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海灘上的討海人,嶺頂沙丘的三角網

跨年的夜,天空等待著煙火,但東海岸的各大河口,已亮起一排另類的漁火。
那是把握夜晚時分,捕撈鰻苗的漁民們。
鰻苗,每年冬季限定。由於是洄游性魚種,因此在河川生活6至8年後長大的鰻魚,會在秋冬季節順流而下,進入大海深處產卵,爾後孵化出的魚苗便隨著海流飄送,抵達下一個河口,等待漲潮時溯河而上,到適合居住的水域環境棲息,繼續下一輪成長。
但因鰻苗是夜行性動物,暫棲於河口時,白天皆躲在沙地裡,入夜才游出覓食,因此捕撈鰻苗的工作大都在晚間進行,加上鰻苗有趨光性,故漁民們皆會配戴頭燈,照射水面,利用燈光吸引鰻苗。
位在花蓮溪出海口的嶺頂沙丘,便是捕鰻人的其中一處聚落。平時空蕩的海灘上,在這段時節總會撐起大大小小的帳棚,俗稱「鰻寮」。對於預計在這裡補上個把月鰻苗的漁民來說,簡陋的棚子就是他們暫住的家、臨時的社區,而用紗網與竹竿紮起的三角網則放置外頭,是吃飯的傢伙。
那天晚上抵達嶺頂沙丘時,遠遠就可看見海灘與海水的交界處,映著一排綠色的光點,那是漁民頭燈的光透過綠色的紗網,照射在海面上的反光。深冬跨年夜的東北季風放肆且冷冽,不僅催得海浪狂態盡現,水溫更低到刺骨,但捕鰻苗的漁民卻只能奮力迎濤搭檔進擊,為求溫飽,彷彿要與海湧爭個輸贏,不畏寒浪。
扛著快與身等高的網架與海浪搏鬥,光看就知道是件不輕鬆的事。浪裡來濤裡去的漁民們並非永遠屹立,在捕撈一陣後,總要上岸小歇一會,稍早休息過的同伴則接班下海,維持著群聚且並排的隊形。可能是集結的頭燈亮度較顯眼,可以吸引到更多鰻苗,但更大的可能則是頂浪的每個瞬間都是被捲走的危險,大夥聚在一起雖不一定保證安全,但多少是有個照應。
12點鐘,遠在花蓮市區的煙火升空,少數人暫停下手邊的工作,抬起頭看了看璀璨的火光,朝夜空呼喊了幾聲「新年快樂」後,隨即埋首回浪花中,或許這4個字對他們的歡慶意義不大吧?畢竟明天還是要繼續撈鰻苗,討海的生活,日日都辛苦。

※歡迎追踪IG:Jed08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