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是哪裡人?」究竟誰是「OO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叫德國式?什麼是德國人?

誰也不會想到要去問一個美國人他「究竟」來自哪裡。而如今生活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北美洲人,他們的家族起源不僅是在歐洲,而是全世界。
美國和加拿大是他們的國家,他們則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在美國甚至沒有一種共同的官方語言或國家語言*。為什麼定義什麼是德國人對某些德國人來說卻這麼困難呢?沒有人會把流行歌手海倫‧菲舍爾、搖滾歌手彼得‧ 曼菲、足球明星梅蘇特‧ 厄齊爾、盧卡斯‧ 波多斯基或熱羅姆‧ 博阿滕稱作「外國人」。博阿滕甚至在2015年被選為「德國最佳穿著男士」。而不只是德國的流行音樂界和足球界喜歡展示「他們的」知名「移民子女」,政黨或是電視名人也喜歡這麼做。這些例子明白顯示出:並沒有所謂「真正的德國人」。
儘管如此,種族主義者卻再次挖出德國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納粹的「種族民族主義式」(Völkisch)思想。他們聲稱,是不是德國人乃是「血統」問題。如果要尋找德國人的種族起源,那就是擁有阿勒曼尼人(Alemannen)、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血統」的人。然而,是不是德國人無關血統,而是國籍問題。因為德國人幾個世紀以來,有著許多不同的家族根源。即使民族主義者和一些政治人物不願承認,但德國是一個由移入者組成的國家,這些移入者共同成長,塑造了這個國家,也會繼續塑造下去。這個過程不會停止。隨著每個新來的人就會加上一點新的東西,我們只需要善加利用。
---
  • 譯註: 大多數美國人都說英語,但美國聯邦法律中並未規定官方語言,許多官方文件都使用多種語言。
  • 種族民族主義式是源自種族主義的術語:把民族定義為「種族」。
  • 任何擁有德國國籍的人都是德國人。這和「血統」無關。
 

「身為一個外國人,你……」要多像個德國人才行呢?

達莉雅最討厭聽到的稱讚是:「你的德語說得真好!」最令她厭煩的問題是:「你來自哪裡?」如果她回答「來自科隆」,下一個問題就會是:「喔,不,我的意思是你的故鄉在哪裡?」
如果達莉雅說德國是她的故鄉,有些人會露出奇怪的表情。而她的確是德國人,雖然她的家族起源於伊朗。她的祖父母在1979年以難民身分來到科隆,但她的父母親是在德國出生的。有時候達莉雅寧願自己叫做安娜。但即便如此,也很難讓這個14歲女孩免於聽到這些煩人的問題。
達莉雅有著黑髮棕眼,而且膚色較深。因此,要接受她是德國人並且把德國稱作她的故鄉,許多人會感到猶豫。可是為什麼她不該稱德國為她的故鄉呢?故鄉就是你的家所在之處,就是你所愛與重視的人所住的地方。
達莉雅會說兩種語言,和爺爺奶奶聊天時她說他們的母語波斯語。爸爸媽媽則從她小時候開始就跟她說德語。因為這樣,她就必須說自己是德國籍伊朗人或是伊朗裔德國人嗎?她並不覺得如此,這不是她認同的身分。有時候達莉雅很想更勇敢一點。如果又有人誇她「德語講得好」,她很想回答:「您的德語也講得很好!」只不過她沒有勇氣這麼做。如果有人稱呼她為移民子女,達莉雅會覺得特別刺耳。這讓她覺得自己像是一份檔案資料。不過,最近她很開心。她班上來了一位阿富汗難民兒童,那裡的人也說波斯語。那個女孩聽不懂老師說的話,老師就拜託達莉雅幫忙,然後說:「幸虧我們有妳!」
 

曾經是異鄉人,就永遠是異鄉人:什麼是移民?他永遠都是移民嗎?

如果將來有一天,你在法國、義大利、美國、非洲或是澳洲找到一份工作,並且打算留在那裡,你就會成為移民──你的家人也一樣。這聽起來有點滑稽,對吧?
移民這個字眼很難聽,可以讓當事人的日子很難過。而政府機關、政治人物和媒體稱呼他們的方式還要更拗口:「具有移民背景的人。」長期留在德國的難民有朝一日也會成為其中一員。不管是在學校課堂上、社區或是城市裡,就連那些已經入籍德國的人,或者出生即具有德國籍的人也會被分別計算和提及。使用這個名稱是出自於善意,用來取代「外國人」一詞。儘管如此,它仍然造成了隔閡,讓聽者隱約覺得這些出身不同國家的人並不真的屬於這裡,即使他們已經在這裡住了很久,和我們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
移民(migrant)字面上的意思是「遷移者」。這個詞源自拉丁文動詞「migrare」,意思是遷移。「具有移民背景的人」指的是那些離開家鄉,移居到另一個國家的人。他們從一個國家移出,再移入另一個國家。假如你將來在法國、義大利、美國或其他國家有了孩子,他們也會是「具有移民背景的人」──而有朝一日就連你的孫子也都還是!這難道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嗎?對某些「移民」來說永遠不會結束:就算他們在德國出生,具有德國國籍,並且能說他們成長地方的德國方言,他們也永遠擺脫不了移民的身分。
---
  • 法國母親和德國父親所生的孩子就是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德國母親和法國父親所生的孩子也一樣。
  • 並非每個移民都是難民,但每個難民都是移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6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田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日本,論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的重要作家時,森鷗外絕對不會被忽略,是地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作家。森鷗外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的出道作《舞姬》,以他在德國留學時結識一女子的現實生活,寫成的一則跨國戀情。然而,他的小說背景不限於當時的社會,對於歷史故事也多有著墨,〈高瀨舟〉和〈山椒大夫〉就是代表作之一
除了台灣,全世界只有日本,可以隨處遇見旅行紀念章。台灣紀念章的發展歷史也必須追溯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
在日本,論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的重要作家時,森鷗外絕對不會被忽略,是地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作家。森鷗外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的出道作《舞姬》,以他在德國留學時結識一女子的現實生活,寫成的一則跨國戀情。然而,他的小說背景不限於當時的社會,對於歷史故事也多有著墨,〈高瀨舟〉和〈山椒大夫〉就是代表作之一
除了台灣,全世界只有日本,可以隨處遇見旅行紀念章。台灣紀念章的發展歷史也必須追溯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美国,这个自诩为移民“大熔炉”和“民主灯塔”的国家,其历史长河中却充斥着对外来移民的剥削与压迫。从殖民时代到现代,美国对待移民的态度始终复杂多变,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遭受着种种不公与歧视。 一、立法框架下的系统性剥削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对外来移民进行系统性剥削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美国,这个自诩为移民“大熔炉”和“民主灯塔”的国家,其历史长河中却充斥着对外来移民的剥削与压迫。从殖民时代到现代,美国对待移民的态度始终复杂多变,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遭受着种种不公与歧视。 一、立法框架下的系统性剥削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对外来移民进行系统性剥削
美国这近两百年的历史,讲到底就是一场移民的辛酸泪史。基本上每一个让美国往前走的大事儿都是因为移民而来,可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却往往被当成累赘和威胁。那些美国的头面人物们总挂着“白人至上”的牌子,口口声声说要帮大家实现“美国梦”,然后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过来,但实际上,他们只看重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没用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Thumbnail
  前兩篇分別談認識德國,絕不能繞過的兩條路,即德國哲學與德語。其實還有一條路是想繞過也繞不過的,就是「猶太文化」,或者說是異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共同歷史、共同文化。在二次大戰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之前,歐洲曾是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地區(60%),其中以波蘭為最,約300萬人。德國則從戰前(193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
美国,这个自诩为移民“大熔炉”和“民主灯塔”的国家,其历史长河中却充斥着对外来移民的剥削与压迫。从殖民时代到现代,美国对待移民的态度始终复杂多变,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遭受着种种不公与歧视。 一、立法框架下的系统性剥削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对外来移民进行系统性剥削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美国,这个自诩为移民“大熔炉”和“民主灯塔”的国家,其历史长河中却充斥着对外来移民的剥削与压迫。从殖民时代到现代,美国对待移民的态度始终复杂多变,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遭受着种种不公与歧视。 一、立法框架下的系统性剥削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对外来移民进行系统性剥削
美国这近两百年的历史,讲到底就是一场移民的辛酸泪史。基本上每一个让美国往前走的大事儿都是因为移民而来,可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却往往被当成累赘和威胁。那些美国的头面人物们总挂着“白人至上”的牌子,口口声声说要帮大家实现“美国梦”,然后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过来,但实际上,他们只看重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没用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Thumbnail
  前兩篇分別談認識德國,絕不能繞過的兩條路,即德國哲學與德語。其實還有一條路是想繞過也繞不過的,就是「猶太文化」,或者說是異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共同歷史、共同文化。在二次大戰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之前,歐洲曾是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地區(60%),其中以波蘭為最,約300萬人。德國則從戰前(193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