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往孝一路走去,看到盡頭突兀著熱烈的黃光,那是基隆港的夜間派對,崁仔頂漁市場。
漁市場集結著各路靠漁港維生的人們,有漁工、批發商、送冰工人,也有來自各處的小販,共聚一堂。熙來攘往的腳步踏在地面的水窪上,濺出漁市場專屬的嗤嗤聲,漁獲則與冰塊、籃簍一同放置在街道兩側,待價而沽。
市場裡的一舉一動,都有股精準的豪氣,不論是同業交換情報、買家品評海菜、魚販兜售漁獲,都不免動作大、聲量大,效率也比拚極大,短短幾秒就是一塊鮮魚賣出、一批新貨補進、甚至一場拍賣結束!似乎是與大海打交養出的態度,一個閃神,就不知多少錯失。
開市的拍賣,是這裡最緊張的劇碼,主角是各魚攤的拍賣官,俗稱「糶手」。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是糶手的基本要求,因為與買家的溝通全靠手勢、喊聲或眼神,拍賣的數字從高到低,求的是讓漁獲順利賣出,但價格既要能滿足賣家,也得令買家青睞,因此雙方在拍賣時矛盾地共存了默契與競爭,既隱晦,卻又明刀明槍。
曾聽過不少人評價基隆太老,終年被海風吹拂的建築斑駁,就像光陰留在老討海人臉上的皺紋,老到幾十年不變,老到似辛棄疾筆下的廉頗,快不能飯,老矣。
但走進崁仔頂漁市場,聽著四起的熱絡吆喝聲,會深深覺得基隆就算老,也是不服歲月的老。那是海港城市所特有的老,與台南的文雅味兒路線截然不同,海派,且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