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2/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數位進入生活,地景穿越時空:從師大校園走進臺北高等學校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的事:
新興科技如何改變我們對地方的記憶?

校園記憶,百年風華

老師記憶裡總/常在整修的母校,施工密集到被同學們戲謔地叫做「施工大學」。一段時間沒回去,校園總會出現一些有趣/令人玩味/抗拒的地景,譬如裝置藝術、或突然變紫的數學館等等。
粉紫色的數學館是老師曾經的家,嗚嗚/取自粉絲專頁
粉紫色的數學館是老師曾經的家,嗚嗚/取自粉絲專頁
有些地方、卻也總保留著原來的模樣。
提供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你知道嗎?臺師大校園裡的禮堂及行政大樓﹑普字樓﹑文薈廳都被列為市定古蹟,這些古蹟皆為1920年代「高等學校校舍」建築群,也代表著師大曾經的歲月——現為高等教育的師大,前身曾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現行體制的中等教育)。
臺北高校是當時台灣唯一的高校/截自校務會議簡報
儘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學制或有不盡相同之處,但不論在人文、精神和空間的延續方面,皆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傳承意義,足為近百年來薈萃風華之見證。
將台北高校納入師大校史,直到去年(2018年)才由師大校務會議通過。回溯校史至1922年自然引起支持/反對雙方的熱議;面對師生疑慮,校方新聞稿特別強調此舉在「傳統」和「精神傳承」的含義,但想當然爾:學生/師長/校友/一般民眾並不會光憑一紙新聞稿就突然搞懂、甚至認同所謂的「台北高校精神」⋯⋯
提供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那麼,該怎麼做呢?建構「臺北高等學校資料室是一個很有趣的嘗試,就讓老師來好好介紹介紹!
實體位於圖書館八樓/網路截圖

台北貴族學校風華再現:老照片×新技術

對於過去的歷史,比起文字,圖像紀錄(照片)更是讓人一目瞭然。
提供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古蹟留有著先前人們生活的痕跡,與對時代的觀點。打開國家文化記憶庫裡的「神秘的台北貴族學校」分類,你能看見8幅老照片——嘿,師大禮堂還真的沒有什麼變化呢!
一圈的國旗欸/截自師大數位校史館
校門口被戲稱為「仙草凍」的「水平方」就有許多不同了——原來,1977年的這裡甚至曾立有蔣公銅像,直到2011才回復舊有造型。
校園虛擬實境/截自網頁
這些回憶,自然是仰賴許多文史資料才得以修復。不過,令人讚佩的是:除了靜物,校方更開發了虛擬實境(VR)的應用,讓人們能夠深入其中探索。同期開放的應用除了VR地圖,還有文字解謎遊戲「時空保險櫃 」,有興趣的你,不妨來玩玩看!
時空保險櫃/第二關截圖

結語:科技改變距離

回溯歷史,就是一種記憶重新審視的展現。
2019年起,師大校史邁入97週年,對於台北高校的歷史,雖然我們都不曾親身體驗,但透過文史資料的保存,與科技的創新,這些過去又將成為現在的我們記憶裡的一部分。
你記憶中的校園是什麼樣子呢?不只是師大,許多大學校園、甚至國高中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有空,不妨回到自己母校,看看這些傳承下來的地景吧!
提供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