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東坡詞(09) - 送別陳襄

前情提要 上一篇敘述了杭州太守陳襄與東坡間的情誼,熙寧七年朝廷讓陳襄與應天府楊繪(字元素)互調,隨著離別的時間越來越近,東坡內在的情緒也漸漸無法壓抑,在作品裡展現了故鄉之思、羈旅之情、朋友之誼與年華之逝的感嘆
東坡從常潤巡縣歸來後,送舊迎新,自然有許多宴會,而杭州的政治氣氛不同於汴京,這裡似乎是反對新法的大本營,東坡通判任上的兩位知州陳襄與楊繪,都是因批評新法被迫離開朝廷,而輾轉來到杭州的,而鄰近州縣亦多同道中人,杭州等地對他們來說,都是暫時棲身之所。平時同遊唱和,互相慰勉,一旦離別,則倍感哀傷,頓生天涯淪落之感
隨著知州陳襄離杭的日子越來越近,餞別的宴會也越來越頻繁,以下三首都是東坡送別述古的詞,這些地點都是以前一起遊歷的地方。東坡本來多情,喜聚不喜散,面對自己敬重的長官即將離去,心中的惆悵與不捨,便透過詞篇汨(ㄩˋ)汨而洩。
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
《江城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創近孤山。曲闌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ㄓㄠˋ)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本首詞是東坡藉官妓的口吻寫出自己內心的情懷。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 「翠蛾」,即蛾眉,指官妓。 「黛」,一種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這裡指眉。 「羞黛」,為眉目含羞之態。 「霜紈」,潔白如霜的圓扇。 她因這次離別而傷心流淚,怕人知道而被取笑,於是用紈扇掩面而偷偷流淚。
「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 官妓喝完了一杯酒,強制住眼淚,壓抑著情感,唱起《陽關曲》。 《陽關曲》即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入樂府後所稱,亦名《渭城曲》,用於送別場合。
「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漫」,隨意。 這次陳襄調應天府任知州,應天府為北宋之「南京」,亦可稱「帝城」。 不要認為帝城雖然有如天遠,但此別後見天容易,再見太守卻不易了。
可知東坡對離情的不捨,下次再見不知是何時了。下片寫相思之情。
「畫堂新創近孤山。曲闌干,為誰安」 「畫堂」,指孤山寺內與竹閣相連接的柏堂。 東坡有詩《孤山二詠(並引)》:「孤山有陳時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誌詮作堂於其側,名之曰柏堂。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屬余作二詩以記之。」
柏堂在陳襄任內建造完成,因此稱「新創」。此宴別陳襄,自有物是人非之感
「曲闌干,為誰安」,彎彎曲曲的欄杆,不知道是為誰安置的。
「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 陳襄夏天離杭,再次看到落花飛絮時,已經是明年春天的事了。可是明年將無法歡聚在一起了。
「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棹」,划船。 想像明年春天,駕著小船在西湖尋覓往日遊歷的蹤跡,不知道哪裡可以問到你的消息?卻只能看到水天相連。
表達出景色依舊,人事已非之感。

《菩薩蠻 西湖送述古》 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 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
「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 「蕭蕭」,形容風雨。 「使君」,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這裡借指送別的對象陳襄。 西湖上吹著秋風且下著雨,太守你已經準備離開杭州,但又留下來多陪我們幾天。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 「漫」,徒然。 「朝」,早晨 縱使今日我把你留下,但明日你依舊得離去,那種別離所累積的情緒,更讓人無法承受。
下片藉佳人與百姓之淚再寫離情。
「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 「佳人」,美女,指官妓。 官妓們無限的淚水,都灑向長江水。
「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 「斂雙蛾」,即皺眉,此處指流淚。 「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別陳襄的杭州百姓。
妳們(指官妓)還是收住淚水吧,看看站立在大路兩旁的杭州百姓,他們哭得比你們還要傷心呢!
從本篇的作品《江城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與《菩薩蠻 西湖送述古》,東坡都是藉他人的口吻表達自己的情懷,場景從一個人擴大到整個杭州百姓的淚水,可知東坡內心是非常激切的。但此時東坡還是壓抑著情緒,不是以第一人稱道出自我內心的真實情緒。當陳襄真的啟程離杭,東坡送了一程,又送一程,一直送到臨平吿別,離情別緒,心裡無限的空虛落寞,此刻東坡再也無法掩飾自己,過去累積的情感終於潰堤!作《南鄉子》詞。

《南鄉子 送述古》 回首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東坡前後共寫了六首詞送別陳襄,這首《南鄉子》作於八月中旬,是最後的一首。東坡送陳襄至臨平, 此地一別,後會難期,心中的離愁無法化解。
上片寫出城送別的情景。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東坡一路相送來到臨平,回首遠處,群山環繞,隱約間只看到遠遠的城郭,早已看不見城中居民了。
山之亂,暗喻面對離別時混亂的情緒;見城而不見人,反映了與人遠隔的落寞心境。 這裡曾是陳襄管轄之地,但轉身一去後,便只能成追憶了。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臨平山」,在杭州東北五十四里處,上有塔,下臨湖。 「亭亭」,聳立的樣子。 東坡沒正面寫相送之情,而以臨平山上塔來映襯。此塔立於山上,見證了人間離合,卻始終不為所動。但人能夠這樣嗎?故用「誰似」。東坡此語,表達了自己內心難以解脫的深悲,畢竟人非古塔,塔無情,人卻有情,面對送往迎來之事,豈能無動於衷
上片以建築之漠然,對照人情的無奈,作者似壓抑著情緒,不就自己送別述古之事直接流露心聲。
然而 ,「迎客西來送客行」難道不會引起東坡客中送客的悲感嗎?之前幾首送別述古的詞,都用間接言情的手法,但到寫作此詞時,知道不知何日能在相見,心情到了臨界點,那些壓抑的情緒,在詞的下片充分發洩了出來。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送別了述古後,回家的路上,面對淒清的景象,帶著落寞的心情,也終夜難以入眠。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熒熒」,形容燈光微弱。 獨自面對微弱的燈光,一直到天亮,整夜的雨都停了,但淚水卻流也流不盡。
作者用誇飾,寫出了惜別的深情。 這首詞以塔的無情反襯人的多情,以幽微的殘燈,烘托淒然的心境,以雨停對照淚不止,由景及情,委婉動人,表達了友情的深篤誠摯。
更值得注意的是,東坡詞很少直接言情,而在這首詞中卻激發出「淚」來,這可說是東坡詞的一大突破。 況周頤《蕙風詞話》:「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東坡藉詞體寫出了一己的哀愁,也為自己的抒情文學掀開了新的一頁。從此,東坡詞不只是應合場景寫作的歌詞,更是可直抒胸臆的抒情詩了。
東坡三年任期即將屆滿,因弟弟子由在濟南,所以上書朝廷,請求派個山東的差使,熙寧七年九月,告下:「蘇軾以太常博士直史館權知密卅軍州事」。東坡如願以償,到任謝表中,有「請郡東方,攜孥上國,自惟何幸,動獲所求」的感激之辭。
從應天府任上調來杭州的楊繪,字元素,四川綿竹人,神宗朝為御史中丞,極得皇上眷顧,將有大用,與滕元發二人聯合攻擊宰相曾公亮,因事機不密,公亮上章先辯,神宗自此不悅,後又因新法,被曾布責難,遭外放。
熙寧七年七月,楊繪到任,而東坡九月又將去杭州赴密,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在這個短短的時間內,遊宴不絕,楊太守又一再餞別於中和堂和湖上,因此「東坡樂府」中有一連串和楊元素的歌詞,我們將於下篇介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