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許多新零售的課跟話題一直出來,所以今天就來說說這本書~
在談這本書時,我們先有一個概念,就是
新零售並非全新的概念,而是數據、科技、雲端等科技變化帶來的消費轉型。
而這個消費轉型,他其實說穿了就是線上跟線下的整合,看到這裡,一定又會說那不就是O2O囉~
其實也並不是那麼簡單,而是
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
因此,我們先稍微整理一下,就是 以 消費者體驗為主,輔以數據、科技、雲端等來進行原本的消費行為引導
有了以上幾個重點概念後,我們在了解一下,以下2個名詞:
1.Social(社交)、Local(在地)、Mobile(行動)組成熱門討論的新名詞「SoLoMo」,也就是「在地化的行動社交活動」。「打卡」就是SoLoMo的具體表現。
2.O2M(Online to Mobile)模式和O2O (Online to Offline)的不同,在於指出傳統網路向行動網路轉化、牽引的過程,還指出逆向的流轉過程,也就是從行動手機端,可將用戶帶往線上。也是O2O的2.0版本,具體作法是除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外,還延伸突破自有通路限制,滲透到超商和其他電子商務平台。
至此,開始正式介紹這本書,這本書的核心原則其實就是在告訴大家,如何讓消費者 知道-找到-買到-得到
知道=消費者從網路上得到該商品訊息,而這訊息就是由商家所釋放的資訊或者是其他買家的購買經驗
找到=接著消費者會開始進行,網路上的價格比價以及可購買到該商品的任何地點,如購物網站、實體店等
買到=然後消費者依據所得到的資料,在網路上或商家進行最優惠的購買行為
得到=最後,消費者得到了該商品,並且在這過程中體驗了購買的體驗,因此在這階段,物流的體驗以及售後的服務是最為重要的
簡略的將這流程敘述後,我們在從四個構面分析消費者購物方式的改變 (1)靠網路發現新商品 (2)消費過程非常依賴行動裝置 (3)喜歡在社群媒體發表評價 (4)個人化體驗決定再回購與否
由上四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再來探討一件事,就是具體上要怎麼做。知道,是整個流程的源頭,因此要如何讓消費者知道產品,就要靠接下來談的 多觸點的口碑 多(全)觸點:不放過任何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 因應全通路銷售也出現「全觸點」的行銷推廣概念,全觸點跟過去的行銷概念最主要差異在於「行銷推廣工具」和「溝通方式」的改變!
因此品牌主和賣家要如何因應全通路和全觸點的趨勢呢? 1.活用跨螢大數據: 如,超級商城的商店經營儀表板或 eBay 所推出的 Terapeak,能讓賣家看到相關產品的總交易量、熱門商品的銷售量、平均成交價格、上架時間,甚至是近期最熱門的關鍵字,協助賣家做銷售判斷。
2.善用平台強勢曝光的行銷機會 異業結合、點數回饋的利多策略,增加跟消費者互動的時間點,讓消費過程中不僅有銷售和交易,還有更多形式的互動全通路零售有別於傳統零售,「多重銷售管道」、「消費決策模式差異」就是它最大的特色,也因為銷售通路改變,影響消費者的思考與決策,但這些改變並非捉摸不定的,透過消費者興趣喜好與搜尋行為,足以洞察消費族群,甚至是個體的清晰輪廓。
再來,我們談談消費者行為的AIDA法則
AIDA公式(AIDA Formula) 潛在消費者從接觸商品資訊(如廣告﹑型錄……等)開始﹐一直到完成商品消費行為(購買)的幾個步驟﹕
「認知」(Awareness) 第一個A是「認知」(Awareness﹐也有人說是Attention)﹐指的是消費者經由廣告的閱聽﹐逐漸對產品或品牌認識了解﹐也許是一 個聳動的標題﹐或者是一連串的促銷活動﹐吸引目標族群中大多數閱聽人的注意﹔諸如「知識使你更有魅力」﹑「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等﹐都是強化消費者品牌認知的廣告。
「興趣」(Interest) 第二個I是「興趣」(Interest)﹐閱聽人注意到廣告主所傳達的訊息之後﹐對產品或品牌產生興趣。通常興趣的產生是由於廣告主提供某種「改善生活的利益」(Benefit)所致﹐比方說﹕「漢堡買一送 一」﹑「四星期就可以使皮膚變得更白」等等。千萬別忘了﹐消費者購買的是「利益」﹐而非「特色」(Feature)﹗
「慾望」(Desire) 第三個D是「慾望」(Desire)﹐消費者對廣告主所提供的「利益」如果有「擋不住的感覺」﹐就會產生擁有該項產品的「慾望」﹔也就是一種將產品「據為己有」的企求。「興趣」與「慾望」有時只是一 線之隔﹐如果掌握住消費者發生「興趣」的一剎那﹐使之轉化為「 慾望」﹐廣告就成功了大半。
「行動」(Action) 最後一個A是「行動」(Action)﹐「行動」是整個廣告行銷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潛在消費者對產品或品牌﹐縱使有了「認知」﹑ 「興趣」﹑與「慾望」﹐到最後卻沒有任何消費行為﹐對廣告主而 言﹐可以說是白忙一場。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動」起﹐才是所有 廣告要追求的最終目的。
零售4.0顛覆了AIDA決策模式,當消費者注意到品牌,對其產品產生興趣,消費者會花一點時間搜索相關評價與資訊,作為採取行動的參考依據,直到購買使用後,消費者也更願意在社群上互動分享;這一連串的消費決策,相較於過去複雜,但也因為如此,消費者所留下的足跡,讓品牌能更清楚的知道消費族群的偏好。
了解了AIDA跟零售4.0改變的地方後,我們接著就要了解全通路的特性。 在全通路的特性上,消費者可以透過多種通路與品牌互動/購物,且在購買決策流程中,消費者不再專注於單一通路,而是會在多種通路間交錯、激盪。此外,消費者更依賴社群媒體蒐集、交換或表達意見進行社交式購物。
因此 1.消費者不管透過什麼管道,都要感受到與「同一個」品牌互動
2.不管消費者選擇什麼流程,企業都必須能最快速的回應顧客需求 品牌在規劃與消費者互動的每個接觸點,都應滿足策略一致性及執行一致性,並且在訊息設計時,能在滿足核心訊息下,追求同中求異。讓消費者不管透過何種通路管道,都能夠感受到與同一個品牌互動,同時擁有多元且豐富的體驗。
策略一致性(Strategic consistency) :核心訊息與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一致
執行一致性(Executional consistency):訊息滿足"one voice one look",品牌訊息在主視覺、調性等元素要一致
為了讓消費者順暢的享受消費體驗,品牌後端管理,在物流、資訊流和金流的供應鏈整合必須能支應: 1.保持各通路提供的所有商品資訊一致(包括線上/線下、所有通路/接觸點發布的任何品牌相關資訊) 2.線上註冊的會員資訊應同步至線上/線下通路門市,讓會員無論透過何種通路進行消費流程體驗,都能暢通,並享有一致的服務(企業能隨時記錄會員行為資訊,進行分析管理) 3.零售商針對不同通路都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務(支付方式多元、線上/線下/行動支付) 4.庫存/物流系統整合,實現所有通路庫存共用,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購物,並且也都能收貨
零售行業應該從哪些小的方向入手呢? 1.經營好你的口碑!我覺得有一句話,是零售行業者應當牢記於心的
「在今天,購買結束才是行銷的開始!」
很多品牌的發展必然需要在粉絲經濟中崛起。
2.提供走在消費者前面的“超預期”體驗!移動互聯網的實質,就是實現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接觸的最大化廣度和深度,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很自然地,將提供走在消費者前面的「超預期」體驗!
3.使觸點數量不斷增多,不斷強化觸及深度和互動性。圍繞一個消費者,整合線上線下各種資源,打通和他接觸的N種觸點,為他提供n種無差別一致性的服務,這就是所謂的「全管道1+N+n」模式。所謂「打通」,一是打通多種購買管道,把產品推送給消費者;二是打通多種新型媒介通道,把資訊推送到消費者面前。
最後,在本書的後幾章,有提到關於會員以及物流的注意事項
而這裡,就先暫且打住,讓各位去看看這書裡的介紹囉~
雖然本書有寫到許多的案例,但那是以中國的商家及環境為案例
所以,在這就不一一敘述。
而這本書,為了感謝大家看完~
所以,我覺得要搭配,這份整理出的 一起服用,比較能幫助大家,清楚了解具體上的新零售操作手法
以上,是小小心得與筆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