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維中(旅日作家) 台灣的讀者對於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即使未曾讀過他的作品,相信也都對其大名不會陌生。不過,提起森鷗外這個名字,彷彿知道的人,相較之下就少了一些。在日本,論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的重要作家時,森鷗外絕對不會被忽略,是地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作家。事實上,他們兩人都在世的當時,森鷗外的作家活動,甚至比夏目漱石還更為活躍。在夏目漱石才剛剛開始創作之際,森鷗外的作品已為人所讀,受到文壇的肯定。 森鷗外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的出道作《舞姬》,以他在德國留學時結識一女子的現實生活,寫成的一則跨國戀情。然而,他的小說背景不限於當時的社會,對於歷史故事也多有著墨,〈高瀨舟〉和〈山椒大夫〉就是代表作之一。 《山椒大夫》這本書收錄的〈山椒大夫〉這篇故事,是森鷗外根據「說經節」裡的「說話」段子改編而成。所謂的「說話」類似於中國古代的說書,在日本中世紀開始時興。起源來自於佛教的「說經節」,講的故事,多半跟勸人向善的社會教化有關。〈山椒大夫〉最初的故事原型,便是來自於「說話」的段子,被譽為「說經節」裡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之一。森鷗外以這個故事為基礎,進行加筆與改寫,去蕪存菁成為新版本以後,也被後人視為森鷗外優秀的原創作品。 〈山椒大夫〉描寫的年代是平安時代末期(約西元1180年前後),觸及到當時社會存在的奴隸制度和人口買賣,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中,發生了許多令人感到悲戚的親情別離。這篇小說過去曾被收錄在日本的中學教科書裡,也曾在1950年代改編成電影,獲得威尼斯國際影展銀獅獎,對於喜好研究日本老電影的歐美影癡來說,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故事。 〈高瀨舟〉的主題則更為醒目,故事寫到「慈悲殺」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安樂死」議題。到底在病患的苦苦哀求下,協助長年久病的對方離世,算是幫助他脫離苦海呢?還是犯下了殺人的犯罪行為?而法律真的能根據「真實」來判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嗎?那麼所謂的「真實」是什麼?一件同樣的事,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和解讀,結果可能就會不同。如此一來,「惡人」的定義又是什麼?在安樂死仍引發兩極化爭議的現代,十足發人省思。 至於〈雁〉這篇故事,則以長敘事的結構,娓娓道來一個女人,從少女到少婦的故事。童年時代失去母親後的貧苦生活,到兩段不得志的婚姻,最後到遇見年輕大學生,女人一度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但最後卻又跟幸福錯身。人的命運,真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嗎?為何努力追求的,卻總是事與願違? 森鷗外的《山椒大夫》裡的三篇小說,雖然寫的年代背景看似距離我們已很遙遠,可是,小說點擊的議題,直至今日,其實都還是現在進行式。 從人口買賣、階級歧視、安樂死到女性自我的問題,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仍時有所聞,依舊是被大家在研議而未解決的問題。我想,一部小說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時代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具備了如此關懷人性的穿透力。 森鷗外跟台灣曾有短暫的關係。他曾經住在台灣。學醫的他,生命跨越文學、醫學兩領域,在日治時代初期,擔任軍醫的他曾被派到台灣,在島上居住了四個多月。森鷗外的長子,森於菟在台灣住得更久,長達十年。森於菟曾在台灣大學醫學院(當時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院)擔任解剖學教授和醫學院長,直到日本戰敗後,台北帝大改制為台灣大學,他還繼續被聘任,留在台灣大學任教多年,對台灣的解剖醫學頗有貢獻。 每一個作家對於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都會被環境影響,潛移默化成為創作的養分。森鷗外在創作小說的過程,是否也有包含著台灣這片土地的養分,不得而知。但至少,原本對森鷗外不熟悉的你,知道森家與台灣的關係以後,現在或許正是時候,可以開始試著閱讀,這位曾與台灣有過短暫緣份的日本文豪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