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9/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的腦子不是你的腦子

      世界在歷經社群網站幾次重大的輿論惡戰後,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社群網站上,「同溫層」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不少人在發現了社群網站中的「同溫層」後,都想打破這種現象,希望至少讓社群網站,成為不同意見得以相互對話的平台。
      問題是,可能嗎?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能夠得到的答案很簡單,就是「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簡而言之,熱衷在社群網站上不斷挑戰不同於自己的意見,而且還喜歡到處引戰的用戶,他本身就只想著以辯贏別人為樂,本來就不存在有要與不同意見者交流的想法。因此,所謂的「讓不同意見相互對話」,可能在社群網站剛始出現,大家都還不熟悉的時候,會對它有這種玫瑰色的幻想;但現在滿大街都是社群網站粉絲團行銷能手了,大家可以問問這些所謂的社群行銷達人,同溫層到底是要打破,還是要利用?相信十個有十個都會說:要利用,怎麼能打破?又怎麼會打得破呢?主要就是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分派系;不但實際的世界如此,由人所構成的虛擬世界,亦復如是。所以,我們需要先瞭解的一件事就是:網路的同溫層是必定會出現的現象,也是不可能打得破的,我們只能利用它,無法消融它。
      然而,進一步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同溫層」的現象呢?原因很簡單: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世界進入網路時代後,資訊大爆炸,想要知道什麼東西,手機上查一查就可以發現了,這造成了三個主要的不幸後果:第一是我們把零碎的「資訊」,與整合性的「知識」給搞混了;第二個則是我們常常拿著似是而非的破碎資訊,大放厥詞,自以為什麼都懂,但是卻忘了:就算是資訊,也是需要整合的;並且,資訊也不能夠隨意地「去脈絡化」,也就是抽離出它本來所存在的環境,去讓人隨便去利用它來斷章取義,為己所用。第三,跟交男女朋友一樣,太容易得手的,我們就不會過於珍惜它。我們對資訊信手拈來的結果,就使得我們對自己過度膨脹,自以為是,而變得不再尊重需要長期累積,綜合使用的長期知識。簡而言之,就是每個人拿到了片斷的資訊,就自以為是專家,都可以上網夸夸其談,這就是為什麼造成現在社群網站上看起來群魔亂舞的原因。
      其實,從學理上也可以支持我們的這種觀察,例如法國知名哲學家傅柯所做的「知識的考掘」研究,他所要指出的,就是人們自以為是自己去瞭解的知識,其實並不真的是自己花時間去瞭解的,而是透過這個社會代代相傳下來的。所以,從一個社會中,人們對於某些現象的固定反應,就可以瞭解到:你以為你所知道的東西,都是你自己去瞭解的;其實不是,而是你透過這個社會上各種管道去加諸你的頭腦裡,而讓你誤以為是你自己知道的。
      實證性的傳播研究也支持了這樣的看法,例如:一個人對社會現象的理解,並不在於他自己所知所得,這種理解,可能會來自於家庭的傳承。或許有人會說:可能也有人,他的家裡是挺藍的,但是他卻是挺綠的啊,這又要怎麼解釋呢?這有可能是:與家庭相比,他受到朋友的影響更大。所以也就是說:一個人並不是先前就知道所有他沒有經歷過的事,他一定會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這種「重要他人」,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友人。
      而如果一個人,在對外的世界觀上,已經定了型之後,他就很難再改變。因為如果要由一個極端,轉變到另一個極端,除非是受到極為重大的變故;而在傳播理論中,這就叫「認知不和諧」。我們每天要處理的議題不知有多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套自動化的處理系統,來幫我們處理,乃至於篩選外在資訊。最方便的篩選器,就是我們先前已經建構出來,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概念。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要試著去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個事情的不同面向,對一個已經就某議題來說,存有既定印象者,實在太困難了,不但心理面上會遇到重大的掙扎,而且還需要翻轉以往自己對某個議題的既定印象。更有甚者,你可能還需要承認,自己以往對某些議題的看法,其實是完全錯誤的。「認錯」這件事情,說來雲淡風輕,但要做起來何等千斤重擔?與其如此,還不如維持我自己以往所建立起來的,已經用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既定模式,輕鬆愉快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即使在某些特定議題上,有些人拿來護航的理由,已經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但他自己仍然甘之如飴樂在其中,這就是因為他必須要避免所謂的「認知不和諧」。一個人一定要讓外界的現象,配合自己的認知模式,這樣他自己才會過得愉快,這種情況,就叫做「避免認知不和諧」。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容忍認知不和諧,所以必須要在同溫層中,才能快樂地生活下去,這就是為什麼在社群網站中,同溫層現象絕對無法消除的原因。
      總的來說,之所以會出現同溫層現象,很多時候,往往不一定是由於這種同溫層所持的,都是所謂正確的主張。人的社會,利益各不相同;有利於甲的情境,未必有利於乙,而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執著於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呢?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就知道了,答案很簡單,因為你的腦子,其實不是你的腦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