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學校長 - 蘇仰志。你的孩子是「人」不是「你的」孩子

2018/12/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其實自己從小很乖,但當遇見人生中的關鍵時刻,最終還是會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出身台藝大美術系的蘇仰志回憶道,因為一次「意外」參加寫生比賽獲得金牌,還得到了一隻狗做為獎品,讓他大有成就感,從此愛上藝術。但從小學藝術的他卻一直被大人恐嚇「藝術家沒前途、會餓死!」,蘇仰志出身在一個中規中矩的家庭,爸爸是警察,媽媽是家庭主婦,原本對他從小學藝術不以為意,但到了大學也難免開始擔心。
「藝術家沒前途、會餓死」?
那時的蘇仰志成績還不差,考上了師範學院與台藝大,最後不顧家人反對選擇了藝術,差點鬧家庭革命,他當時對爸爸說:「去師院是教別人藝術,去藝術大學是要當藝術家。」爸爸聽到氣得斷絕與蘇仰志的所有金錢來源,但他不以為意,依然堅持著自己要走的路。
後來當了學生會長的他,在一次舉辦活動時邀請爸爸來,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開心地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並且好像有了一點點的成就,從那一刻就稍微釋懷了。因為東方的家庭,父子之間很少有交心的對話,一天晚上爸爸突然走進校長房間對他說:「有時候我蠻羨慕你的。你以為我想當警察嗎?要不是為了養你們我才不會為了五斗米折腰。」頓時校長的眼淚就落下,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因為我很怕自己老的時候,要跟自己的孫子說:『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早就….. 』」
因為我很怕自己老的時候,要跟自己的孫子說:「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早就….. 」
2016 雜學校主視覺

喚醒你心中的「三太子」

誰知,當年放棄教職選擇藝術的蘇仰志,如今竟峰迴路轉變成大家口中的「校長」,他說人生就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意外,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第二年的「雜學校」以前年的「不太乖」發想,將「三太子」作為主視覺。那時這麼一段文案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個三太子,挪吒出生便擁有三頭六臂、火焰槍、風火輪。但因為『體制教育』的關係,我們必須把火焰槍收進書包、將風火輪藏起來,強迫自己變成體制下的『好學生』」學生家長們感同身受,雜學校當年更創下了華山單入最高售票額。
人生就是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意外,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
跟不守紀律、什麽都不管的「不乖」不同,「不太乖」是不被社會的框架所侷限。我們常被制約,被社會期待要讀好書,當醫生、律師、公務員,然後我們便朝這這個方向去,如此在人生中載浮載沉。
在現有教育體制中常在教導我們「認知能力」,也就是知識。但通常能改變人一生的,反而是那些「非認知能力」:毅力、創造力、幽默感。這些能力必須創造一個環境,讓人透過不斷地嘗試才能從中領悟。而網路的普及也讓「認知能力」的教學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例如,芬蘭在三年前便宣布,學校不能教授所有在 Google 上搜尋得到的東西。
人應生而「雜學」不怕犯錯,時下流行的 AI 與人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不會出錯,但回顧歷史,有很多偉大的發明卻都是在不經意地犯錯與失誤下創造的?人類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力」,而這類藝術、人文資產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蘇仰志開玩笑地說:「電腦就不會創辦不太乖教育節呀!」
人類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力」,這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

「斜槓」與「雜學」有何不同?

「斜槓」一詞正在流行,問到前者與「雜學」有何不同,蘇仰志認為現在斜槓一詞有點被濫用,好像大家都沈浸在自我的斜槓之中,而出現了「標籤化」的現象,但真要講現在的人有誰不是斜槓?像小編這個新時代職業就是最佳的斜槓代表,要會行銷、剪輯、拍攝、修圖、文案、甚至還要兼做客服。
相比斜槓,雜學是一種持續自主學習、探索的過程或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標籤」。什麼是標籤?例如在以前常會聽到長輩說:「女生不念書就去洗頭,男生不唸書就去做黑手。」但蘇仰志就有一個朋友在做黑手,修理廠開得跟咖啡廳一樣,常常帶全家人出國玩,生活品質是很多「認真唸書」的上班族比不上的。
「修東西沒什麼不好,他從小就愛東修修西修修,做黑手又有什麼錯?這就是台灣人眼中的『標籤』。黨派分藍綠也是標籤,學歷也是標籤,但這些東西在未來其實並不太重要。當然我不否認學歷的價值,但在學歷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
在學歷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
2017年 雜學校包下整座華山
「雜學校」很喜歡與實驗教育合作,上次葉丙成老師辦了一場國中一年級的創業課程,讓小朋友知道創業有多麽辛苦。在過程中他們需要主動打電話給客戶,面對貨出不來、成本沒算好的壓力,如果賠本就只能把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賠,但這不就是創業嗎?蘇仰志說,這樣的學習效果可能會比坐在書桌前學習創業要好很多:有的孩子很適合學校體制,但有更多的孩子其實根本不適合。
「唐鳳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現在在學校,可能早就自殺了。他是極度聰明卻又敏感的孩子,曾在國小四年級時試圖自殺過兩次。往往他所思考的事物都早已超齡,後來跟大學數學系的學生一起算數學,這個孩子如果還待在舊有的教育體制,他不會是今天的唐鳳,而還有更多的孩子是這樣。」
有的孩子很適合學校體制,但有更多的孩子其實根本不適合。
校長自比為一枚幸運兒,生命中的意外,讓他走上美術這條路。以前學藝術的就常常被人標籤:「你學這要幹嘛?沒有用,好好念書!這能當飯吃嗎?」但很抱歉,這就是能當飯吃,校長說,現在他就在證明這點。台藝大是全世界最多不同系所的一間學校,有戲劇、廣電、舞蹈、電影,所有你想得到與藝術有關的戲都在裡面。我們學的東西,都會變成我們的涵養,就算沒用,那也是豐富我們的生命,幹嘛一定要有用?更何況大多數人的「有用」是在用過去的邏輯在判斷,未來還有很多未出現的職業等著我們去發掘!
Source by:公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而談到台灣近期火紅的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當中以多個面向探討在台灣社會、教育體制下,父母「過度的愛」束縛著孩子的靈魂。校長對此也有深刻的感受:「為什麼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是『人』是個有自由思想的獨立個體,不屬於家長,更不是家長拿來達成未竟之志的工具。所以家長必須 follow 小孩的自由意志,是引導不是強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是「人」
回到前面的論點,「非認知能力」需要的是環境,環境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生物多樣性」,多樣性造就了生態的平衡。反觀人類社會,在工業革命後的教育體制下不尊重個體的生物多樣性,只注重效能。在上位有錢有權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成為生產機器中的一顆螺絲,好好的待在那,安份守己地做好一件事就好,才能讓他們的賺錢機器妥善運行。
此次雜學展邀請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孔雀、必須過動》編劇,夏康真參與講座。/ Source by:雜學展,PC:莊永鴻
但時代不一樣了,再加上台灣夠民主,尊重個體發展,其實我們很有機會在教育上做出改變。美國的「民主教育聯盟」靚過,在體制外的學校,台灣永遠是裡面最多的。「四年來我接觸了台灣一千多個教育創新團隊,去哪個國家能找到這麼多?」
校長當初舉辦「不太乖教育節」是因為覺得台灣教育很爛,但策展後受邀到各國,才在他們的眼中看到自己,原來我們這麼強!「我覺得台灣的教育在未來將是國家的亮點,甚至可以向國際輸出,為這片土地長了很多很細膩且多元的東西,到了別的土地不見得長得出來。」
但台灣的教育固然多元,卻有愛掌控小孩的父母,壓迫著孩子往他們認為該走的路徑走。「父母必須得學習改變,雖然很難,像我自己有時也會突然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怎麼突然變成那種很撈叨的父母。」
「小孩不讀書沒關係,但你必須告訴我你喜歡什麼?你的志向與熱情在哪?如果還不知道那就去探索吧!大膽嘗試,永不設限!這樣你才會長大!」

大膽嘗試,永不設限!

現在的人很少探索自己,但基因影響著未來的我們5-6成。「叫一隻魚爬樹是非常怪的一件事,但往往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隻魚,我每天在爬樹因為大家告訴我爬樹是對的,你不覺得很可憐嗎?」把自己丟到不同領域,就會知道哪些東西適合自己、自己喜不喜歡。
根據教育部統計,現在有不少超會讀書的博士都找不到工作,這就像賭博時把所有賭注都壓在同一件事上,賠率很高,但要多久才會翻身?雖然不能說這是錯的,但蘇仰志覺得我們應該要與時俱進,雜學校就是在創造這樣的環境,讓這些非典型、有趣的東西聚在一起。
「雜學」是運用環境將教育體現生活中,未來蘇仰志更預計成立實體學校,顛覆以往大眾對學校的印象,甚至將這樣的模式複製到不同城市。如果說校長的粉絲都是他的學生,那雜學校就是全台灣最大的學校了,十萬個人一起改變思維,台灣教育就有可能被改變!
本文引自:Accupass 生活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ccupass 生活誌
Accupass 生活誌
生活誌,一個專注於「探索生活」的部落格。跟著我們一起參與精彩活動,認識各路同好、發現生活的各種樣貌。誰說生活只能朝九晚五、一成不變?你的精彩故事,由此刻開始創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