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社群機制確實會讓人做出錯誤的市場判斷,演算法的偏見除了帶來有毒流量,更可能會引導出短期與長期目標的錯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這個世代,大家煩惱的不是無法獲得資訊,而是過多的片面資訊帶來的錯誤判斷。
行銷觀察|社群機制會讓人影響市場判斷

行銷觀察|社群機制會讓人影響市場判斷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社群媒體以前的時代,在早期互聯網時代時,入口網站(如Yahoo、MSN)演著提供資訊與導航的核心角色,當時台灣還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宇多田光的 First Love 大約是當時的狂熱現象,同時也見證了台灣總統首度踏上美國國土、討論了全民健保。

 

然後慢慢的從 PTT 開始大家漸漸進入社群,最終在 2004 年Facebook成立、2010年的 Instagram 及 2016 年的 TikTok 引領了短影音潮流後,入口網站的世代正式劃下一道分水嶺,資訊的獲得從單向成為了雙向。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這個世代,大家煩惱的不是無法獲得資訊,反而是過多的片面資訊帶來的錯誤判斷,更清楚一點,我們甚至可以說:目前的社群媒體機制可能會帶來錯誤的市場判斷。

  

這些機制包括演算法的推薦、虛假流量、以及過度依賴數據分析等,儘管大家都知道井底之蛙的故事,但有時候必須說現在的網路生態,會不自覺地讓很多人都成為被井圍起來而不自知的狀態。

 

而如此的不自覺,相當可能影響品牌和企業對市場的理解和決策。

 

演算法也是會有偏見的

 

在言論自由的世界裡,人人皆享有『媒體』發言權,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家也越來越理解『流量』能帶來的好處,也因此每個人都想盡方法可以獲得演算法的青睞,該如何快狠準的做出『被看見』的內容成為了許多人的重點。

 

然而,社群媒體平台使用的演算法推薦內容,這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2017 年歐巴馬的卸任演講中也有提及:「我們的社交媒體,周圍看起來都是與我們相像的人、有相同的觀點、從不挑戰我們的假設,這使我們越來越在自己的泡沫中感到安全。」

 

這一點,或許我現在必須要在這一段話的最後加上『以及焦慮』,也就是說,當人們越來越理解自己不應該待在同溫層的時候,會開始嘗試著看不同的言論,這雖然是很好的嘗試以及突破,但同時有時候只是更加深其無謂的焦慮感。

 

例如:某間餐廳因為社群上的某篇討論而感到焦慮,接著演算法不斷的推送類似的負面評論時,餐廳老闆當然就會覺得因此而痛苦,認為『全部的人都這樣想』。


可是,其實他可能忽略了總數。


也就是,如果去該餐廳用過餐的人是 5000 人,而負評 10 篇裡面又有 5 人是重複的,那麼,基本上我們甚至可以純理性的說『加入討論的人口基數極少』。


但,他的痛苦之所以如此真實,某方面就是因為演算法偏見的問題所導致。

 

同樣的,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往往傾向於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例如:憤怒或是悲傷,而其中更是以負面情緒為主,許多品牌或是商品都習慣性的去操作這樣的情感,但事實上是:爭議性內容可能會獲得大量互動,但這不一定轉化為正面的品牌認知或銷售。

 

所以如果要突破演算法偏見,或許建議大家需要更在意『真實的人』的『真實聲音』以及提升更清晰的解釋『客觀數據』的能力。

 

有些流量是假的,甚至有毒

 

近期因為短影音演算法的改變,加上影音製作因 AI 而再度降低製作門檻後,讓許多人開始轉行開始想要開始做短影導流,但事實上是,有些流量是沒意義的。

 

我曾經遇過社團僅 1000 人的團媽在一個月之內賣出 100 萬的麵包;也經歷過社團人數30 萬,卻賣不動 10 萬的料理包。

 

所以首先先確認『流量』對自己的重要程度是什麼,以及自己需要流量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以終為始的推算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流量某方面來說,或許並不是必須的(例如:最終需求是轉單)。

 

流量必須要有價值,這些流量才會有必要。

早期我在代操廣告時,如果結案報告僅需『點擊』時,這報告就會顯得相當蒼白,當時基本上購買新聞媒體的 45 歲以上男性的價錢會最低,但廠商如果是女性商品,如果一樣需要點擊數字的話,那麼,當時下的廣告價值其實極低,但數字卻會超好看。(這邊只是舉例,通常執行時是無法這樣做的,因為都還會有其他討論)

 

流量的漏斗並不是裝越多越好,而是越恰當越好,甚至我們可以多建造一些不同的漏斗,讓流量搭配不同的行銷手法提升價值。

 

而,因應現在的『自媒體』生態,還是建議大家不要一窩蜂的去做短影音或是做任何其實自己並不擅長的操作,因為無法穩定產出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那些操作,帶來的流量都是曇花一現。

 

與其百萬流量零轉單,不如破百流量十轉單。可參考之前寫過的文章:「私域行銷」是什麼?台灣的影視圈是否有妥善運用呢?從團購歷史來看私域流量對於 IP 建立的重要!


所以還是回到自身: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做什麼能做得很好,以終為始的去設計最適合自己的導流策略,才能產生出來穩定的價值。

 

短期與長期目標的錯位

任何品牌或是 IP 、商品的經營都會有長短期的策略,而社群媒體的即時性和數據驅動的特性,經常會讓人們過於專注於短期目標。

以短影音來說,許多人都會開始做『模仿』,因為現在的流量密碼是『做爆款內容是最可能被看見的』,因此許多人就陷入了數據迷戀,但,其實再高的互動數或點擊率都不一定可以轉化為長期的價值,當然,如果僅需要短期的『爆』這樣的方式還是相當可行的。(可參考之前寫過的文章:淺談『自媒體經營』|先做,然後停、看、聽,不要看到課程就報名、不用相信高流量講師,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

 

另一方面是因為社群盛行後,『消費者的聲音』更容易被聽到,這一點雖然是優點,但帶來的狀況卻是讓決策者更容易依賴短期數據(或是客訴)來進行判斷,但這些聲音相當可能都是經過「過濾氣泡」的,所以並不一定客觀到可以觀察出長期趨勢和消費者行為模式。

 

因此,在現在以『社群媒體』為主的自媒體時代中,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畢竟,現在的社群機制確實會帶來錯誤的市場判斷。

一腳跨在新媒體、另一腳則是在影視圈。 製作過多部百萬點擊的新媒體影音,也開發過進入國際創投的故事。 有時候追劇是興趣,有時候是工作。 喜歡從劇中人物中找到一些小小的想法,然後記錄下來。 行銷出身,偶而會興之所至的揀著寫一些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小的“微”,進步的“進”,意思是只要逐漸地進步就能成為偉大的人,這是我父母為我取名的含意,雖然曾有很多時候,我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感到疲憊不堪 ,但我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地一路走來。 --《她的日與夜》李微進
5/5她的日與夜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豎屏劇跟豎屏劇之間,其實也有決定性的差異。 兩種原本截然不同的豎屏劇經濟模式,在中國大陸正在慢慢靠攏,也因此,台灣在這階段有極大的空洞,因為台灣目前尚未發展出來有連續故事感的「豎屏劇」經濟模式。
微小的“微”,進步的“進”,意思是只要逐漸地進步就能成為偉大的人,這是我父母為我取名的含意,雖然曾有很多時候,我在看不見盡頭的隧道感到疲憊不堪 ,但我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堅持不懈地一路走來。 --《她的日與夜》李微進
5/5她的日與夜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豎屏劇跟豎屏劇之間,其實也有決定性的差異。 兩種原本截然不同的豎屏劇經濟模式,在中國大陸正在慢慢靠攏,也因此,台灣在這階段有極大的空洞,因為台灣目前尚未發展出來有連續故事感的「豎屏劇」經濟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想要在數位社群中打造引爆社交媒體的效果?掌握數位創意文案技巧,吸引潛在客戶,擴大品牌影響力。立即點擊,了解如何在數位時代成功變現!
Thumbnail
2023 最新台灣社群平台數據,助你完善行銷佈局!最新一期《Digital 2023: TAIWAN》出爐,內容涵蓋社群使用的重點數據與洞察。社群行銷為什麼重要?社群霸主是誰?重點社群平台分析,一次看。
Thumbnail
走過2022年第二季的疫情變動,時間一轉眼已經進入了第三季了,各行各業似乎都在慢慢朝著解封的那天到來,對有在接觸數位行銷的大家來說,這段時間想必也是非常辛苦,必須因應各式各樣的變化。
Thumbnail
 文、圖/潮網科技提供   疫情衝擊促使企業及政府加速數位轉型,大量經濟活動及資訊上雲,也伴隨真假混淆訊息充斥在網路社群間,人們的意向易變不定,加上後流量時代媒體紅利不再,皆構成企業或政府公共政策宣導與溝通效益上的痛點,眾多因素顯示出輿情分析的重要性,也讓如何深耕與群眾的關係成為最
Thumbnail
最近面試一個社交App的產品經理職缺,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調研,問我App的哪個部分需要改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聊到了一個叫“八卦”的功能模塊(如下圖),我很好奇請教了對方產品經理,為何要設計這個功能?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嗎?因為這個信息不斷的彈出來,其實很打擾,不管是App
線上工作第一要思考就是如何讓我的服務/ 產品 給到目標群 如何找到他們? 一想到不知從何生出客戶,增加銷售量,突然覺得線上和實體是否一樣? 真的可以實現線上找到有精準客戶,全是陌生? 一開始,我也是覺得是真有可能嗎?可就很想知道線上工作者如何正確行銷,就如我和大家分享我的不離職創業課程培訓,讓我看到
Thumbnail
文、圖/SalesFrontier 成果行銷提供   「疫情讓所有活動都改線上,但直播時看不到客人是誰,要怎麼進行品牌經營?」   「現在社群紅利快沒了,但直播得在社群平台或靠 KOL 聲量吸引,感覺沒『主場優勢』,什麼都由不得自己掌握⋯⋯」   你也有上述困擾嗎?來看看咖啡廣場
Thumbnail
為強化社會對兒虐議題的重視,以行動呼籲民眾共同守護受虐兒,台灣新型態創意內容行銷集團-GRANDI 格帝集團與家扶基金會及黃子佼、孟耿如夫妻聯手發起「#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擊退兒虐我OK你一起」社群挑戰,上傳自己與兒虐傷痕照片至FB或IG,Hashtag #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點名好友一起串聯
Thumbnail
一款產品想要成為爆款,除了產品本身品質佳之外,絕對不能少了良好的行銷包裝或社群媒體擴散,那麼在這方面任天堂又是怎麼操作的呢?到底是什麼神操作能讓健身環大冒險從上市以來就持續熱銷缺貨?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想要在數位社群中打造引爆社交媒體的效果?掌握數位創意文案技巧,吸引潛在客戶,擴大品牌影響力。立即點擊,了解如何在數位時代成功變現!
Thumbnail
2023 最新台灣社群平台數據,助你完善行銷佈局!最新一期《Digital 2023: TAIWAN》出爐,內容涵蓋社群使用的重點數據與洞察。社群行銷為什麼重要?社群霸主是誰?重點社群平台分析,一次看。
Thumbnail
走過2022年第二季的疫情變動,時間一轉眼已經進入了第三季了,各行各業似乎都在慢慢朝著解封的那天到來,對有在接觸數位行銷的大家來說,這段時間想必也是非常辛苦,必須因應各式各樣的變化。
Thumbnail
 文、圖/潮網科技提供   疫情衝擊促使企業及政府加速數位轉型,大量經濟活動及資訊上雲,也伴隨真假混淆訊息充斥在網路社群間,人們的意向易變不定,加上後流量時代媒體紅利不再,皆構成企業或政府公共政策宣導與溝通效益上的痛點,眾多因素顯示出輿情分析的重要性,也讓如何深耕與群眾的關係成為最
Thumbnail
最近面試一個社交App的產品經理職缺,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調研,問我App的哪個部分需要改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聊到了一個叫“八卦”的功能模塊(如下圖),我很好奇請教了對方產品經理,為何要設計這個功能?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嗎?因為這個信息不斷的彈出來,其實很打擾,不管是App
線上工作第一要思考就是如何讓我的服務/ 產品 給到目標群 如何找到他們? 一想到不知從何生出客戶,增加銷售量,突然覺得線上和實體是否一樣? 真的可以實現線上找到有精準客戶,全是陌生? 一開始,我也是覺得是真有可能嗎?可就很想知道線上工作者如何正確行銷,就如我和大家分享我的不離職創業課程培訓,讓我看到
Thumbnail
文、圖/SalesFrontier 成果行銷提供   「疫情讓所有活動都改線上,但直播時看不到客人是誰,要怎麼進行品牌經營?」   「現在社群紅利快沒了,但直播得在社群平台或靠 KOL 聲量吸引,感覺沒『主場優勢』,什麼都由不得自己掌握⋯⋯」   你也有上述困擾嗎?來看看咖啡廣場
Thumbnail
為強化社會對兒虐議題的重視,以行動呼籲民眾共同守護受虐兒,台灣新型態創意內容行銷集團-GRANDI 格帝集團與家扶基金會及黃子佼、孟耿如夫妻聯手發起「#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擊退兒虐我OK你一起」社群挑戰,上傳自己與兒虐傷痕照片至FB或IG,Hashtag #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點名好友一起串聯
Thumbnail
一款產品想要成為爆款,除了產品本身品質佳之外,絕對不能少了良好的行銷包裝或社群媒體擴散,那麼在這方面任天堂又是怎麼操作的呢?到底是什麼神操作能讓健身環大冒險從上市以來就持續熱銷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