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書店本事】航廈:鹿途中旅遊書店

 

在我應該出現的明信片上
就有那風景正在被無限分割
就有那你始終到達不了的碼頭
就將在那裡
我承認預言的失敗魔法的解體
我確實我留下令人難忘的空隙

             ──夏宇.〈你就再也不想去那裡旅行〉

  

位於台北市嘉興街巷弄內的鹿途中旅遊書店,這天店入口的小黑板正在宣傳當月的旅人圖書館,本次主題是「如果不去旅行」。旅人圖書館是資深背包客藍白拖發起的旅遊講座,同時也是鹿途中的常態活動。也許當學生太久了,看到黑板總是忍不住凝神端詳──如果不去旅行。多像當頭下了一道作文題目,我趕緊將它抄記在筆記本。

 

如果不去旅行?會不會就沒有鹿途中旅遊書店?如果不去旅行?現在你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來自屏東的國中同學:鹿鹿和Eva──幾年前選擇開啟這家以旅遊為主題的特色書店。店面坪數不算大,我卻覺得這是沒有邊界的空間,它正有形無形流動著全世界的各種信息,所以我一直有種來到機場航廈的感覺。旅途中我特別喜歡待在航廈,因為世界各地的「時間」都在這裡了,世界各地的「空間」也在這裡,世界各地都在路途中了,一切都在流動,隨時都在出發。巧的是鹿途中販售的自製明信片,Eva特別介紹的一張正是泰國機場的航廈,逆光打在航廈落地長窗,我似乎還能摸得到當時曼谷的溫度。

 

我喜歡鹿鹿與Eva稱呼來訪店裡的朋友為「旅人」,它像是一個敬詞與尊稱,因為旅人總是在路途中,書店為此也像是暫時歇靠的驛站,提供給旅人各種便利與服務。旅遊書是工具書,所以店裡提供旅人租賃的流通方式。我相信不同旅人總在鹿途中帶走或帶回更多路途中的事,「世界」在這裡的意義是不斷的被拓樸與被改寫。「世界地圖」到底是什麼呢?世界地圖層層疊疊,大家應該動手為自己畫一張。

 

 

 

旅遊書是工具書,時間上自然有它的侷限性。有次我帶著國中當年到安平古堡戶外教學的指南DM重遊舊地,嘗試指認過去的這裡與那裡,這件事想起來特別阿呆,古堡還在,城廓還在,那到底什麼不在了?也常在許多書店,看到所謂過季或退燒的旅遊書籍,其實它也像是一本圖文集,記錄各種旅遊熱點的被發現與被設計,各種旅遊故事的被想像與被述說。旅遊書籍為此不再只是工具指南,它把全世界的時間空間提煉轉換成為一顆玻璃彈珠。地球外觀是不是就像一粒彈珠。

 

因研究工作,我得翻閱早年的期刊報紙,常在台灣不同的歷史階段遇見不同的「旅人」,印象很深刻是戰後初期的《台旅月刊》與《旅行雜誌》,那些附錄在書籍的旅店資訊、交通方式、傳統小吃總是讓我非常神往,它們如今在或不在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他們已經被文字與圖像記了下來,而我可以重拾一本過期的旅遊刊物如同上演穿越劇,「路途」的意義在這裡被加倍延伸了:一切此曾在,一切都還在。這會不會才是旅行的奧義,也是鹿途中旅遊書店迷人的地方呢?

 

事實上台灣旅遊文化的興起與國民經濟所得的提高有關,與出入境法條的鬆綁修改亦有關。我在鹿途中待了半個下午,開了眼界,旅遊書籍的製作是一門學問,它考量到預設讀者群是誰?它的關注焦點又是什麼?它的世界想像的內容又如何?在在牽動我們如何從紙本印刷進入世界的方式。Eva提及鹿途中的旅遊書源也有來自國外:比如中國與香港等地,這意味我們與世界接軌的管道非常多元。所以旅遊書籍本身就是一種動態性的存在,感覺類似不同國籍的旅人搭乘在同班飛機,這班飛機就是一本旅遊書籍;或者不同班機的旅人正在同個航廈一起等待轉乘,這本旅遊書籍就像一座航廈。我們都在「體驗」什麼是「on the road」,而路途中彼此視線的匆匆交會,總是遠比你我想像的錯綜、且複雜的。

 

鹿途中的英文店名採用的是直譯,也就是DEAR DEER TRAVEL BOOKSHOP。它的LOGO是隻花鹿乘著飛機。鹿途中目前展開不少與外語相關的講座,學習語言與學習旅遊是同一件事吧。前者在與他人溝通,後者在與自己溝通,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溝通。不知戰後初期是否出版過以「中文」印製,以學習國語的方式來間接認識台灣的旅遊書籍?當我走出店家,再次看著門口小黑板的那句話,才發現「如果不去旅行」並非一組疑問句,而是接著一連串的刪節號:「如果不去旅行……」這些刪節號的小黑點多像旅人的腳印,它告訴我:有人正在路途中。

 

 

 


 

圖片提供:書店裡的影像詩

拜訪更多書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