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犯罪的人-淺談《罪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罪行》簡介

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是德國著名律師,本書內容以11個他曾辯護的案件組成,每篇故事皆如電影般戲劇性,高潮迭起的劇情讓人看得出神,同時又對劇中人物的處境不勝唏噓。
故事中裡的角色,為了愛的諾言,手刃髮妻的老先生;每晚為弟弟演奏大提琴,最終卻犯下死罪的女孩;過著雙重人生,在欺凌下成長卻依然明白正義的年輕人,每個角色的身世都帶著些許撲朔迷離,同時他們身上又有些什麼,讓讀者能產生共鳴。

從劇情看議題

11篇故事裡,每個角色的背景和結局各不相同,故事中有些我們認為罪大惡極的人,最終並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而有些我們認為情有可原的人,卻必須面對巨大的懲罰。
其中讓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有兩篇,分別為<費曼醫師>及<大提琴>,各提到了一個近來被廣泛討論的議題:情緒勒索及安樂死。


<費曼醫師>

<費曼醫師>中,受人敬重、出身良好的醫師費曼,即使深深愛著妻子,心態卻早已因她無止盡的抱怨和辱罵而崩潰,只能依賴園藝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努力信守新婚時許下的愛情承諾,但最終這樁不愉快的婚姻依然走不下去了。費曼始終被自己許下的諾言綁架、被自己習慣性的罪惡感勒索,無法跳脫婚姻的框架,變成妻子情緒的囚犯,最後導致悲劇發生。
我們的生活都建立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上,不論是家庭、職場、伴侶,總是有這樣的時刻,我們即使非常努力也無法滿足對方需求,因而開始疲倦和否定自我價值。當這些無力感和罪惡感不斷襲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就可能陷入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
情緒勒索者的行為可以被歸類成三種:貶低別人價值、引發他的罪惡感和剝奪他的安全感。被勒索者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情緒上受到勒索者牽動,其生涯規劃和目標都會受到影響,主要問題就是責任的劃清—有時我們不需要將他人的負面情緒背在自己身上,甚至不用時時顧著他人的感受,被勒索者缺乏的,其實時常是好好對待自己。


<大提琴>

<大提琴>中的姐姐泰瑞莎因不願弟弟忍受病痛折磨而親手將其殺害,呼應近來備受爭議的安樂死議題,當生命只剩餘痛苦,「死亡」該不該是我們人生的選項之一呢?當生命過於沈重,人是難以永遠充滿希望的,選擇死亡也許不符合大自然的法則,但對重病者而言,依賴醫療生存又有什麼意義?
支持安樂死的人,其實理由多半是對於「不得好死」的恐懼和「善終」的企求,我們無法決定如何來到世上,那至少我們保有結束生命的自由;反對安樂死的人認為,生命是充滿希望的,說不定明天你的疾病就有了解藥,何必輕言放棄?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戴正德曾表示,荷蘭許多安樂死的人其實都還有機會活下去,安樂死的合法可能帶來寶貴生命的浪費。然而醫護人員也是這個議題中重要的環節,美國曾就相關議題對醫護人員做民調,結果是:多數醫護人員均贊成安樂死成為善終的選項,但是,沒有人願意當執行者。大家都渴望善終,但誰願意殺人?這也是安樂死議題中值得深思之處。

當我們談論「罪人」

幾乎沒有人會在早上起床時告訴自己:「好的今天我要犯罪」,但無時無刻都有罪行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發生,這些人出於愛、恨、無奈而選擇犯罪,他們多數原先就是社會上不被重視的少數,又因犯罪而受到社會蔑視,究竟這些「罪人」要如何找到生命的出路?


「罪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2014年的台北捷運、2016的內湖隨機殺人事件,皆引起廣大民眾髮指,「犯人憑什麼有人權?我為什麼要納稅供養犯人?」這些話成了許多人的口號,事實上,我們時常直覺地把人分成「我」和「他」,並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跟隨「我群」的社會規範生活,然而人性的好與壞總是比表面呈現的複雜。比如本書最終章<衣索比亞人>,米夏卡一生中經歷養父嚴厲的教育、師長同儕的欺凌與漠視,以及工作上種種不順遂與蔑視,卻透過「搶劫」這樣的罪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同樣的一個人可以在不同的社會中扮演者好人與壞人,人性的善惡從來不是任何人能定義的。
本書能備受肯定且吸引眾多書迷,除了「犯罪」本身神秘迷人的特質,更因為作者獨特的筆法,客觀描述故事的同時又能讓觀眾與角色產生共鳴。
《罪行》是一本包含多個小說種類特色的書,將其歸類為犯罪、推理、驚悚似乎都說得通,相信不論是哪一種口味的讀者,都能在本書中獲得自己的見解。
專題編輯:詹博穎 核稿編輯:張軒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似曾相弒》敘述了一位心理學家葛蕾琴面對一件冷血殺人案件的故事。薇奧拉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被控弒母但卻毫無悔意。當這位心理學家收到她的朋友留下的謎樣留言後,發現朋友已經服藥過量身亡。她必須在面對警方不信任的情況下,揭開這一切的真相。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上兩週到書店閒逛,驚見費迪南律師有新作出版。我毫不猶豫買下之餘,更是即時登上待讀清單的首位,可見我有多期待這書! 我也藉機在此強烈推薦費迪南律師的《罪行》及《罪咎》。我喜愛的程度是從圖書館借閱後,再特意買這兩本讀過的新書回家珍藏呢!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似曾相弒》敘述了一位心理學家葛蕾琴面對一件冷血殺人案件的故事。薇奧拉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被控弒母但卻毫無悔意。當這位心理學家收到她的朋友留下的謎樣留言後,發現朋友已經服藥過量身亡。她必須在面對警方不信任的情況下,揭開這一切的真相。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上兩週到書店閒逛,驚見費迪南律師有新作出版。我毫不猶豫買下之餘,更是即時登上待讀清單的首位,可見我有多期待這書! 我也藉機在此強烈推薦費迪南律師的《罪行》及《罪咎》。我喜愛的程度是從圖書館借閱後,再特意買這兩本讀過的新書回家珍藏呢!
Thumbnail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