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艋舺貴陽街 老明玉香舖。薪火「香」傳,百年祈願

座落萬華貴陽街、西昌街交叉口,以製香、賣香陪艋舺走過一百五十年的老店 — 「老明玉香舖」,依舊默默堅守候在此,供給虔誠信眾值得信賴的薰香。第三代的頭家(台語:老闆)黃條原操著一口輪轉(台語:流利)的台語,帶著點見證滄海桑田後的自適與閒淡,娓娓道來老明玉創始至今的故事。然而了解過那一柱柱香製作工法的繁雜、用料的講究後,我們方才一窺老明玉香火不息的背後,承載著艋舺傳統信仰文化的堅定毅力。

第三代 黃條原

廟口扁擔撐起異地家業
店鋪式騎樓、古樸地紅磚建築、二樓木造窗框與造型典雅的靛色鐵欄杆,搭上銘黃為底的招牌,這是老明玉香鋪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空氣中飄來陣陣香燭味,霎時間予人一種光陰迴轉的錯覺。如今已傳到第四代經營的香舖,店內各式不同的香、香環、鞭炮和金紙同時映入眼簾,誰能想到這門生意初期竟是以扁擔開始的呢?
老明玉的創始人是老頭家黃條原的阿公,名為黃燦,店內線香紅澄澄的包裝上仍印有他的頭像,也表示著店家對先祖的懷念。黃條原說,在阿公之前,台南家中並不做香,也沒有開店,黃燦習得製香的方法後,輾轉來到台北艋舺。這裡從來就是北部廟宇最密集之地,自西園路口的天后宮(媽祖廟)開始,黃燦隻身挑著扁擔在各個廟口四處賣著包裝好的香。
附近西昌街過去曾有六、七間敬拜玄天上帝的上帝公廟,也開有許多竹竿店;這些竹竿來自宜蘭,和製香用的香桿子一樣以桂竹為原料,因此起初的製香工地就落腳在此,後來曾搬到龍山寺旁邊與店面一塊,如今工廠則遷移到板橋。
貴陽街素有「台北第一街」之稱,是台北發源最早的街市
直到黃條原的阿爸黃得意買下貴陽街這間店,老明玉香舖才真正於異鄉落定,在此生根。貴陽街素有「台北第一街」之稱,是台北發源最早的街市,地緣上也坐擁艋舺三大廟—龍山寺、青山宮與清水巖祖師廟。附近再加上天后宮和地藏王廟,都在老明玉香舖方圓三、四百公尺之內。

甘香、草香、中藥香
老明玉的香從第一代起始終堅持使用天然原料,根據黃條原說,各家製香的材料各有自己的配方,老明玉的配方是經阿公傳下來,基本包括川大黃、甘松、當歸等草藥,以及肉桂、川芎等香料,全是漢方中藥,再與木頭的氣味融合,完整的配方、比例及製法則屬秘方。
「時代改變了,現代人喜歡的味道也和以前不大一樣。」在阿公的配方中再加以改良,黃條原在當中加入較多甘草的甜香,因應當今香味的偏好。和如今常見化學原料製的香不同,中藥製的香沒有刺鼻的氣味,沉沉帶點草藥的香反而使人身心寧靜。
時代改變了,現代人喜歡的味道也和以前不大一樣。
製香的傳統工法繁複亦耗工,香桿包覆香粉的過程需要一再重複沾粉、曝曬、自然風乾,均勻上粉的技藝也須熟練多時才能真正上手。如今外邊多改以工廠化生產,簡化了製程的步驟,自然品質也受影響。老明玉現在則是採半手工生產,結合人工的紮實和機器壓製的堅固穩定。
店裡的香,有常見的線香、塔香—有圓錐形、金字塔或四角型,類似線香但沒有竹子桿的叫臥香,都是老明玉自己生產的。其他也販售拜拜用的金紙,則是批發進來的,黃條原說明金紙也有許多種類和習俗規範,一開始都是黃色,後來出現彩色樣式;而金紙上的咒語分為拜神和化給往生者的不同。經營香舖,對祭儀傳統禮俗自然也是聊若指掌,店舖傳承下來不只是產品,更是千年的文化遺產。
傳承下來不只是產品,更是千年的文化遺產。

裊裊升煙,守護老艋舺
現已七十多歲的黃條原從三十九歲起便自阿爸手中擔下這間店,他年輕記憶中的萬華既繁盛又樸實。「像以前貴陽街這邊就很熱鬧,以前下午時候五六點、六七點,天氣好我們就在門口放個椅仔跤(台語:小板凳),三輪車的椅仔跤,我們就在外面,暗時(台語:晚上)比較涼我們就拉個椅子在外面乘涼。」
一路見證萬華的發展與興衰,老頭家也不禁感嘆現時香火產業早已不若以往。「以前生意最好時是民國四、五十年的時候。」後來慢慢的沒落,拜拜的人減少,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政府帶頭提倡減香、減燒金紙,也是相當大的衝擊。萬華的大廟現在也減香、封香爐,雖然內部大多還是可以燒香,但量自然就減少許多。談起減香政策,老頭家不免有些冤枉地說道,真正的好香其實會讓空氣變得乾淨,大型的污染是來自汽車、汽油…傳統和現代環境衝突的兩難,在香火產業上尤為突顯。
我們的願望,隨著薰香青煙直達天庭
「這個香燒完之後,就是我的願望,我想跟神明說的話就是個煙。」燒香、點香的習俗由來已久,它不僅是人們與神祇溝通、傳遞人間信息的方法,這麼做的同時,人也在尋求內在心靈的平靜。或許在減香之餘,讓信眾能真正認識手中這一柱香,值得更好的品質、更有益身心的材料,使好香逐漸汰換掉劣質的產品,會是兼顧文化與環境,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吧。
問起有無試著為產品開發創新市場,黃條原僅是笑笑而未多言,對他們來說,堅守傳承的品質就是眼下最實際的出路。目前店內掌櫃已交給第四代的黃瓊儀接手,即便產業衰退,老明玉依舊維繫世代家業,繼續在老店裡用百年好香牽起信眾虔誠的信念,與在地大小廟宇,一同守護家鄉老艋舺。
本文引自:Accupass 生活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