謂慢旅,不只是放慢腳步,而是用更真誠的節奏理解一座城市。如同余光中在〈慢船去中國〉中所寫:「慢慢地,更慢地,把心拉回身邊。」慢旅護照(以小石花為概念)正象徵著這樣的精神——小石花在縱谷常見,柔韌、安靜,生命力極強,正如花蓮的山海。旅人手持這本護照,在 瑞穗溫泉公園、安通溫泉區、火車站與合作業者蓋下印記。章雖小,卻像是把土地的祝福一枚枚收進掌心。
這趟旅程不追求一口氣看完多少景點,而是讓旅行變成「累積」——累積時間、累積記憶,也累積與土地的關係感。
一顆可以帶回家的湯:湯珠漫旅的美學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縣府與旅宿業者共同推出的 「湯珠漫旅」。每顆湯珠都象徵一種溫泉語言:
- 黃金泉的暖陽
- 銀白湯的月色
- 地熱脈動的紋理
像把花蓮的地熱、水氣、礦物、光影,凝成掌心大小的一個「故事」。旅客入住或泡湯後即可獲得湯珠,再把它們串成 專屬的旅程手環。這不是伴手禮,而是一種情感的召喚——提醒你曾在霧氣裡放下負重、曾在山風裡把心洗乾淨。如果說以往的溫泉是體驗,那麼今年,它成為了可收藏、可隨身、可回望的生活記憶。

谷的冬日不是冷,是一種會呼吸的溫度
觀光處長余明勲談到今年溫泉季時說:「花蓮的冬天,不只有暖湯,更有值得慢慢探索的風景。」旅客在瑞穗與安通之間散步、拍照、集章,看見的不是「景點」,而是由山、霧、光與人交織出的氣質。山谷裡的空氣帶著微甜的潮意,田地邊的熱氣蒸騰成淡淡薄煙,這些畫面只有在冬天的花蓮才會出現。今年限量紀念品僅 200 份,珍貴又象徵著慢旅的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得到,但人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抵達花蓮的溫度。
冬天的尾韻:文化在山谷裡盛放
如果說溫泉是花蓮冬季的底色,那麼藝術,就是它的亮點。11/28~30 在玉里馬太林文化園區舉辦的「2025 Fali Fali 音樂節」讓這座縱谷在冬日裡閃起一種跳動的光。原民樂聲在夜色裡迴盪,手作、歌謠、舞步交錯成一個又一個文化的黎明。踏進場中,你會明白:這裡不是活動,而是一場正在發生的文化呼吸。「藝術在跳、文化在唱、創作正在盛放」——這句話,不是形容,而是當下你能親眼看見的真相。

慢,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勇氣
在快速成為世界共同語言的時代,花蓮反其道而行,以溫泉作筆、以山谷為紙,寫下一部關於「慢」的文化新敘事。所謂溫泉季,不只是活動,不只是節慶——而是一段提醒我們:與其追著時間跑,不如回到自己的步調。今年冬季,若你願意放下匆忙、回到身體的節奏,那麼花蓮的山會回應你,泉水會替你說話。而你,會在蒸騰霧氣裡,找回那個久違的自己。
活動詳情請上「2025 花蓮太平洋溫泉季」官方網站 2025花蓮太平洋溫泉季 – 2025花蓮太平洋溫泉季
花蓮旅遊小助理 AI 智慧客服 花蓮旅遊小助理-朱鸝啾啾
原始文章:湯珠漫旅集下的不只是章,而是你曾停留過的那份溫度 – 創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