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重新想像,組合未來精彩人生

曾經有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很遺憾的表示,應該在五十歲時下定決心去學拉小提琴的,當時沒想到即使那麼晚才開始培養新的興趣,也還有整整三、四十年的時光可以享受啊!   
今年起台灣全面實施周休二日,若再加上國定假日與年休假,每個人即便是忙碌工作的上班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碼也有三分之一是完全屬於自己可以用運用時間的假日。
若是好好利用這些假日,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還可以活出我們第二或第三個精彩的人生。
是的,即便上班期間都有三分之一的人生可以自己規劃,換句話說,假如我們二十多歲工作到六十多歲,四十年左右大約有整整十三年空白的時間供我們揮灑,即便我們現在已經四十多歲,還是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時間,若是善加利用這些時間活出第二或第三個生命重心,那麼我們在六十多歲真正從謀生的職場退下來後,才能無縫地接軌,繼續發光發熱。
任何嗜好、興趣,都必須及早培養(甚至交朋友也是),一路養成習慣,到年紀大了,才能依保持濃厚的熱情與對生命的信心。
所以,撥一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找一個空檔,學學讓人開心的新事物,把年少時的嗜好重新撿起來溫習一番。
總是覺得,任何一種樂趣,任何快樂之道,其實都是一種習慣,它需要時間去陶冶,也需要熱情去灌溉。今天不做,明天也許就不會執著地投入了。絕對不是等到有錢了,等到成功了,等到退休有閒了,自然可以手到擒來。是的,如林語堂所說:「如果我們願意,這人生是儘夠我們享受了。」
或許有人覺得自己還年輕,根本沒考慮到退休後這麼遙遠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假日。因為我們必須瞭解,並接受一個事實,一個人一輩子就從事一種工作,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世界的典範轉移速度愈來愈快,某個新產品的發明,也許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改變了,很多行業就此消失,我們的人生也勢必會隨之改變,從新開始。
我也是常提醒自己,要不斷歸零,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要學會歸零,拋掉過去的舊習慣,不再被職場累積的成就或挫敗來限制自己,這種歸零,是形成真實且有意義改變的最重要關鍵。
放手鬆開過去所執著的,歸零找回新的好奇與熱情,就像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所說的:「我們必須願意鬆手放開計畫的人生,才能進入正等著歡迎我們的人生。」
當我們不再規劃非得到什麼不可,才有無限發揮的可能,給生命本身留點空間,不再計畫的生活,乍看是放牛吃草般無所事事的空白,但生命全新的可能性才得以在其間滋長。
生命不只是吃喝拉撒睡而已,而是要變得比自己更大,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一切,活出精彩而無遺憾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