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0/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國際時事分析—中國改革開放40年&何謂中國模式?

    ​
    文:廖斌洲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習近平的任務就是「要打造中國成為一個世界的霸主」
    中國現在試圖在全球推展「大外交」 他到底能不能夠成功地把「中國模式」推展到其他國家呢?
    八分鐘,讓您認識中國改革開放40年&何謂中國模式? 歡迎大家一同來關心國際事務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及,到底什麼叫做「中國模式」?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中共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的會議被認為是中共黨史上
    在毛澤東死後,把中共的路線從階級鬥爭調整
    朝向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起點,當年的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發表一個非常重要的談話
    也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這份談話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起點的講話
    如果從2018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呢?
    如果以GDP(國內生產總值)來計算的話,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的當年,中國的GDP是2185億美元
    十至2017年,中國的GDP是12兆2503億美元,經濟規模增長了56倍之多
    如果從中國的經濟體在世界的排名來看
    2010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到為什麼最近的美中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
    我們可以看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2月18日,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演講當中有一些重點
    在政治面向上,習近平依然強調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他們(中共)幾十年來一直不變的、非常核心的一個點
    在外交上面,因為美中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的關係,西方國家都希望中國能夠降低他的貿易保護主義
    習近平的回應就是:「沒有可以對中國頤指氣使的教師爺」
    也就是說,你們不能夠對於中國的經濟體制頤指氣使
    另外在談到台灣問題的時候,習近平他也不斷地強調
    「一個中國原則」跟「九二共識」,以及反台獨的路線
    在意識型態上面,習近平依然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跟毛澤東的思想
    這個其實在中國的路線上面是沒有變的,在經濟上面,近來是討論比較多的
    到底中國在國營經濟、民營經濟「雙軌體制」運作之下
    要更多地朝向民營體制去改革呢?還是要更多的國營體制的運作?
    習近平是比較偏向國營經濟的
    如果我們做一個比較,鄧小平的路線到習近平的路線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鄧小平當年是非常堅持中國要朝著市場經濟的方向去走的
    他認為,市場經濟是最後的一個方針,習近平相對於鄧小平,他為了要發展
    「中國製造2025」的計畫、中國在海外「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的戰略佈局
    習近平更多的是強調「雙軌制」下的國營企業面向
    我們再來看,外國媒體一直很關注習近平講的話裡面有一句話:
    「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他在談的是,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不能動搖的
    還有,中國要走一定程度的國營經濟的路線,也是不能動搖的
    為什麼說中國的共產黨的領導政治體制是不能動搖的呢?
    這就牽涉到「中國模式」的這個概念
    「中國模式」的起點,主要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
    雖然在1978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經濟上面要向市場經濟前進
    在政治上雖然仍然實行一黨專政,其實當時是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的
    到了1989年,一群要求民主,而且要求中國政府要改革官僚腐敗的問題
    被鄧小平鎮壓下去,確定了改革開放有一條紅線
    這條紅線就是,我們即使在經濟上走的是市場經濟的道路
    但是,在政治上不能夠危及共產黨一黨專政的統治,什麼叫做「中國模式」呢?
    香港的丁學良教授,他把「中國模式」視為一種分析架構
    「中國模式」在經濟面向上,強調的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
    它是從毛澤東時代的計畫經濟,逐漸走向了改革開放之後的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
    它並沒有走西方國家他們走的完全的市場經濟
    在社會面向上,中國模式非常強調「維穩」,因為經濟發展之後,它就會出現很多的社會不平等
    社會不平等會出現很多的「維權運動」,尤其在1990年代末期,當年的朱鎔基總理,他要改革國營企業
    民營化之後,很多的國營企業的工人就下崗(失業)了,4700多萬構成中國社會非常不穩定的來源
    所以,1990年代末期,中國就開始實行維穩體制
    我們現在2018年的今天,中國維穩體制是變本加厲
    也就是,中國的政府對於中國社會的管控程度是愈來愈高
    第三點,在政治面向上,就是共產黨的一黨專政
    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黨國體制」,由共產黨所領導的國家機器
    「中國模式」說到底只有一個概念,也就是「富國強兵」
    「富國」這個概念其實是鄧小平時代的任務
    到了習近平的年代,國家已經「富起來」了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
    所以,習近平的任務就是,要打造中國成為一個世界的霸主
    中國現在試圖在全球推展「大外交」
    他到底能不能夠成功地把「中國模式」推展到其他國家
    其實,要首先知道,「中國模式」是有非常高度的社會成本的
    這個代價分別就是:社會不平等
    我們剛提到的,權利受到侵害的這些勞工、農民跟消費者
    在2000年初期開始興起非常多的維權運動
    另外一個代價就是:生態環境的代價
    中國現在的水資源的污染,還有空氣污染
    先前在開APEC會議(的時候)就被稱為「APEC藍」
    APEC會議結束,北京的天空就恢復了
    中國模式另外一個代價,就是以高度的行政成本作為代價
    為了要維持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高度增長
    中央所指令下來的重點任務,地方都必須要調動一切的資源
    讓所有的公務體系都用來達成經濟增長和社會維穩的目標
    所以,中國模式它其實是得天獨厚的
    在亞洲,頂多像是越南這種具有共產黨一黨專政色彩的國家
    比較能夠走中國模式的路線
    不過,如果中國模式要推展到受到中國戰略經濟資助的國家
    像是非洲國家,其實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因為這些國家並沒有一黨專政體制
    如果我們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中國模式,它正在受到一個挑戰
    因為中國模式能不能持續,有賴於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
    能不能得到維持或是鞏固,怎麼說呢?
    其實,中國的經濟成長,以2018年的第三季,已經逐漸趨緩了
    到6.7%的地步,甚至最近中國人民大學的向松祚教授
    他引用一個中國官方的內部數據
    中國的2018年經濟增長,實際上的數字是1.67%
    出奇地低,沒有表面上看到的榮景
    他也提出了非常多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出現疲軟的警告
    所以,美中貿易戰底下,中國的經濟是否能夠持續高度增長
    這是值得我們繼續觀察的一個層面
    它能不能持續增長,這也關係到「中國模式」
    政治上面的威權、經濟上面的市場經濟並行的道路
    能不能繼續進行的一個觀察指標
    我們今天就到這裡為止,我們下禮拜再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