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橋已經太遠了!

在我們這個世界,你要一直拚命的跑,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如果想到別的地方,至少得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行!
                                  -愛麗絲夢遊仙鏡
「愛麗絲夢遊仙鏡」這個童話故事,小時候看只覺得其中天馬行空的想像有趣極了,可是現在重新閱讀,卻覺得真實到令人心驚膽寒,其中動不動想砍人家頭的紅皇后所說的,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能待在原處,不就是當下職場工作競爭的寫照,也是我們夢魘的來源嗎?
對每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愈來愈困難的時代,在知識不斷產生,不斷被複製,流傳且往上堆疊累積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需要讀越來越多的書,需要越來越高的學歷,連帶專業養成的訓練也必須越來越久,而且在全球化且無遠弗屆的訊息流通之下,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你居住城市的同行,而是來自於全世界,我們想都想不到,聽都沒聽過的地方與始料未及的行業。
號稱日本最後一位數學大師岡潔在晚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很感慨地表示,具有革命性的新的數學原理很難再發現了,因為「橋已經太遠了」。
岡潔從小有神童之稱,他一輩子非常認真努力,又非常長壽,所以才有這麼一點創見,後代的人,除非也是要非常聰明又非常勤奮而且要活得夠久,才能走過那無數世代傑出腦袋所舖成的橋,然後再往前走一點點,這實在太難了!
橋真的越來越遠,二十一世紀這十來年諾貝爾物理獎平均得獎年齡是六十八歲,但是在二十世紀初的那十數年間,平均年齡僅有四十七歲,而且近代的得獎者的發現也多半屬於延續性,運用型的發展,已不如早年那種劃時代的影響。
人類大腦的運用與努力,是不是有其極限?不知道,但是已入堂奧的專業工作者一定是謙虛的,就如同樂聖貝多芬所寫:「真正的藝術工作者看見藝術那樣無窮無盡,他心裏不勝惆悵,他在神思昏昏之中,覺得自己離藝術的目標遙遠,如果聽見旁人稱讚他,他就悲從中來,愈覺得藝術目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不過,或許我們也不必那麼悲觀,因為對人類有限生命而言,追求真理與宇宙奧秘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並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終極的答案。
因此我喜歡物理頑童費曼所講的這一段話:「思索宇宙是一場大的冒險。把生命視為最深刻的宇宙奧秘的一部分,會令人經驗到一種罕有的興奮感。當你試圖探索生命的奧秘卻仍無法解開時,光是這樣的探索、了解生命和地球的起源、對生命奧秘的好奇,就會令人不禁開心起來……世界真是美好!」
是的,能夠思考、閱讀、想像,世界真是美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