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2】2021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你是誰?你陳嘉玲耶!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可以說是爆款型的影集,無論是討論度、收視率到金鐘獎,一路都是台劇現象級的作品。台南鄉下的成長環境對照台北社畜的工作生活,從女性對照台灣社經環境改變的成長,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形塑,延伸到不同身份的母親、阿媽、姑姑等女性心境轉折,「親愛的陳嘉玲,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你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在第一季的結尾,大陳嘉玲(謝盈萱 飾)跟小陳嘉玲(吳以涵 飾)共處在同一個時空,魔幻寫實地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原來,「不管是接納自己或接納世界,其實是同一件事。人如果接納了自己,看世界就會順眼。(【俗女養成記】作者江鵝 訪問)」


raw-image

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敘事手法,同樣採用了大小陳嘉玲雙線敘事,現實中,陳嘉玲開始了新的生活,跟蔡永森談戀愛,也開始佈置新家,過去時空裡的陳嘉玲也從國小升到初中,來到女孩轉變成女人的階段。如果說第一季是在述說「淑女」怎麼會養成「俗女」的過程,那第二季的故事就是講主角「陳嘉玲」如何將「俗女」精神發揚光大。

不可否認地,在脫離第一季的新鮮感後,第二季有些橋段變得稀水(特別是三個女人公路電影那段),但你還是可以在劇裡找到與情節共鳴的連接。從1992年,小陳嘉玲上國中迎接初經,到2021年,大陳嘉玲被宣判更年期到來,第一季回到家鄉的陳嘉玲,生活重心不再只是工作、戀情與人際關係,如何在台南小鎮發展更多人際關係,「回歸家庭」成了第二季的主要課題。


raw-image

【俗女養成記】,40+的陳嘉玲生活過得依然是兵慌馬亂,幾番折騰。在阿公阿嬤的過世後,她要面對的是父母親日漸年老的事實。相對地,10+的陳嘉玲也在升學壓力和母親重視高壓下失去了快樂。無論是對於哪個年齡層的陳嘉玲,家人總是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具體呈現在劇中,就是陳嘉玲買下的「鬼屋」。

房子代表的意義,在第一季【俗女】,是對於未來對於生活的想像,到了第二季,成了兩代、親子、男女之間的戰場。陳嘉玲用自己的積蓄買下了荒廢已久的「鬼屋」,並且親力親為改造房子,但在父母眼中,女兒終究是小孩,對於家的審美與規劃截然不同;不只是父母,連一手幫忙打造這個房子的蔡永森都說:「這房子明明是你的家,怎麼會是「我們」家?」對於自己的家,陳嘉玲總是有著自己的主張想法,一整季我們就看著大陳嘉玲如何打開心房,讓別人進入她心裡的「房子」。

回歸家庭不只是回到家鄉生活,家鄉一直都在,可是心裡內的認同沒有落實,那也只是一個地方一棟房子而已,陳嘉玲不只學會要與現在的自己「和解」,也要學習著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raw-image

「和解」是貫穿兩季【俗女養成記】最重要的功課。所謂的「俗女」精神,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從排斥到接受,看著陳嘉玲的生活,仿佛我們也在找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越是接受「俗氣」的自己,越是可以找到一點快樂。與自己和解,在【俗女2】的女性角色表現出來的就是去標籤化,嘉玲媽不再三從四德,為了老公的心靈出軌翻臉,嘉玲嬤不想要醫生娘的頭銜,離家獨居學寫自己名字,表姊洪育萱正視自己的家暴公主病,可以哭出聲的眼淚應該讓很多人心有戚戚焉。


raw-image

「女人要像個女人,什麼時代留下的老梗」A-Lin在她的「Gentle Women」裡這樣唱著,陳嘉玲就是實踐這句話的人,越是約定俗成的規範,她越是不想遵守,也因為這樣的人物性格,帶動了整齣劇的戲劇高潮,包括她與蔡永森的戀愛線。她學到的「和解」,不只是與自己的和解,而是與自己所愛的人和解。我很喜歡陳嘉玲最後向蔡永森的求婚台詞,「我不相信婚姻,但是我相信你,我相信我們,你看過我最醜,最脆弱的樣子,你是我這輩子起床,唯一想看到的人。」或許我們要學會當的不是個女人(或是男人),而是個人。


raw-image


raw-image

在小嘉玲遇到色狼時,到嘉玲媽看到老公和別的女人一起,過去是母親安慰女兒,而現在則是女兒安慰母親,女人常常為難女人,但最需要時,也只有女人才懂女人,「不要怕,我在這裏」。第二季的【俗女養成記】結束在陳嘉玲懷孕生女的段落,選擇「衝組」的自然產表現初為人母的焦慮心情,另一邊對照嘉玲媽體虛力弱拿掉第三胎,在這個時刻,陳嘉玲就是要媽媽來陪,「媽媽跟妳講,妳知道嗎?妳很勇敢,妳也很堅強,妳現在要做媽媽了,要像個大人一樣,我跟妳說妳是媽媽的模範,妳一直比我堅強,媽媽在旁邊,妳不用怕,妳是誰?妳是陳嘉玲耶!」呼應不同時間線的嘉玲嬤的痛失愛子,如果當年嘉玲嬤也有這樣一個女人陪同在側,是不是人生就完全不同?!


raw-image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長大,只是學會了怎麼扮演一個大人。」看【俗女養成記】又哭又笑的戲劇段落,最珍貴的就是感同身受,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跌跌撞撞來的,「俗」如果是平凡普通的意思,那陳嘉玲的故事就是台灣許多人的故事,從第一季主打「四十歲才開始」的女性生存焦慮,到第二季描繪的「家與家人」的生活與愛的羈絆…喜歡陳嘉玲這個角色,或許我們都是一個「陳嘉玲」的分身吧,看到她也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在這條一同追尋幸福的道路上,嘗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瞭解學習到生命不就這麼一回事。

你是誰?你陳嘉玲耶!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52會員
519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2025/04/05
在1983年3月25日,麥可傑克森在「摩城25週年演唱會」上,帶來他當時主打新歌「Billie Jean」。音樂一出,全場瘋狂,但最瘋狂的事情是麥可傑克森在歌曲接近尾奏時,第一次表演了「月球漫步Moonwalk」。這是改變音樂娛樂歷史的一刻。
Thumbnail
2025/04/05
在1983年3月25日,麥可傑克森在「摩城25週年演唱會」上,帶來他當時主打新歌「Billie Jean」。音樂一出,全場瘋狂,但最瘋狂的事情是麥可傑克森在歌曲接近尾奏時,第一次表演了「月球漫步Moonwalk」。這是改變音樂娛樂歷史的一刻。
Thumbnail
2025/04/05
最近克里斯多夫諾蘭開拍【奧德賽】,以他的能力和高度,加上全明星組合,應該會拍出一部很好看的希臘史詩。只是看到這消息,心想有機會應該把30年前,也就是1995年由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西Theo Angelopoulos (1935-2012)導演的作品【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再找出來看。 為了電影
Thumbnail
2025/04/05
最近克里斯多夫諾蘭開拍【奧德賽】,以他的能力和高度,加上全明星組合,應該會拍出一部很好看的希臘史詩。只是看到這消息,心想有機會應該把30年前,也就是1995年由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西Theo Angelopoulos (1935-2012)導演的作品【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再找出來看。 為了電影
Thumbnail
2025/03/28
同樣的「Forever Young」,阿爾發村和艾怡良這兩首歌的核心精神和對「青春」的詮釋截然不同,一個想要永保青春卻擋不住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還是憂傷?),另一個則是受過傷、卻依然選擇勇敢的青春,心靈老了,卻想要無所畏懼…
Thumbnail
2025/03/28
同樣的「Forever Young」,阿爾發村和艾怡良這兩首歌的核心精神和對「青春」的詮釋截然不同,一個想要永保青春卻擋不住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還是憂傷?),另一個則是受過傷、卻依然選擇勇敢的青春,心靈老了,卻想要無所畏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長大,只是學會了怎麼扮演一個大人。」看【俗女養成記】又哭又笑的戲劇段落,最珍貴的就是感同身受。第一季主打「四十歲才開始」的女性生存焦慮,到第二季描繪的「家與家人」的生活與愛的羈絆…
Thumbnail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長大,只是學會了怎麼扮演一個大人。」看【俗女養成記】又哭又笑的戲劇段落,最珍貴的就是感同身受。第一季主打「四十歲才開始」的女性生存焦慮,到第二季描繪的「家與家人」的生活與愛的羈絆…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當中對於「淑女」以及「俗女」的辯證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生長於鄉下地方的陳嘉玲,或許潛意識裡使她以為,只要離開台南一切將會不同。直到同時遭遇情場與職場在。第一季中小嘉玲十歲,第二季則是剛升上國中。吸引我持續看完的並不只是嘉玲生命中的瑣事,而是更加精準地選擇在成長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記憶。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當中對於「淑女」以及「俗女」的辯證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生長於鄉下地方的陳嘉玲,或許潛意識裡使她以為,只要離開台南一切將會不同。直到同時遭遇情場與職場在。第一季中小嘉玲十歲,第二季則是剛升上國中。吸引我持續看完的並不只是嘉玲生命中的瑣事,而是更加精準地選擇在成長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記憶。
Thumbnail
每個禮拜等著看的一部劇,也劃下句點了,幾乎每集都又哭又笑,跟著劇中女主角一起經歷她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在《俗女養成記1》中,女主角於近40歲的年紀跟老闆辭職,回到家鄉重新開始,憑著一股勇氣和全家人的愛,開啟了另一段人生。而在《俗女養成記2》中,女主角仍然跌跌撞撞,卻又屢敗屢起,就因爲她是“陳嘉玲”,
Thumbnail
每個禮拜等著看的一部劇,也劃下句點了,幾乎每集都又哭又笑,跟著劇中女主角一起經歷她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在《俗女養成記1》中,女主角於近40歲的年紀跟老闆辭職,回到家鄉重新開始,憑著一股勇氣和全家人的愛,開啟了另一段人生。而在《俗女養成記2》中,女主角仍然跌跌撞撞,卻又屢敗屢起,就因爲她是“陳嘉玲”,
Thumbnail
我是俗女的忠實觀眾,雖然說第一季我是等他播畢又過一段時間後才看的, 不過第一季看完,除了每個角色個性都很鮮明以及每個畫面都充滿情感外,深深感受到自己曾經也是「陳嘉玲」,可能40歲那段我還沒辦法體會(本人剛23),但是在感情、家庭方面都是非常貼近事實。   俗女養成記迷人的點就是,其中某個畫面某句台
Thumbnail
我是俗女的忠實觀眾,雖然說第一季我是等他播畢又過一段時間後才看的, 不過第一季看完,除了每個角色個性都很鮮明以及每個畫面都充滿情感外,深深感受到自己曾經也是「陳嘉玲」,可能40歲那段我還沒辦法體會(本人剛23),但是在感情、家庭方面都是非常貼近事實。   俗女養成記迷人的點就是,其中某個畫面某句台
Thumbnail
剛看完華視剛上檔的『俗女養成記2』第2集超有感觸,陳嘉玲在人生邁入40大關,面臨到婚姻.職場.原生家庭.自我追尋之間的矛盾掙扎,還有社會上普遍對女性固有的框架與期待總讓她必須奮力踩著逆風的步伐前進...... 其實很欣慰台灣能有這類型探討女性自覺題材的戲劇,整部戲的基調輕鬆詼諧又深刻的描繪出當代女性
Thumbnail
剛看完華視剛上檔的『俗女養成記2』第2集超有感觸,陳嘉玲在人生邁入40大關,面臨到婚姻.職場.原生家庭.自我追尋之間的矛盾掙扎,還有社會上普遍對女性固有的框架與期待總讓她必須奮力踩著逆風的步伐前進...... 其實很欣慰台灣能有這類型探討女性自覺題材的戲劇,整部戲的基調輕鬆詼諧又深刻的描繪出當代女性
Thumbnail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Thumbnail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