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專題】時裝解構系列:運動(十一):變成Underdog的UA有機會翻身嗎?

    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早年崛起,2014年它在北美的業績更超越了傳統老牌Adidas,震驚業界之餘,還嚇得Adidas立即換走了CEO Herbert Hainer。Under Armour看似有動搖Adidas和Nike運動界地位的聲勢,但一切大概只是虛驚一場。
    Under Armour自2016年起股價急跌,聲勢開始回落,亦嚴重缺乏明星商品和話題。本來在旺角朗豪坊7樓(說是無印那層大家才懂)也有一間大型Under Armour分店,本年卻黯然離場,換成披着意大利外皮的韓國運動品牌FILA。如今Under Armour在香港只得四間分店,它在運動界的勢力。正急速減弱。
    究竟,Under Armour輸在哪裡,而它又有沒有機會翻身呢?
    Under Armour品牌大使林明禎
    ▍由運動員到建立運動用品王國
    Under Armour 於1996年由美國運動員Kevin Plank創立,由於他本人就是運動員,因此深切感受到當時運動服裝的不足。當時仍為主流的棉製運動服,一旦吸汗便會變得濕透笨重,難以乾透的汗水除了令運動員難受,還會實際影響出賽表現。Kevin Plank於是開始研發可以快速吸汗、令人保持乾爽的新材料,結果他成功了——而且還是非常成功——於是便開始了他的運動服產業。
    Under Armour 以「 Armour 」為品牌名稱,是因為運動服就是運動員登上比賽場地的戰衣,可見Under Armour的品牌核心是功能性。本來我們想像中的運動衣都是寬鬆的,因為這樣才能透汗,但Under Armour一反常識地生產透汗的緊身運動內衣。這種突破思維,自然令Under Armour 賺得第一桶金,更吸引Nike、Adidas等大廠紛紛學習。
    Under Armour品牌大使林明禎
    ▍運動品牌經營之道?截然不同的專業和潮流路線
    Under Armour專注物料科技的專業路線面對細小市場可行,面對環球市場便有很大機會碰壁。Under Armour在北美取得成功,充滿野心的Kevin Plank便計劃將品牌推上國際舞台,由於策略失當,便面臨了2016年開始急速衰退的困局。
    Under Armour有不少顯然易見的問題,例如它缺乏明星商品和製造話題的能力。品牌旗下較為知名的運動明星就只得籃球員Stephen Curry和影星The Rock(Dwayne Johnson),而以前者冠名的Curry系列球鞋,明顯就是參考Adidas和Nike旗下如Stan Smith或Jordan等運動員冠名的鞋款,但不論是口碑或製造潮流的能力上,Curry球鞋都無法成為明星商品。
    回到2014年,當時被Under Armour超越的Adidas執行了甚麼應對措施?後者為了救亡,以Superstars 誕生45周年為名目,找來巨星Pharrell Williams一口氣推出50款不同顏色的Superstars球鞋,結果賣出了1500萬對以上——可見今時今日創造話題對運動品牌是最重要的關鍵,而走專業路線的Under Armour卻在戰場遇到滑鐵盧。
    Under Armour品牌大使林明禎
    ▍翻身機會:中美貿易戰?
    Under Armour的翻身機會之一,就是將品牌完全收窄至專業市場。Under Armour在北美能夠成功全因其專業路線,假如它放棄全球藍圖,返回美國穩打穩紮地發展,總好過現時的過度擴張。
    另一個Under Armour的翻身機會,可能是「Made in America」。既然餅不能做大,那就做專。Adidas旗下由Kayne West主理的Yeezy系列,其實也有部份產品是Made in America,而Kayne West也表示計劃將系列全數搬回芝加哥的工廠生產。當然主打限量的Yeezy系列對龐大的Adidas而言不算甚麼,但美國製造可能是Under Armour 得以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美國總統特朗普主張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並鼓勵美國品牌返回美國設廠振興經濟。Kevin Plank向來支持特朗普,過去亦曾表示有意配合其政見將Under Armour 生產線搬回美國。
    美國製造其實有有極大潛力,當地不少城市因為未能追上產業改變而陷入破產困局,向來以生產汽車維生的底特律便是一例。由於日本汽車製造業崛起,錯失轉型機會的底特律年前破產,失業率高達19%,而類似城市在美國絕不少見。假如Under Armour 有能力於底特律(或其他類似城市)設廠並將其改造為成衣製造業之都,配合適合營銷策略來贏得美國人支持,絕對有機會走出有別於Adidas和Nike的第三條路。
    Nike 與Adidas長期佔據國際運動裝備市場,未來有機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嗎?全看人稱「第二個Nike」的Under Armour有沒有能力和戰意,逆轉身為Underdog的困境重身披上戰甲,返回運動場上與兩大龍頭奮力作戰了。
    原載於Sportsoho 運動版圖 119期 2018年12月號
    「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專題】時裝解構系列,帶你遊走不同時代的衣櫃,讓你讀懂華衣美服背後的歷史、文化和國際觀。衣服,從來不只是衣服那麼簡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REFRAC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