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中國戰場(五):最後防護射擊線

    這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我會先整理一路談下來的脈絡,接著針對前面留下來的各個問題來回應。
    我想多數台灣人都能接受的前提,就是「台灣相對小,中國相對大」,但由這個前提出發,大家的後續看法就很不一致了。有些人主張簽和平協定來避免戰爭,另一些人則認為應該虛與委蛇,維持現狀,以拖待變;也有人主張不論統獨或維持現狀,都應該先強化自身體質,擁有更多的力量之後再反壓回去。當然也有人認為應該直接投降,但這種人很少,就先扔開,不討論。
    這些主張都或有其理,而本系列也不是要反對或支持其中任何一種說法,而是在「台小中大」的前提之下,思考一下台灣人在軍事對峙與國際經貿外交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讓中國的力量不要這麼直接對台灣釋放出來。或是讓他們的力量打在自己身上。
    這是一場可以由民間發動,或台灣政府、軍隊、人民一起合作的戰鬥。除了提前做好相關準備,也需要畫下一道「最後防護射擊線」,當老共踩線,台灣的相關火力(準備)就會同步起動。
    因此這最後一篇中,我會談兩件事,第一是台灣人應該有哪些準備,第二就是什麼狀況下,我們的準備要全部「推」上去。
    脈絡
    先整理之前的重點。除了國防武裝的準備,以及與美日等同盟的外交合作,台灣人還可以多做一些「什麼」。
    我的出發點是「中國百姓對於生命財產缺乏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是當前中國普遍可見的事實;而台灣的戰爭準備之一,就是讓中共沿海居民保持這種不安全感,甚至是成為某種失去希望的「末世感」,讓他們感覺隨時會「出事」,台灣人隨時會來「鬧」,所以必須維持逃難或戰爭準備。
    「末世感」指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滿足,算是低標,而中國百姓的高標,也就是「發大財」,也同樣是台灣人可以施力的目標。現今中國社會小規模動亂的主要起因多半是金融投資糾紛,也就是在這一側的戰場條件已經「備便」了。
    中國百姓們有一套發大財的邏輯與想像。他們習慣拿其他權力(選項)去和中共高層交易,所以沒有民主、沒有性别平權、沒有穿越劇、沒有嘻哈,都沒有關係,只要能換到錢就好。
    但如果這個交易失控了呢?很多中國百姓的錢都不知道哪去了。只要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錢被拿走了,被誰拿走的,以及怎麼拿走的,就會對中共政權造成傷害。所以台灣並不需要推送假資訊,光是推送錢與資源被不正交易的事實,老共就麻煩大了。
    而老共已掌握了大多數的公開資訊管道,或說幾乎所有的媒體與網路資訊管道,那台灣又該如何推送這類真實資訊呢?
    中國存在類似股友會的社群資訊管道,政府雖然能監控,但一直無法實質控制,台灣只要打入這些通路,不需要成為擁有者,只要成為資訊的提供者,以用合法合情、合理的方式「養」著這些線;等養了夠多這類管道,就能製造出「引爆點」的資訊投放效果。
    到了台灣需要出手的那一天,就能透過這些管道把真實資訊一次「打」進中國。中國人拿到真實資訊之後,他們要做什麼,會做什麼,就看老共自己的陰德有多少了。
    依中國社會信任極度脆弱的現狀,擁有資訊的中國人在瞭解危機與資源的真正位置之後,會轉變成為利己的個體,開始拼命收存求生資源。老共當然可以運用政府資源與公務員的精神力來阻檔,但那也有個科學上的最大值,之後就會出現系統性的崩潰。市場上的物資會消失,錢與電子支付會失去作用,交通系統會無法運作。
    只要出現了大量徒步逃難的都市居民,就代表老共已氣力用盡。國民黨當年在中國垮掉的時候,也是這樣。
    當代的偶像崇拜
    上述想定有個重點,就是即便老共知道台灣的策略,也無法提前阻擋,或是擋了也沒用。因為人的趨利特性,所以老共不可能擋住所有的社群資訊傳播系統,因為他們「自己人」也需要透過這些社群資訊系統來謀利,就會默許這些系統的運作。
    只是這些系統非常分散,又對外封閉,所以台灣人要掌握或打進去,還能成為資訊提供者,其實並不容易。但台灣人有個優勢,就是不論「官方」「民間團體」或「個人」,都是老共爭取的統戰對象,因此老共並不會過度禁止台灣人與中國人接觸。
    所以台灣這邊可以保持交流溝通的善意,與中國人進行多元資訊互動,並慢慢取得信任而成為可靠的資訊提供者,接著就有機會進入上述社群傳播系統之中,在裡面掌握發言權。
    台灣人要營造出「值得信賴的台灣人」形象,甚至是一批受惠於台灣提供的真實資訊的中國網紅、KOL。中國已經擁有完整且旁大的偶像崇拜體系,這體系對於「造神」只會推波助瀾,沒有抵抗力。
    等到台灣決定發動攻勢的「D-Day」,擁有管道的台灣「官方」「民間團體」或「個人」,只要同部把「真實資訊」送進去中國,就可以產生我們想要的戰術效果。
    台灣人可以真心的與中國人交朋友,等到「要出大事」的時候,也可以給這些中國朋友重要的真實資訊,協助他們在戰亂之中求生,或搶得先機。這在道德上是沒啥問題的,甚至還是正確的行動。只是這一切有個連帶的效果,就是老共可能會因此垮掉。
    當然,同樣的事,老共也在台灣做。他們成立大量的社群粉專、打入了許多Line群組,在裡面釋放了諸多假資訊,也對台灣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在接近戰爭的臨戰狀態之下,台灣不就更容易被打垮嗎?
    不過兩邊的策略有點不同。第一,中共對台灣的攻擊是漸進破壞的,而台灣對中國採取的反制是「瞬發」的,第二,中共除了一開始的搞笑貼圖,長期投放的都是假消息,而我們可以專注於投放真消息。
    漸進式投放假消息會讓信用值降低,行動邊際效益也會越來越低;而台灣要採取的手法是累積信用值,緊要關頭才一次變現。而且這變現不是詐騙,而是給你保命的真消息,像是哪邊有食物、水,以及安全的避難所。
    老共沒辦法推出這種真實訊息提供者,因為台灣資訊公開流通,並不缺乏真實資訊,真實資訊的價值不高。此外,老共連自己人都騙,所以搞不清楚有什麼是真實的資訊,這也是為何他們最後只能專走假帳號或匿名者路線(如成立大量匿名粉專),沒辦法累積出信用值。
    所以,老共如果會被真實資訊打敗,那也是他們自找的。
    線要畫在哪?
    至於這些管道要怎麼經營,就不是本系列能深談的部分,應給專家學者與國安團隊去研議。另一個重點是,台灣就算準備好了,又該何時發動這部「國家機器」呢?
    若中共已經做好準備侵台,那他們會對內部強力控制,這時台灣要發動前述的操作,成本會變高,成功機率也會降低。如果台灣太早主動出手,這又變成台灣刻意尋釁,正當性不足。
    所以顯然會是這樣的狀況:中共動了那麼一下,他們以為不會超過台灣人所畫定的「最後防護射擊線」,但那確實是我們的開火標準,於是就把準備好的所有資訊火力都打出去。
    這條線顯然不能太明顯,不然就沒有突襲的效果,而且實際畫定,也需要專家學者共同商議,因此我在這只提供我個人對這「最後防護射擊線」的看法。
    第一,這條最後防護射擊線不會只有一條,而是許多條。在外交上(斷交到某一國就發動),內政上(台灣出現某種形式或議題的社會衝突),經濟上(某種產業突然受到傷害),軍事上(解放軍超越了過往的某種行為模式),都可以畫出啟動前述機制的最後防護射擊線。
    只要超過「其中一條」,就把所有準備都推出去。老共可能掌握了某些線而刻意繞過,但只要踩到其他條,就還是會挨一波打。
    第二,參與「最後防護射擊線討論」的人,須超出現有的國安團隊。因為資訊戰與效果評估涉及大量技術知識,純就政治人物與傳統情報單位的知能是一定不足的,因此需要大量外部學者專家投入。當然,多人投入,就會有洩密的風險,所以決策層級可以保持相對封閉,但資訊來源一定要夠寬廣。
    說得白話一點,中國有什麼新興的網紅或社群,這只能透過實際在中國活動的台灣人才能知道,傳統的情報網路在看不到後台數據的狀況下,是無法掌握的。
    第三,美日等國的情報單位都有在做同樣的網路攻擊準備,因此也就需要協調同步出擊。日美的「最後防護射擊線」可能畫在他們自己看重的位置之上,也因此會和台灣的線有出入,如何透過高效率的交流平台進行溝通,並隨時調整線的畫定與分工的安排,就成為新興的重要工作。
    現有的情報資訊共享體系不足以因應正規軍事以外的戰爭需求,台灣勢必要另外新增編制來處理這方面的業務。如果現在完全沒有相關準備,那就馬上開始準備吧。
    政府有政府該做的,人民也有人民該做的,你就對中國人保持開放心態,也可以多交一些中國人朋友,平常就傳達真實有效的資訊給他們。
    那你什麼時候該出手呢?等到你看其他台灣人都把重要的求生資訊傳送給中國朋友的時候,你也跟著做,那就對了。你不需要加入什麼體系,你只要做好準備,在適當的時機救救你的中國朋友。順便讓老共碰到個大麻煩。
    本系列是「國軍有救嗎?」系列的補充,我針對台灣民眾也能投入的資訊戰部分進行了追加說明,主要目的,還是希望認同這一套策略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展開「任務」。
    全民國防不只是軍訓課的無聊科目,也不只是是國防部消耗預算的宣傳爛梗,而是種生活的形式。台灣人身邊就是有老共這個王八蛋,你無法逃避這個王八蛋,你就是需要處理這個王八蛋,而且應該以最合理,最能傳遞正面價值的方式為之。
    如果要真槍實彈對抗中國,那可以參考「國軍有救嗎?」系列的說明,若想在網路資訊上幫點忙,那就該參考本系列的觀念。如果認同,也不用分享,做就對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