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該看看大海和一座座島嶼家園,一段被遺忘的故事,用空間與藝術再次迎接人氣-瀨戶內海
故事很簡單四個部分
1.當地產業遺跡 2.家園村落閒置空間再利用 3.親近自然的手法 4.碼頭
1.-----------------------------------------------------------------------------------
犬島精鍊所美術館,一個最適合訴說故事的地方
隨著黑色的磚石砌成的牆體,切開記憶的傷 ,你遺忘了什麼
直到你走完館內前1/3的路徑,你才發覺,它用最簡單的鏡射手法,讓你迷失了自我,不斷追尋著回憶 。此時回頭望向你曾走過的路,卻燼是融爐
只好繼續走向前頭的那片藍空,陣陣海聲傳進耳中,我們循著45度的路線走
你有沒有覺得,我們渴望的大自然框景是在工業發展後,失去了才開始懷念的事。
隨即來到大鍋爐空間,空間帶著我去想像當時的情景。(這裡省略我看不太懂的戰後文學著作、文本相關的藝術作品)
最末的1/3是自然與遺骸的交織
黑色磚頭首尾呼應 帶出故事的下一站
2.-----------------------------------------------------------------------------------
直島 家計劃,位在東側小漁村 本村
家計劃
家計劃改建直島獨特的民宅或寺廟神社,將空間本身營造成藝術作品。當地居民仍然實際生活在這些地區,交織著人們生活的時間與記憶;家計劃從1998年開始,目前已有7棟對外公開。
此篇幅將講述其中三個空間藝術品
分別是 (1)水 運用於民居 (2)護王神社 (3)石橋
(1) 水
但也用最少的素材表達它的特性及目前氣候的反撲,像是淹水的議題
在版面的j空間中有做一部影片介紹作品
影片中介紹村落裡各個水井的分布,了解家戶戶的用水習慣,表達人文與水系的共存
然而近年來的暴雨,氣候異常,讓人們思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特殊性
(2) 護王神社
因位透明階梯以及鵝卵石的縫隙,光線將打進地底下
(3) 石橋
它是利用鋪面、窗戶透進的光線與畫作之間的饗宴
不能拍照,所以只有文字敘述
走進民居的第一道牆,發現過渡空間的比例很少就直接通到前庭,庭院是5m見方的草地 恣意的吸收夏天的艷陽,一旁就是建築物的半戶外通廊,可以讓人歇息後走人,我們回到過渡空間,準備離去時,一位工作人員的手式,告訴我們不只有這個開放的敞廳,還有祕密藏在暗道裡,我們隨即回到延廊,果然在廊底有個通道,走過客廳的背側,來到一處暗房,僅有10公分的高窗開口,打入陽光。隨著那道光,你將看見美麗的白色顏料,向下刷入到樓版水平面上,而樓版的材質是光滑而容易反射的黑色石板,將3米高的白色顏料向下反射延伸,美麗的瀑布水景,令人難以忘懷。
3------------------------------------------------------------------------------------
親近自然的手法
在瀨戶內海的小豆島上 遇見王文志藝術團隊的作品
竹編的圓弧空間, 給了民眾 直徑8m, 可坐可躺的平台,望向上 仍昰竹編的拱頂 ,連結構上也是 粗壯的竹筒 。
坐落在中山千枚田 的山谷,我們沿著小徑,經過小瀑布流淌得池塘,接著才看見這個建物的正面
經過窄步道 (底部支撐著幾根竹子,如透空的小橋) 我們小心翼翼的踩穩步伐 在每個竹子圓筒所製的鋪面 感受它特有的曲面,接著過渡到小亭子,才望進這竹子編成的場域,洞穴一般的入口,光是入口的緩衝空間就可以容納6個人的到來與工作人員互動。 下個空間就是圓形的平台 高出四周走道40公分,走道寬只適合一個人延著 竹編的框景向外遠眺
然而最精彩的昰整個路徑的最末,繼續從單人走道前行,在背立面那側,設有下坡,一樣是由竹子構成的鋪面,踩上細竹子坡面就不經意就向下滑動,待到大竹筒的表面才能穩住雙腳,就這般細竹子搭配 粗竹子 構成了簡易的 斜坡
到達這棟遮蔽物的底端 看見它下層的結構外 它又織羅了一層網包附了底層的通道,讓我們從暗處鑽出來 高度只有220公分高的窄隧道,端點迎接我們的昰,開闊的露臺,與三角型階深面的大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