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倒计时:上海15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最后的学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 | 阿七
今年,上海非沪籍学生一年级入学办理将在8月10日结束。然而,上海青浦区的所有农民工子女学校(官方现称“纳民学校”)在7月就会正式关停。关停之后,区教委将安排符合条件的孩子们到公办小学就读。
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有的学校现学生总数甚至不过百人。这批农民工子女学校关停似乎是理所当然。不过,我们需要清楚,在入学门槛提高的大背景下,下降的只是符合条件的孩子数量,需要在上海上学的孩子仍不少。
“民办学校信息地图”,目前全国只有上海市推出这一电子地图。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到上海市民办学校校名、举办者、办学内容等信息。可惜的是,或许对不少家长来说更重要的学校联系方式信息,这份地图却没有。
青浦区是上海市15个区中最西边的一个。上海市民办学校信息地图上,青浦区有15所“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根据地图信息,它们的办学许可证都将在2018年6月30日到期。NGOCN了解到,这一天也将会是学校的最后一天。今后,这15所学校都要关停。学生会被安排进入公办学校。
关停的消息是校长们从教委口中得知的。这15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
“青浦区是走得比较快的。”上海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周纪平跟NGOCN说。目前,上海各区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在逐渐下降。周纪平说:“我预计到2020年,上海就只有50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左右。
上海青浦联合民办小学的安全警示
被“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从纳民那天开始,我就知道会有这样一天。”将要关停青浦联合民办小学校长马思国告诉NGOCN。他口中的“纳民”,指的是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在2010年底前关闭所有中心城区农民工子女学校,郊区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一部分关停,其他的以“政府委托办学”的形式全部纳入民办教育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户籍的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上学最大的阻碍。“三年行动”目的在于“大力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权益”。
在马思国看来,“纳民”之后,他的身份就从学校的举办者变成了委托办学者。此后,学校的硬件以及教师、安保等纳入政府统筹的范围。学校的经济主要来源变成了政府提供的生均经费补贴。
三年行动计划相关信息截图
上海市教委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投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扶持资金”达到2.8亿元,约占民办教育政府专项资金51.2%。
根据官方数据,2010年底,上海市一共审批通过、纳入到民办教育管理体系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有162所。此后,这162所学校有了另外一个称呼——纳民学校。
上海市这个举措被外界看来是解决流动儿童上学问题的创新尝试。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为探究“纳民”对流动儿童受教育情况影响,曾对上海20所学校,近30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研。
他们调研发现,“纳民”后,农民工子女学校具有六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比例超过了50%;2010年时近80%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月收入低于3000元,到2012年超过半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收入超过3000元(2010年近八成民办学校教师收入低于3000元);另外,家长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评价整体提高了。
2008年至2013年,有媒体把此时的上海称为流动儿童教育“福地”。
2018年上海招生政策官网截图
被“撵走”的外地人
好景不长。青浦联合民办小学的侯老师告诉NGOCN,学校在2009年被纳入政府管理后至2013年,学校每年都有700-800名学生。2014年前后,上海市出台“控人”的举措后,学校9月开学时学生人数降到了500左右。此后学生人数逐年下降,2017年9月开学时候,青浦联合民办学校学生仅有100多人。
对比上海市教委2007年后每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入学招生工作指导意见》,2011年,即“三年计划”后第一年,意见中开始强调“有效的居住证件、务工证明”——无论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读书,学生以及其父母均需要有居住证;父母一方有1年或以上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当时上海实行的是《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申请居住证的条件仅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以不改变其户籍或者国籍的形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相对于后来的门槛来说,这并不高。
2013年7月1日,上海市开始实施《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申请条件变成了“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
上海青浦区育才民办学校去年7月份已被拆
看似合理简单的要求却成为了不少人的拦路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曾撰文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基于各方面的考虑,租赁住房群体的房东往往不愿意配合租客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于是这部分群体尽管有“合法稳定居住”,也无法获得住所证明。
根据自2013年《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实施后首次公布申领居住证的数据,截止2014年8月初,上海全市现有非当地户籍人口1100.09万人。其中未办证者达到536.93万人,接近一半。
没有居住证,非沪籍孩子要在上海接收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办法。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父母一方属于“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且连续3年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情况的,其子女有机会在上海接收义务教育。
灵活就业证明是上海市在2013年3月出台的政策。然而,灵活就业证明也并不好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媛媛告诉NGOCN:“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办到。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业劳动的、家政行业的等几类情况才可以办到。”根据资料,2018年上海扩大了灵活就业证明办理范围人群,但也仅有五类而已。
“这一下,学校的生源减少了。而民办学校的收入是按照学生人头来的算的。生源少了之后,从政府那取到的补贴就很少。”陈媛媛说。
这批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源的减少除了入学门槛提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父母在上海越来越难待下去了。一位安徽家长对NGOCN说:“厂房拆,小孩又在这里读不了书,肯定都要走啊。”
新闻截图
她所说的“厂房拆”指的是上海自2015年开始的“五违四必”运动。“五违”分别是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公开报道显示,从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底,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1.5亿多平方米。
在青浦区华新镇2017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会议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胡永青曾强调“将‘五违四必’工作纳入到随迁子女招生工作中,对审核不通过的采取一票否决制”。
NGOCN也留意到,在华新镇的杨家庄村电子宣传栏循环播放着一段“五违四必”运动宣传视频。上面有一句话:“大量流动人口群组聚集,造成治安形势不乐观。”
一位家长说道:“现在都被撵走了”。
如无特别说明,照片拍摄均为阿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GOC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河南周口以“卫片执法、拆违复耕”为名发起整改行动,四五个月内50余所民办学校被强拆。 今年4月起,有民办幼儿园负责人起诉政府强拆行为。我们继续跟进该事发展。
一个月前,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黄庄学校刚刚庆祝了它的20周年,新闻稿上说:“黄庄学校已经是北京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打工子弟学校。”然而,在这二十周年刚度过的时刻,它或将遭遇被拆的命运。我们整理了黄庄学校近些年的经历波折,并尝试展望未卜的前途。
早前,NGOCN曾报道过河南周口50余民办学校被拆一事。今天早上九点,河南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办幼儿园被强拆”案。该案起诉人,被拆幼儿园举办者李亚芳诉求政府撤回强拆公告。
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河南周口以“卫片执法、拆违复耕”为名发起整改行动,四五个月内50余所民办学校被强拆,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所谓“卫片执法”就是国土部门据此核查卫片反应的变化图斑,查处违法用地。
作者 | 捞面 从18年十一月初的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开始,到月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每个事件都关乎着我们的情感、利益,我们就在这种愤怒、焦灼中循环着。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艰难”的十一月
九月是學校的新學期,從開學第一課到各地的安全問題,18年9月的校園格外受關注,疫苗安全和性騷擾事件在上一波熱點過後,依然有新進展,網絡管控力度仍在加強,鳳凰新聞客戶端App停更整改。
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河南周口以“卫片执法、拆违复耕”为名发起整改行动,四五个月内50余所民办学校被强拆。 今年4月起,有民办幼儿园负责人起诉政府强拆行为。我们继续跟进该事发展。
一个月前,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黄庄学校刚刚庆祝了它的20周年,新闻稿上说:“黄庄学校已经是北京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打工子弟学校。”然而,在这二十周年刚度过的时刻,它或将遭遇被拆的命运。我们整理了黄庄学校近些年的经历波折,并尝试展望未卜的前途。
早前,NGOCN曾报道过河南周口50余民办学校被拆一事。今天早上九点,河南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办幼儿园被强拆”案。该案起诉人,被拆幼儿园举办者李亚芳诉求政府撤回强拆公告。
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河南周口以“卫片执法、拆违复耕”为名发起整改行动,四五个月内50余所民办学校被强拆,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所谓“卫片执法”就是国土部门据此核查卫片反应的变化图斑,查处违法用地。
作者 | 捞面 从18年十一月初的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开始,到月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每个事件都关乎着我们的情感、利益,我们就在这种愤怒、焦灼中循环着。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艰难”的十一月
九月是學校的新學期,從開學第一課到各地的安全問題,18年9月的校園格外受關注,疫苗安全和性騷擾事件在上一波熱點過後,依然有新進展,網絡管控力度仍在加強,鳳凰新聞客戶端App停更整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2023潭墘給縣府「嗑」掉後,大城鄉實質所剩的國小只剩三所,雖然縣府信誓旦旦廢校不廢村,但是可想這是個惡性的循環,即便有年輕人想回鄉,他的小孩也勢必面臨需要跋涉千里交通往返的窘境。 莫小看這四年廢三校的進猛果決,實在非可小覷,廢校的幾所學校附近小村,現在幾乎是是瀕於廢村的情況,走訪該地區,幾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學校在民權東路旁,對面就是松山機場。校地近2.5公頃,很大很廣,後腹地就是民生社區,所以娃口仍然維持千四百人,規模51班的大校。 綜觀泛民生社區的大街廓看,這區域人口一直維持穩定,區內民族、民權、民生、健康等校,都是大班大校的規模;唯有路北的三民國小,因為路北社區規模小,娃口自然也少。 ..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政府提供各公務,教育機關之短期工作職缺,讓失業中或二度就業之中老年可以獲得就業機會,降低因經濟關係而影響其生活。 提供職缺的機構有市政府各局處,區公所,衛生局所,警察局,清潔隊,各學校等。 本專案工作津貼核給每人每小時基本工資176元,每月最高核給80小時,每人最長以960小時為限。
Thumbnail
作為天龍國人口外溢區,新店土地面積大、人口也多,一共有14所公立和1所高收費的私小,北新小是其中班級、學生數最大的,80多班超過2千娃口,娃口昌盛;2.5公頃數字看起來大,其實配合這樣的娃口,算是擁擠。 另外一所也是同等級規模的是安坑小,不過安坑地區不意外,這區是近年新開發,外來移民眾多,在新店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2023潭墘給縣府「嗑」掉後,大城鄉實質所剩的國小只剩三所,雖然縣府信誓旦旦廢校不廢村,但是可想這是個惡性的循環,即便有年輕人想回鄉,他的小孩也勢必面臨需要跋涉千里交通往返的窘境。 莫小看這四年廢三校的進猛果決,實在非可小覷,廢校的幾所學校附近小村,現在幾乎是是瀕於廢村的情況,走訪該地區,幾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學校在民權東路旁,對面就是松山機場。校地近2.5公頃,很大很廣,後腹地就是民生社區,所以娃口仍然維持千四百人,規模51班的大校。 綜觀泛民生社區的大街廓看,這區域人口一直維持穩定,區內民族、民權、民生、健康等校,都是大班大校的規模;唯有路北的三民國小,因為路北社區規模小,娃口自然也少。 ..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政府提供各公務,教育機關之短期工作職缺,讓失業中或二度就業之中老年可以獲得就業機會,降低因經濟關係而影響其生活。 提供職缺的機構有市政府各局處,區公所,衛生局所,警察局,清潔隊,各學校等。 本專案工作津貼核給每人每小時基本工資176元,每月最高核給80小時,每人最長以960小時為限。
Thumbnail
作為天龍國人口外溢區,新店土地面積大、人口也多,一共有14所公立和1所高收費的私小,北新小是其中班級、學生數最大的,80多班超過2千娃口,娃口昌盛;2.5公頃數字看起來大,其實配合這樣的娃口,算是擁擠。 另外一所也是同等級規模的是安坑小,不過安坑地區不意外,這區是近年新開發,外來移民眾多,在新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