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新磨豆機小飛馬601N 風味主觀評測
方格精選

楊家新磨豆機小飛馬601N 風味主觀評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在文章之前,有些人說這是葉佩雯,呵呵~以文字工作者出道這麼多年,我就當你這是稱讚了。

這是上一篇的初步評測 主要以外觀和粉徑測量為主

上週五受限時間,僅針對楊家新磨豆機小飛馬601N做了一些基本測試,最關鍵的風味沒來得及比較,抓緊時間補上。

再次謝謝季節香林老師的協助,在他開店招呼客人時候,還滿足我任性的要求,以楊家新舊磨豆機比較,僅改變磨豆機款式,其他變因都相同的方式,各出杯一次做比較。

右二的平刀,左一的鬼齒,中間兩台神機當裁判。

右二的平刀,左一的鬼齒,中間兩台神機當裁判。

以下個人主觀風味


測試Round 1:手沖

比較機種:楊家小飛馬鬼齒VS 小飛馬601N平刀

測試咖啡豆:瓜地馬拉聖湖莊園水洗淺焙

刻度:均調整為3

測試濾杯:鑽石濾杯

出杯方式:手沖

沖煮時間:3’10”

咖啡豆克數:20g

粉水比:1:15

水溫:87度

過篩粉:無

為確定沖煮手法的一致,由林老師親自沖煮


乾香聞香階段

鬼齒:聞起來味道比較平

平刀:香感直接而尖銳,帶一點點嗆辣感


raw-image

中高溫階段飲用

鬼齒:酸感非常直接而強烈,就是酸感明顯勝過一切,相對風味多層變化多

平刀:初入口覺得有點平淡,甚至覺得兩杯不是同一種豆子,喝起來表現是一種穩的感覺,以業界的說法,大概就是所謂的乾淨明亮,入口的後段,body部分酸感慢慢湧出,但不若鬼齒那樣的具像強烈。

raw-image

略高於室溫階段飲用

鬼齒:味道顯得複雜了,酸味持續呈現很炸開的表現,澀感開始明顯,是一種沾黏在舌頭上的那種澀感。

平刀:持續穩而實在的表現,相對鬼齒,厚實度比較足,乾淨,後勁好一點。


測試Round 2:杯測

沒使用杯測表,純以杯測形式試飲

鬼齒:中高溫時候喝起來不錯,Body比較輕

平刀:略高於室溫時候厚度足,風味豐富。

raw-image

個人心得:

鬼齒:酸味足有炫麗口感,但稍嫌直接,感受到的澀味,用過篩應可去除。

平刀:平穩而飽滿,不是第一口就炸烈的風味。

兩台機器磨豆過程,都出現最後一口噴吐細粉的現象。

平刀磨出的粉末

平刀磨出的粉末

鬼齒磨出的粉末

鬼齒磨出的粉末


avatar-img
咖啡癮士的沙龍
128會員
149內容數
分享咖啡知識 跑咖啡店經驗 各種咖啡器材的使用和心得 對咖啡豆的品嚐 以及各種咖啡展覽的第一手情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咖啡癮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
作為一個走系統學習派的咖啡玩家,已經習慣精準的使用數據,研磨多少克的粉末~水量多少~水溫多少~所以隨之而來的計數工具也不少,溫度計、咖啡秤、計時器都有。 可以兼顧計時和計重的咖啡秤應該是每個咖啡玩家的必備工具,我手上就有一個Hario秤、一個蝦皮牌的秤,前者的問題是反應速度比較慢,無法立即顯示重量,
2021/5/19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癮士也因為居住雙北地區,早早就遠距上班,一週七天悶在家裡已經快把全家都打掃一次,斷捨離的物件也都逐一拿出來扔一輪。最後就看到這買了一年都擱在架上沒用的日本手烘陶鍋。
我一直想找看看有沒有手沖壺是可以讓水柱可以直下,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均速流量。 遇到Kaico琺瑯手沖壺,是在某咖啡客座咖啡師SAM的手上,溫潤的把手握感,加上白色琺瑯的塗裝,水柱的出水感,更是符合我想要的特性。