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在坡州MIMESIS美術館,偶遇一場喜歡的展覽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從家裡的落地窗往外看,幾天前還掛滿紅黃橘葉的街樹,現在只剩幾棵還留著幾抹顏色,其餘的樹葉都已掉光了。人行道上的乾枯葉子,在路人的腳下發出沙沙聲響,暫停在街邊的汽車,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擋風玻璃上也全都盛滿新鮮的落葉。

我和先生想抓住秋天的尾巴,好好享受所剩不多的秋日時光,所以決定在上週的休假日來個一日旅行。最後選擇的地點,就是坡州(파주)。

在2015年結束半年的交換學生後,我就曾獨自在弘大搭上開往坡州的一班紅色公車,造訪當時還是「坡州英語村」的一處觀光景點(現在已改名為「京畿未來教育坡州校區」)。我還記得當天是平日,人煙稀少,格外靜謐,我獨自漫步在英語村,還在一間咖啡館裡點了杯咖啡,讀雜誌、寫日記,度過舒服的午後。那是當年的韓國生活回憶中,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天。

2015.07.28

2015.07.28

這次我只在行前找好幾個景點,將它們收藏在NAVER地圖中,預計按照當天心情決定想去的地方。我們開了一個小時,決定第一站先去「MIMESIS ART MUSEUM」,一間為此次旅行找資料時才得知的美術館。

我們抵達時幾乎沒什麼旅客,位於美術館後方的停車場只有少數幾個位子,卻也沒有停滿,一度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不過下了車,穿過一條被蘆葦、鮮花包圍的小徑,並在盡頭看見美術館建築後,就立即確定了這是正確的目的地,還伴隨著「好漂亮啊」的驚嘆。

灰白色的外觀、可看見內部的幾面落地窗、弧形線條設計的混凝土建築,襯著高聳的藍天及庭園裡的橘紅楓葉,真的非常漂亮。

raw-image

這間完工於2009年的美術館,是韓國出版社「The Open Books Co.(열린책들)」在坡州出版之城建立的美術館,並由知名的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維艾拉(Álvaro Siza)」所設計。他被譽為「建築詩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曾於1992年獲得普立茲克獎。「MIMESIS」一詞的意思為「文學或藝術創作中的模擬、模仿」,同時也是The Open Books Co. 出版社旗下專門出版藝術書籍的品牌名稱,美術館也因此得其名。

美術館共有三層樓,走進去後會先看見空間寬敞、天花板挑高至二樓的咖啡館,對著落地窗的座位可讓顧客一眼望盡外頭的庭園景象。直走經過咖啡館櫃檯和客席區後,左邊則是一整面放滿藝術、建築相關書籍的書牆,另一邊則規劃了一小區擺放美術館的周邊商品,如明信片、書籤、文具、筆記本等。盡頭則是購票櫃檯。

raw-image

我們原先只想買張票,簡單逛一下目前正在展出的兩場特展(皆為畫展)。不過,在我們都還沒搞清楚展覽內容時,售票員就指了指站在展間入口的一位女士,告訴我們時間正好,可以跟著導覽員聽解說。我們考慮到接下來的行程,本想拒絕,但看著導覽員獨自站在那,周圍也沒有其他旅客,最後還是決定聽這場長達50分鐘的導覽。

一開始只有我們兩人,過程中導覽員只看著我一人解說,讓我感到有些緊張,幸好沒過多久就有一對中年夫妻加入,導覽員就這樣帶領我們四個聽眾,開啟一場藝術與建築之旅。

raw-image

這場導覽的內容不僅包含兩場特展,就連建築也被作為藝術品般進行解說。我們每走到一個新的空間,導覽員就會介紹該空間的特色、設計概念,並將整座建築的故事分成好幾個部分跟我們分享。說是「新的空間」,但其實內部並沒有明確的分隔,反而讓人感覺整個美術館都是「同一個空間」,部分弧形設計讓每個空間都像流動般一樣通暢自然。

「MIMESIS美術館有個其他美術館、博物館都有,但這裡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藝術品的軌道燈。」在準備進行第二場展覽的解說時,導覽員這麼說道。

我們這時才發現,真的耶,每一幅作品的周圍都沒有常見的軌道燈!

raw-image

MIMESIS美術館想展現的其中一個重點,正是透過窗戶引進的自然光。

這些窗戶有的裝設在可見的地方,有些則藏在兩層天花板的中間,再從邊邊角角將光線柔和地帶進空間裡。光影在不同季節、天氣、時刻,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變化,觀者不僅可以感受藝術品在不同光影狀態下的氛圍,也能在牆上、地板上不經意地發現各成一格的「光影作品」。

不過,要是天氣不好、光線不足,該怎麼辦呢?

「藝術家開玩笑說,那就視情況休館(笑)但實際上並無法這麼做,最後還是在一些隱密的地方安裝了燈具,只在有需要的時候開燈。」這讓我更加好奇,在春夏冬、在陰雨天、在傍晚日落時來訪,美術館又會展現出什麼樣的面貌。

raw-image

當我們準備從一樓走上通往二樓的圓弧樓梯時,導覽員請我們在階梯前駐足片刻。她說,通常建築設計師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一些象徵性的符號,就像畫家會在畫作角落簽名一樣,而Álvaro Siza則是將這個符號,表現在所有樓梯的「第一階樓梯」上。原來這裡的每一階樓梯,都是由一組兩片的相異木板,組成樓梯的踢面和踏面,並按照「踢面是A木板、踏面是B木板」的規律所建成,只有第一階樓梯是反過來的。

「哇......」我忍不住驚嘆,真的太有趣、太有創意了!

raw-image

仔細想想,我從未那麼認真觀察過建築,也沒有聽過類似的建築解說,MIMESIS美術館蘊含的細節、傳達的理念,開始讓我對建築產生了好奇心,並在腦中記下,下次去到每個地方,尤其是美術館和博物館,一定要仔細觀察建築,盡可能了解建築設計背後的故事。乘載藝術家作品的空間,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藝術品。

回到兩場特展。

老實說,即使聽了解說,我仍是不太明白第一場展覽的作品和意圖。雖然晚上回到家整理筆記時,我另外找了些資料,也讀了展覽發放的手冊,還是難以理解其中深刻的含義,因此我就不在這裡分享。至於第二場展覽,可能是我至今看過的展覽中數一數二喜歡的!

這是MIMESIS美術館編號第22號的展覽,Cha, Kyu-Sun畫家的個展〈漸近自然(점근자연)〉(英文名為:Nearer the fountain)。

raw-image

畫家出生於1968年,家鄉在慶州,學習的是西洋繪畫。打從第一眼看見他的作品時我就被吸引了。森林、樹木、大自然,正是畫家主要的繪畫主題。白色的雪地、積了雪的樹木和樹枝......畫作傳遞出一種純粹的意境,沒有鮮豔顏色的素樸感,反而讓人更貼近作品。

「畫家是採用獨特的技法『粉青繪畫』來進行藝術創作。」導覽員說。

一聽到「粉青(분청)」兩個字,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粉青,讓我立刻聯想到「粉青沙器(분청사기)」,這是韓國傳統瓷器,也是所有瓷器中我最愛的一種。

粉青沙器是怎麼來的呢?這是因高麗後期遭到元朝入侵,當時能夠製作「青瓷(청자)」的匠人多數死亡,材料也變得難以取得,即使經過各種嘗試,也難以製出如原本青瓷那般漂亮的顏色,因此陶工們集思廣益,決定在只有用土所製的陶器外層,直接抹上白色顏料,並在其上以不同技法繪出紋樣。而也因直接塗上白色顏料所產生的「粉沙感」,讓這樣的瓷器得名「粉青沙器」。其造型和紋樣相較青瓷更顯自由奔放,製作技法雖較於簡單,卻更透出一種純樸自然之美。

(這裡有一篇介紹粉青沙器的文章,寫得非常詳細:
https://artouch.com/gumeishu/content-160910.html

〈粉青沙器粉刷紋大碟〉(圖片來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粉青沙器粉刷紋大碟〉(圖片來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粉青沙器剝地牡丹紋鐵彩鱉形瓶〉(圖片來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粉青沙器剝地牡丹紋鐵彩鱉形瓶〉(圖片來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Cha, Kyu-Sun畫家正是從「粉青沙器」獲得靈感,創作出一系列的繪畫作品。他先在畫布上塗滿泥土,再鋪上白色顏料,並用手指刮劃出想呈現的畫面。他會在作畫前先想好畫面的整體結構,並在白色顏料乾掉之前,一口氣完成作品。這整個過程必須完全投入,不能間斷,一次就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或許也正因如此,畫家的作品呈現出了自然又寫意的感覺。

這場個展中所展出的作品,名稱幾乎都為「風景(풍경)」,其中並排在同一面牆上的十幅作品,聽說是畫家在森林散步時所見的景色。導覽員推薦我們以第一幅當作起點,一邊慢慢走一邊欣賞作品,想像自己就置身於那篇畫中森林裡。

raw-image

而另一組繪畫〈濟州日記(제주일기)〉在策展的呈現上也很特別,這兩幅畫作分別「背對背」展在兩面牆上,看完一幅畫,必須走到牆的另一邊才能看到第二幅。畫家在第一幅畫作上隨意寫下自己在濟州島的日記,還有一些可能從某個地方讀到的句子;第二幅畫看似也寫下了什麼,字跡卻凌亂地讓人難以識岀詞句,但又更顯詩意。

〈濟州日記〉

〈濟州日記〉

〈濟州日記〉

〈濟州日記〉

對於喜歡粉青沙器的我而言,能偶遇這樣一場展覽、多認識一位藝術家,實在是天大的幸運。同時,我們也覺得剛好搭上時間並選擇聆聽導覽解說,真的非常值得!

MIMESIS美術館帶給我的美好體驗尚未結束,看完展後我習慣逛逛周邊商品,這裡的品項雖然不多,甚至不是一間「美術館周邊商店」,只是用幾張桌子擺放商品,但我還是很驚訝。因為這些東西的品質不錯,價格也比我去過的美術館還要低廉。

我買了第二場特展的三張明信片,價格為韓幣4,000元(以目前匯率計算是台幣85元)。另外還買了一組四張的美術館建築攝影小書籤,以及一張美術館建築攝影明信片,各是韓幣1,000元(台幣21元)。

raw-image

離開前,我在庭園拍了好幾張照片,這裡的楓葉還是茂盛的,非常漂亮。

才剛踏上稍早前從停車場走來的漂亮小徑,我就已經開始期待下次要在不同季節來訪,欣賞更多別具特色的展覽了。

(PS. 若要雞蛋裡挑骨頭,我得說,美術館外庭園和樓上陽台的「動物、人物裝置藝術」,實在不好看又很恐怖,第一眼看到時嚇了一大跳。我在美術館官網沒有看見相關資訊,不知道是否為短暫的戶外藝術展出......我希望是,因為不管怎麼看,都跟美術館的感覺太不搭了......)

raw-image


結束美術館行程後,我和先生到車程十分鐘左右的餐廳享用午餐,我們點了韓式烤鯖魚定食,非常好吃!

在前往下一個地點的高速公路上,我們臨時起意去了「烏頭山統一瞭望臺」,透過望遠鏡看看北韓的模樣(主要是我還沒看過),也欣賞了正在展出的「紀念韓國光復80年:特別企劃展」,裡頭是藝術家或個人針對此主題所創作的畫作、書法、雕像、漫畫等作品。透過望遠鏡看了一部分北韓的模樣、看見那走在農田間的極小人影,之後又看了這個展覽,心情有點複雜。

從瞭望台上拍攝的北韓

從瞭望台上拍攝的北韓

raw-image


我們最後前往的地方是許多觀光客也知道的「Heyri藝術村」。

老實說,若不是尚有漂亮的銀杏樹、楓樹,我應該不會推薦任何人將寶貴的旅遊時間花在這裡。我們逛了好幾圈,沒有發現任何特別之處,似乎也沒有專程到訪的吸引點(畢竟距離稍遠)。不過這裡比起觀光區,原本就只是提供給藝術家們進行創作的工作園區。因此若想來走走,可以再多找找關於這裡的資料,或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我們最印象深刻的是家家戶戶帶來的狗狗,幾乎看盡了所有不同品種的狗(雖是誇飾,但真的很多),全都好可愛,讓我們獲得很大的療癒。

raw-image

這裡有間知名的吉拿棒店,從遠處就能看見戶外的簡易座位區已被坐滿,可見其熱門程度。我們點了冰拿鐵和吉拿棒套餐,另外又單點了一支吉拿棒,店家告知訂單較多,得等上15分鐘,幸好店外剛好空出一張長椅和矮木箱組成的座位,我們便坐在那裡等待。

灑上糖霜及肉桂粉的現炸吉拿棒,果然如傳言所說好吃,搭配咖啡更是美味,不過這裡的招牌似乎是熱可可和吉拿棒,若是真的來到Heyri藝術村,推薦嚐嚐看。

raw-image


晚上回到家,我一邊回顧這天拍的照片,一邊仔細閱讀當天蒐集到的各式文宣(包含美術館簡介、兩場展覽的說明手冊、瞭望臺的地圖等......),也打開筆電在網路上搜尋資料,為自己補充更多資訊。

這趟一日遊,原本只是想感受些許所剩不久的秋日氣息,沒想到卻額外擁有了新的體驗、獲得許多靈感刺激,也產生了一些從未思考過的想法。

(我發現自己不太會為文章收尾......我一定會繼續練習,畢竟收尾很重要,但這篇文章我想用各種感謝來當作結尾。不過,或許當我學會為文章收尾,也該繼續記錄這些感謝。畢竟我能感受到這些美好和豐盛,都是多虧了這些不可或缺的人事物。)

感謝負責開車的先生,謝謝他總是負責找餐廳,而且都很好吃,也謝謝他願意耐著性子和我一起欣賞畫展、聆聽導覽(看展實在不是他的興趣)。感謝MIMESIS美術館的存在,感謝解說詳盡的美術館導覽員,感謝策展人,感謝美術館建築設計師,感謝Cha, Kyu-Sun畫家如此棒的作品。感謝瞭望臺,讓我有機會一望難以接觸的另一個國度、產生不同以往的思考,也感謝那小小展覽間裡陳列的所有作品。感謝晴朗的天氣、漂亮的樹木與花,感謝為我們帶來療癒的可愛狗狗,感謝好吃的吉拿棒。感謝比預期早起(XD)踏出家門的自己。感謝一切平安順利。

感謝閱讀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你們,下篇文章再見:)

(慶州旅遊持續書寫中,很快就會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H_Julie's
22會員
31內容數
那些日常、旅行、書籍、回憶、藝術、影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夏去秋來,秋風颯爽、清風拂面 🌬️ 立秋之際,花兒隨風搖曳,正是秋遊好時節, 放慢腳步,一同來欣賞佛館的美麗景色吧, 願大家在秋風中感受清涼與寧靜,收穫幸福與滿足 🥰
Thumbnail
夏去秋來,秋風颯爽、清風拂面 🌬️ 立秋之際,花兒隨風搖曳,正是秋遊好時節, 放慢腳步,一同來欣賞佛館的美麗景色吧, 願大家在秋風中感受清涼與寧靜,收穫幸福與滿足 🥰
Thumbnail
我以一片枯萎的落葉為引,帶領大家穿越時光,回顧我與外婆的美好回憶,並對人生進行深刻的反思。我將通過對比自己年少時對未來的憧憬和現在成熟的心態,體悟到時間的無情和慷慨。鼓勵珍惜當下,用心去愛,勇敢追夢,活出自己的精彩。
Thumbnail
我以一片枯萎的落葉為引,帶領大家穿越時光,回顧我與外婆的美好回憶,並對人生進行深刻的反思。我將通過對比自己年少時對未來的憧憬和現在成熟的心態,體悟到時間的無情和慷慨。鼓勵珍惜當下,用心去愛,勇敢追夢,活出自己的精彩。
Thumbnail
🌿葉。 落🌿 某日騎著車,看到有一個地方, 撒滿了許多落葉,掩蓋原有樣貌, 那樣的風景意境,就像秋天來臨,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踩地上葉子過程中,聽著沙沙作響, 也是心靈上一種療癒, 彷彿置身在國外一樣, 就像人無論在哪裡, 都能在當下都能產生不一樣的意境吧.
Thumbnail
🌿葉。 落🌿 某日騎著車,看到有一個地方, 撒滿了許多落葉,掩蓋原有樣貌, 那樣的風景意境,就像秋天來臨,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 在踩地上葉子過程中,聽著沙沙作響, 也是心靈上一種療癒, 彷彿置身在國外一樣, 就像人無論在哪裡, 都能在當下都能產生不一樣的意境吧.
Thumbnail
在極端之間轉換怡然的功夫
Thumbnail
在極端之間轉換怡然的功夫
Thumbnail
枯枝長出嫩芽,心中也萌發新企盼。 酷暑炎日令人爆汗,順勢代謝了職場宮鬥產生的毒素 看著葉子飄落,我從人生的秋天走過 冬季是個雙面人,一種面貌是蕭瑟與荒涼,另一個角度是休息與安養。
Thumbnail
枯枝長出嫩芽,心中也萌發新企盼。 酷暑炎日令人爆汗,順勢代謝了職場宮鬥產生的毒素 看著葉子飄落,我從人生的秋天走過 冬季是個雙面人,一種面貌是蕭瑟與荒涼,另一個角度是休息與安養。
Thumbnail
地上已经被落叶覆盖,树上有些还没有变色。没有集中变色时的热烈,但是色彩斑斓多样,也很耐看。
Thumbnail
地上已经被落叶覆盖,树上有些还没有变色。没有集中变色时的热烈,但是色彩斑斓多样,也很耐看。
Thumbnail
地上已经被落叶覆盖,树上有些还没有变色。没有集中变色时的热烈,但是色彩斑斓多样,也很耐看。
Thumbnail
地上已经被落叶覆盖,树上有些还没有变色。没有集中变色时的热烈,但是色彩斑斓多样,也很耐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