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想像中的圖書館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圖書館,就像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間想像的咖啡館。若非嗜咖啡者,當成茶館也無不可。桃花源今日依舊在,只是改換不同形式。
      也或許就產生了另一種等式:之所以會有一間想像中的圖書館,自然是有被閱讀的慾望。自身成了一本,或是多本的書籍,或想或不願地被人解開潛藏於書中的祕密。
      如果面對書寫是誠實的,那麼必定有些無法隱藏的事實會顯於其中,正如易卜生所說:「寫作是坐著審判自己。」
      既是如此,又想被閱讀什麼?又想被了解什麼?為何會希望能化身為吟遊詩人,彈唱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這些故事如果各自有各自的靈魂,那麼這些靈魂被創造出來的意義又是什麼?
      是否就成了靈魂的聚合體,這些則是思維的碎片,靈魂幻化成文字,彰顯了書寫者所欲傳達的意念?
      如果是一座圖書館,那麼在這間圖書館的館藏又會是怎樣的書籍?進來就可以找到的是怎樣的訊息?或者是迷宮圖書館,要耗費許多的心思解開許多的謎題打倒許多的魔物突破許多的關卡才能找到最深處所隱藏的寶藏?
      一直很喜歡山形石雄所寫的《戰鬥司書》。靈魂成了書籍這個意象非常吸引人,某方面來說寫作者將自身的精神或思想投注於文字也是化身成「書」的一種形式。
      語言文字會被誤讀,會被利用,更容易被扭曲,所以在故事中相互爭奪「書」這件事也成了一種意象。作者已死,死了的人更難為自己辯解:「亂講!才不是這個意思呢!你們都搞錯了啦!吼!不懂不要亂說啦!」解讀權在別人手上,死就死得更透澈一點,看是要成為選擇題是非題填充題甚至是引導武裝革命都無法置喙。
      今日坐下,想對話的是哪一個靈魂?那座潛藏於心的圖書館,又將呈現何種樣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