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書店本事】雲朵:麥仔簝獨立書店

 

來到雲林麥仔簝獨立書店當天,我始終有回家的感覺。

 

可能書店空間本身即是一棟樓仔厝,它也是店長吳明宜的老家,真正體現了所謂「回家開書店」的精神,左右鄰居住的又是舊識親戚:那處一間中藥行,這邊一間服飾店,都是小鎮的「老店」了,再加上鄰近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媽祖廟拱範宮,二〇一五年才開業的麥仔簝獨立書店,算起來非常年輕。

 

從老家重新出發,一切都是新的,或者新中有舊,舊中帶新。原來的客廳現在坐的是看書談事的客人,空氣中漂浮咖啡茶香,而店裡正進行兒童繪本的展示,牆上掛的也是充滿童趣的繪畫作品,我就像同時也走入了一間小學年代固定要去的才藝教室,不是嗎?小鎮補習班都開在尋常可見的透天厝,麥仔簝獨立書店正進行一系列的手作工藝課程。

 

接連客廳廚房的空間才是麥仔簝獨立書店真正的書區,零星分布寄賣的小農產品。我非常喜歡書架擺書、也擺罐頭食材的視覺效果,那意味著知識與生活就靠在一起,或者知識與生活即互為彼此。置身書架之間,我想到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有增添書籍的習慣,也就不會有購買書櫃的需求。記得從前樓仔厝的室內設計,總習慣在牆上挖個壁櫥,都擺家庭藥物或者證件之什,勉強算是一座小書櫃,庶民生活最常出現的印刷讀物都出現在這裡:通常是農民曆與電話簿,也有一些鄉鎮公所的贈書。我在麥仔簝獨立書店的書區特別感受這份親暱,這些書或站或攤或躺,取走一本到客廳廚房後院翻翻看看,人與書的關係自自然然。

 

 

麥仔簝獨立書店整體選書風格大抵以食安、性別、小農與台灣文史為主,平時也辦新書講座與音樂會,吳明宜謙稱書店部分才初剛始,我卻覺得麥仔簝獨立書店已經特色鮮明。想起不少也來自雲林這塊土地的作家,我曾從他們的文字書寫進入雲林認識雲林,進而走進季季筆下的永定厝、鍾文音的二崙,還有古蒙仁泛著浮光的虎尾溪故事,現在吳明宜回麥仔簝開獨立書店,以書籍作幼苗植入舊居土地,從原鄉扎根,期待日後文化能茁壯成林。

 

我在店內店外不斷進出,如果換上拖鞋短褲,看起來會不會也像是麥寮長大的在地人?事實上沿著書區繼續往內,開門走即是後院。這裡有副門聯寫著:「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橫批春風大雅能容物。這是題給書店的新春祝福,我覺得貼在一般住家亦無不可,因麥仔簝獨立書店就是家與店合而為一的特殊空間。

 

來到後院,發現這才是麥仔簝獨立書店的前門,也就是真正的前門。後院假日偶爾會辦小農市集,這裡正緊鄰一座菜場,白天人潮車流不斷,算是鬧區中的鬧區,中午收市過後立刻成為一條靜巷,說是靜巷也不夠準確,不遠處總是傳來媽祖廟參拜隊伍的鞭炮與廣播聲響,它於是自自然然也成為麥仔簝獨立書店的天然背景音樂。

 

到訪這天店裡異常忙碌,店長抽空跟我分享書店的這些那些,以及入口的磚牆設計。她說磚牆是來自對家中長輩過去從事磚業的紀念,海洋意象則與雲林地理位置遙相呼應。這裡還有一座露天的窯灶,一根向天伸長而去、造型頗為卡通的煙囪。有灶的地方就有家的的感覺,窯灶平時用來製作窯烤披薩,燒的是天然的龍眼木,後院就有一棵龍眼樹。我想起老家雖是透天厝,因過去使用窯灶煮飯燒水習慣仍在,當時蓋新屋也順便起灶,為此也有一根煙囪。黃昏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就得負責燒全家人的洗澡水,那個窯灶年節也拿來蒸粽與炊粿,我總是擔心水燒不起來,不斷添加柴火,接著跑到距離一段的後院,看著炊煙團團湧了上來,這才放下心。麥寮沿海地帶也有許多煙囪,它們一根根怵目驚心立在填海造陸的新生地,一根根排出的白煙也混入雲層天際,延綿你我的眼前,遠遠看去就像雲的森林。

 

離開麥寮時間已近傍晚,一整天我像名香客拿香跟著入廟參拜,也像遊客手持相機不斷捕捉街景,但我期許自己未來可以更像在地居民,學習與這座濱海鄉鎮一同呼吸心跳。坐上開向雲林高鐵的臺西客運,隔著車窗看著雲林的天氣,其中一朵雲,會不會就來自麥仔簝獨立書店?它像漫畫對話圖框帶來關於書的訊息,雲裡滿滿寫著一家偏鄉書店的心意。

 

 

 


 

圖片提供:書店裡的影像詩

拜訪更多書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