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咖啡不就是把水倒進去? 很難嗎?

手沖咖啡不就是把水倒進去? 很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手沖咖啡的手法到底會不會影響咖啡風味呢?這個假期實驗後,可以用力告訴各位,在水溫不變、水量不變、研磨度不變、咖啡豆不變、濾杯濾紙不變、甚至手沖時間也不變固參數狀態下,光是手法的變動,就可以讓咖啡從風華絕代變成味同嚼蠟。

所謂「是非總為多開口,難喝總因手賤多」

一臉懵逼 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當初驚艷的肯亞會這麼難喝

一臉懵逼 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當初驚艷的肯亞會這麼難喝

過年九天假喝了十家咖啡,觀摩不同的注水方式,其中河野式中段以中量水柱大膽繞圈,後段以大注水,讓泡沫和多餘物質懸浮表面避免溶入的手法讓我覺得頗可參酌,於是就拿來改良一下用在自己平日的沖煮上。

學功夫學個半弔子果然問題很大。

過去都是用細水注一路到底,這次融入河野式,悶蒸後先用大水柱建立粉牆,再用細水柱緩慢注水,下場是得出一杯寡淡無味,酸感不足,沒有韻味的咖啡,我幾乎都聽到Nearly Coffee的 肯亞涅里咖啡豆在暗自啜泣啊。


avatar-img
咖啡癮士的沙龍
128會員
149內容數
分享咖啡知識 跑咖啡店經驗 各種咖啡器材的使用和心得 對咖啡豆的品嚐 以及各種咖啡展覽的第一手情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咖啡癮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