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以下六大魔咒,才能抗痘成功!
方格精選

破除以下六大魔咒,才能抗痘成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門診中,常常會遇到痘痘與痘疤的朋友,每個人的輕重程度不同,經歷過程也迥異。案例故事看多了也會聽到很多驚世之語,而且我發現只要看診的朋友或家人有講到以下關鍵魔咒,常常就很難把痘痘完整治好,而容易造成後續更大的遺憾……

所以為了大家面子的幸福,呼籲大家一起來努力破除魔咒!

raw-image
長痘痘沒關係,反正長大就會好了。

老實說自己看痘痘十幾年,發現常常事與願違, 除了青春痘之外現在最常見的反而是成人痘,過了20-30歲還是一直長,到了30-40歲還是不停歇……

人生中最重要的20年,就這樣等啊等、盼啊盼,整個臉就被痘痘毀了,整個心情也被痘痘毀了。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要等到多大才甘願呢……?

我把你生得這麼漂亮,你卻把自己的臉搞砸了!

每次遇到媽媽帶小孩來看診,最怕聽到的就是這樣的數落,其實小孩長痘痘真的不是自己願意,而且只要有心治療痘痘效果一定好。這時候家人應該要鼓勵小孩一起面對痘痘,只用怪罪或是抱怨的方法其實於事無補,甚至有反效果。

長痘痘只要美容做臉就可以,根本不用看醫生。

這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都不把痘痘當作皮膚病來看待。其實痘痘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皮膚慢性病,想要治好想要穩定一定要多管齊下,才能夠徹底扭轉痘痘命運:

  • 生活環境調整
  • 飲食習慣調整
  • 保養方式調整
  • 體質/膚質調整

光是美容做臉、擠痘痘去角質只能治標很難治本,最後常常只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長痘痘買抗痘保養品來用就可以,根本不用看醫生。

化妝保養品雖然有些輔助痘痘治療的功效,但整體來說還是偏弱,而且如果沒有適當的搭配,越用越糟的狀況更是常見。痘痘是慢性皮膚病,治療上還是需要以醫療為主。適當的口服藥與外用藥、加上合適的抗痘保養,這樣才能相輔相成。

治療痘痘需要爭取時間跟時間賽跑,因為時間慢了、機緣過了,恐怖的痘疤就發生了。

痘痘治療有改善就好,等到變嚴重後再回診就可以。

這樣的狀況真的蠻常見的,很多人治療痘痘都沒有耐心,常常看診一兩次有改善就
失蹤了,等到下次再回來又是滿臉痘痘、痘疤……這真的很可惜!

想要治好痘痘有3階段要努力,調理、治療維持缺一不可每個過程都完成下來大約共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所以花點時間好好治療,絕對比一直發作造成滿臉痘疤好很多。

即使不治療以後有痘疤,做做醫美打打雷射就好了。

這真的是超級錯誤的觀念,其實治療痘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減少痘疤,因為
有了痘疤、如果不處理有些是一輩子不會好的,即使現在科技發達醫美進步,痘疤的
處理也無法百分百回復原狀,而且中間所需的時間與金錢絕對比治療痘痘多很多。

所以面對痘痘,上方延伸閱讀說的「預防勝於治療,治痘勝於去疤」是不變的原則,抗痘猶如作戰,「快速、有效、全面、徹底」還是最重要的。

avatar-img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
27.3K會員
301內容數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醫美市場大家常會發現這時候流行這種、那時候流行那種的狀況。產品剛上市的時候都被吹捧的很神奇,好像原本難治的問題只要靠這種處理就會好。
我想很多民眾都已經知道,乾癬、白斑與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才行。現在很多人也已經理解痘痘、肝斑(黃褐斑)、脂漏性皮膚炎與慢性蕁麻疹,也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調理體質(膚質)才行。但我發現,這幾年大家雖然對於玫瑰斑已經越來越熟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玫瑰斑也是皮膚慢性病。
毛孔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顧名思義是毛囊開口周圍發生過度角化,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常見皮膚問題,多數表現是在臉頰、手臂外側或是臀部、大腿外側,摸起來會有類似雞皮疙瘩的顆粒感,有點粗粗的,有時候在顆粒周邊會紅紅的或黑黑的,一般不會癢也不太會有不適感。
在醫美市場大家常會發現這時候流行這種、那時候流行那種的狀況。產品剛上市的時候都被吹捧的很神奇,好像原本難治的問題只要靠這種處理就會好。
我想很多民眾都已經知道,乾癬、白斑與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才行。現在很多人也已經理解痘痘、肝斑(黃褐斑)、脂漏性皮膚炎與慢性蕁麻疹,也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調理體質(膚質)才行。但我發現,這幾年大家雖然對於玫瑰斑已經越來越熟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玫瑰斑也是皮膚慢性病。
毛孔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顧名思義是毛囊開口周圍發生過度角化,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常見皮膚問題,多數表現是在臉頰、手臂外側或是臀部、大腿外側,摸起來會有類似雞皮疙瘩的顆粒感,有點粗粗的,有時候在顆粒周邊會紅紅的或黑黑的,一般不會癢也不太會有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