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俗女養成記》給所有女性的情書

圖片來源:華視官網
圖片來源:華視官網
《俗女養成記》迎來了終局,每週死守本放的我在服用十帖之後,覺得這不僅僅只是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情書,各個世代的女性,在其中都可以找到熟悉的身影並得到治癒。
長大了,人與人之間只剩沒有客觀標準的競技關係
第一帖中,陳嘉玲參加學生時代前男友的婚禮,醉後失態脫序大鬧,同學們花了大把力氣將她送上計程車離開婚宴場地後,一位已為人母的大學同學脱口說出:「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是可憐」,我的內心隨即遭到重擊,我也分辨不清,這句話是調侃、憐憫、同情、責備、還是蔑視。
妳有沒有這種經驗,脫離學生時代越久,越發不喜歡參加同學們的大型聚會。
剛踏入社會的前幾年,還能分享彼此生活的真實樣貌,聚會裡還有溫暖的情意,但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不管是同學會或是婚宴,儼然都變成眾人的競技場,男人們說著最近換了什麼車,哪隻錶還不錯,或是那個有點名氣的某某是他朋友;女人們討論著小孩學了什麼才藝,考試考了前幾名,還有總是那麼剛好會在聚會前升職的老公。
一開始妳會保持微笑,出於對同學或友人的關心,就算沒興趣,妳還是會禮貌性的跟著討論這些話題。可是後來妳發現,妳再也笑不出來,因為妳未經同意便被拉進這個沒有客觀標準的競技場。過了所謂適婚年齡仍未婚的妳,更被判定成輸家,只因妳單身無子,所以徹徹底底的輸了。沒有人在意妳流過的汗和流下的淚,不會有人在乎妳多麽努力的生活,在「勝利者們」的眼中,妳有多努力,就有多可悲。
我們是怎麼活成了現在這樣子?
《俗女養成記》的敘事採陳嘉玲的童年與成人時期交錯,相互鋪陳對照。我收看每一帖時都在想,古靈精怪,天馬行空,看似什麼都不怕的小陳嘉玲,是怎麼活成了39歲的大陳嘉玲,習慣壓抑妥協,難以說出內心聲音,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這是否也讓妳想起那個童年的妳,總是能夠自已找樂趣,對世界充滿好奇,可是隨著十年、二十年過去,妳變的努力卻無力,無所畏懼變成迷惘和懷疑。小時候總是很簡單,做什麼開心那就做什麼,而今所有的方向和選擇都令人害怕不安,找不到在這個世界的立足之地。
社會好像有潛規則,沒有經過約定卻俗成,每個人都被這股推力推進到該走的道路,把真實的自己摺的小小的,塞在不知名的角落裡,也許某天大掃除能夠幸運發現,也可能就這樣一天過一天,連自己都忘了那個被塵封、小小的存在。
天真無懼的女孩,努力的長大,雖迷惘也懷疑,還是跟著大家的腳步,進入婚姻、建立家庭、成為母親,認真盡責地扮演這些角色:妻子、媳婦、母親,在多重角色中被拉扯夾擊,也許委屈無助卻不得不壓抑真正的自己,才能堅強盡責地演出被社會賦予的人物設定,一路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人生到了尾聲,才像嘉玲的阿嬤一樣,恍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彷彿早被消滅,只能吟唱著「純情青春夢」當做給自己的情歌,期盼百年之後的自由。
坦誠才能和解,和解才有新生
《俗女養成記》的第九、十帖觸碰了家庭中的和解、人與人間的和解、與自己的和解。心中那股熱烈流動的暖意隨著劇情,讓人笑到雙頰發痠時突然眼眶濕熱,心頭緊縮,然後又緊接著噗嗤大笑,就這樣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像不像真實人生寫照?
劇情最後,小陳嘉玲鼓起勇氣,邁開腳步,正面對決她的恐懼,踏進一直以來她非常害怕的鬼屋,而這個勇敢的步伐延伸到了未來,讓她和勇於踏出人生新頁,正在粉刷鬼屋的大陳嘉玲相遇。對小陳嘉玲來說,鬼屋是個荒無人跡的頹毀屋垣;對大陳嘉玲而言,鬼屋象徵著大多數世人不會做的選擇,不論是購屋層面,或是人生道路。因為勇氣,大小陳嘉玲才會在這個曾經逃之唯恐不及的場域相遇,生命軌跡在此重疊的兩人露出笑靨說著:「根本沒有那麼恐怖,都是自己嚇自己。」
與生命和解需要很大的勇氣,妳有沒有勇氣問問自己:是什麼困住了妳?是什麼阻擋了妳?唯有向自己坦誠相對,才能輕輕鬆開束縛在身上的繩索,前往心之所向。也許猶豫徬徨,一時慌張失措,也許平凡不特別,不符合社會競技場的標準,但真正的妳,理直氣壯,無愧無憾。
「親愛的陳嘉玲,妳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歲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忘記了,我想要對妳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心情隨筆 / 生活日常 / 閱讀記錄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AMANTH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